《纽约提喻法》的超现实意象浅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23:37:04人气:0
纽约提喻法

视频纽约提喻法状态:正片年代:2008

主演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凯瑟琳·基纳米歇尔·威廉姆斯萨曼莎·莫顿更新时间:2023-12-22 14:19:46

9月,伴随着秋天到来的,似乎还有戏剧导演凯顿(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SeymourHoffman饰)的孤独,因一次意外的受伤,凯顿陷入了无休止的诊疗,不停拜访各专业医生;另一方面,创作微缩油画的妻子阿黛尔(凯瑟琳·基纳CatherineKeener饰)和他日渐疏远,冷漠尴尬的家庭气氛加深了凯顿的自我怀疑,即便他的剧目获得巨大成功也不能掩盖这一切。凯顿与在剧场工作的女子以及一名女演员保…

《纽约提喻法》(2008)由查理·考夫曼自编自导,这是一部几乎说尽人生的异世神作,奇谲晦涩,让人惊颤或“烧脑”的,正是片中种种诡异的超现实元素。故事围绕一个名叫凯顿(Caden)的戏剧导演展开。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步步高升,但他却开始受到各种古怪病症的困扰(如大小便颜色异常、无法控制的抽搐)。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并不幸福,画家妻子对其日渐冷淡,他也与剧院里的工作人员和女演员有了亲密关系。直到有一天,妻子离开了凯顿,还带走了女儿。历经种种打击,凯顿决定开始一个宏大的戏剧项目——打造一座人造纽约城,雇佣海量演员,在巨大庞杂的剧场里表演每个人的生活。在影片中,一丛丛疾病如铅块般阻滞着身心,在与多位女子的交往之中,凯顿只感到了空虚与疲惫。衰老如影随形,人生成了一场漫长而孤独的死亡。在浩大庞杂的人造纽约里,不断轮演着庸常琐碎的生活(既有与实际时间同步的生活表演,也有将一生集中在一天里演完的实验)。至此,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早已被打破,就连故事中的时间也变得时而跳跃,时而断裂,时而凝固。凯顿亦由戏剧的主宰者(总编导)渐次变为服从指令的演员。及至所有群演或死亡或离场,原来所有人都有同样幻灭的人生。虚实模糊、身份叠置始终是查理·考夫曼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电影从来都不乏超现实元素。当你执迷于索解时,自然难免觉得“烧脑”,然而,超现实意象的主要魅力,并不来自于理智的条分缕析与穷追不舍。恰恰是其神秘、反常、暧昧和开放的特质,才让人沉醉不已。因此,本文也仅仅只是尝试描述和指出影片中几个值得驻足玩味的超现实元素,具体如何读解(或者需不需要解析),还要留待各位读者/观众自行决定啦。意象1:自动远程同步的日记本有一天,凯顿在枕头下找到了(跟随妻子离去的)女儿遗落下的日记本,此后直到女儿停止写日记为止,几十年来的日记全都会自动显示在这个日记本中,凯顿可以每天读到。(其实这个比较接近于今天的云同步笔记软件……超现实性只是来源于将数字笔记本的特性赋予实体笔记本)意象2:随主人意愿变更内容的书女心理医生送给凯顿一本自己写的书,凯顿在飞机上翻看着。读到“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一直和你在一起,比如,看你的左边”时,他向左望去,看到心理医生也在注视着自己。随后,心理医生靠在凯顿身旁,露大腿诱惑他,但他无动于衷,她便没好气地回到座位上,这时男主再读书上的内容,在正常的高深学术内容之下,突然冒出了一段:“我将我成熟的芬芳送给你,但却被你否决,这本书结束了。”之后的每一页,都变成了白纸。意象3:微缩画凯顿(前任)妻子的作品都是要用放大镜才能欣赏的微缩画。在西方艺术史上,这个创作方式并不新鲜,但却恰恰契合了片名《纽约提喻法》——男主在纽约城中建造了一座巨型剧场,试图复制纽约城里的万象,甚至成为对世界上每个人人生的象喻,此即小中见大,以微缩的方式呈现宏观整体。(“提喻”的主要类型便是以部分代全体,抑或以整体代个体)意象4:锲而不舍的跟踪者一位高个秃顶老者,跟踪了凯顿二十年,之后应聘他人造纽约城中的【凯顿一角】,终于得到了这个时刻扮演男主的工作。不过,最后他还是从片场一座楼的屋顶上跳下自杀了。事实上,这个痴狂而执著的追踪者,在影片开场没多久就现身了。如图所示,男主刚(在影片中第一次)出门,就切入一个不明老头远远窥望他的过肩镜头,紧接着是老头在后景中虚焦的反打镜头,当凯顿离开画面,摄影机移焦,后景里的老头变得清晰可见。这个老者之后也曾在男主沉浸于二人世界时在后景中出现。只是,对于大部分初次接触本片的观众来说,应该很难想起或注意到他,这也是为何本片要重刷甚至N刷才能完全get到的原因之一。意象5:永恒燃烧的老宅一座永远(有某个角落)在燃烧的房子,恰似一个痛苦而窒息的人生隐喻。影片中,长期居住在这栋老宅里的女子最终死于烟气吸入过量。这一意象很可能来自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对人生的形容:“我们都住在一间燃烧的宅子里,既没有消防员可叫,又无路可逃,只能通过楼上的窗户往外观视,及至房子被烧毁,我们仍旧困锁其中。”(Weallliveinahouseonfire,nofiredepartmenttocall;nowayout,justtheupstairswindowtolookoutofwhilethefireburnsthehousedownwithustrapped,lockedinit.)意象6: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表演项目凯顿是人造纽约城剧目的导演,每天都要写一大堆表演指示……这个工作量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承受(尤其是对于男主这样衰老而精力不济的人)——这或许也是为何身为编导的凯顿最终活成了行尸走肉般的演员的原因。另外,2020年初引爆柏林电影节的《列夫·朗道》,整个项目的实施方式就比较接近于《纽约提喻法》。意象7:被困住的人这个不算超现实意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构图上的修辞策略:凯顿到成人俱乐部看(长大后的)女儿表演,必须隔着玻璃,但摄影机反而将男主呈现为被囚禁的人。无论是他纠结痛苦的表情,还是那斑斑点点的灯光(乍一看如同水泡、气泡),都给人“这家伙淹水了”的错觉。联系本片中的其他意象,便可发现,诸如燃火老宅、上锁却会自动更新的日记本、局限在针眼方寸之间的微缩画、人生的意义只在于跟踪和搬演他人的老者,以及穹顶覆盖住的人造剧场,都透现出了【禁锢与束缚】之义。意象8:纹身花瓣凯顿的女儿临终时(疑似死于艾滋病)躺在病榻上,右胳膊纹身上的花瓣旁,突然冒出了一片真的花瓣,恍若凋谢的生命。意象9:废墟之城人造纽约城最后变成了或混乱或空荡的灰暗空间,所有群演都在现场去世或离场——遍地残骸,时而可见尸体,戏与人生真正合一。类似意象或曰废墟空间,亦为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与安哲罗普洛斯(《哭泣的草原》《时光之尘》)所钟情。更脍炙人口的影像例子,还有《远大前程》(大卫·里恩版)里时间停滞的荒残老宅,以及《超脱》结尾的废弃教室。首发于公众号【冰红深蓝电影】,一起看佳片,赏经典~本文版权归作者冰红深蓝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