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雅的婚事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06
主演:余男巴特尔森格更新时间:2020-08-06 20:44:06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
影片紧紧围绕着“婚事”这一主题,故事情节在一个女人(
图雅)和三个男人(
巴特尔、
森格、宝力特)的陆续登场下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地推进。让人感到的是,忽而是快刀斩乱麻般的果决和冰冷,忽而又是一种冰山一角般的留恋和柔情。也许这种变幻莫测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影片中,婚事对于图雅来说,就是选择,就像每一个“图雅”在人生中必须作出的(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的一道选择题。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A.t偶像派——巴特尔。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是“雄鹰”的意思。的确,巴特尔在年轻时是当之无愧的雄鹰。从宝力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他是当年那达慕大会博克比赛的冠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条件出众的图雅会百里挑一地选中巴特尔。因为当时的巴特尔就是她眼中的偶像,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现在一般叫宝马王子),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图雅的这种选择不是一种特例,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偶像邀请你与他共度余生,你会拒绝吗?但是雄鹰也有折翅的时候,偶像四周的光环终究会有暗淡的一天。不管是主管条件的见异思迁,还是客观条件的时过境迁,“图雅们”终究会发现现实并不是她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完美,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象阴暗角落的苔藓一样在心中滋长。当然在影片中,导演给图雅设置的情景比较特殊,正是巴特尔的特殊才使一个老掉牙的婚姻故事偏离了它固有的轨道,添加了一些新意和思考。巴特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有两处:一处是在图雅跟宝力特走后,巴特尔在福利院与森格喝酒,森格说他老婆跟别人跑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眼睛望着远方)说:“不知道宝力特这个人怎么样,会不会对图雅好。”可见,他还是深深地爱着图雅(不管图雅对他是不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爱的情感);还有一处是也是在福利院,涂鸦和巴特尔告别的那一刻,他静静地坐在窗户旁,一句话也没有说,这个告别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两个人没有挥别,没有对话,中间还隔着一层窗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让我喘不过气来。后来巴特尔割脉自尽也变得顺理成章,这是一个曾经骄傲的男人保存自己仅有的尊严的最后挣扎,可惜命运(或者说导演)没有成全他。也许最后的挣扎耗尽了他最后的勇气,也许是孩子们的依赖唤醒了他生活的留恋,他选择了妥协与坚持。B.t实力派——宝力特。宝力特的出场就被设计得十分豪华。在骑马、摩托车的众多求婚者中,他的小轿车可谓鹤立鸡群。故事突然变得波澜起伏,接着,在当晚烤全羊的宴席上,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他的两个优点:事业有成和不忘本、重感情,赢得了图雅的好感。并且他幽默(那句“人可以被杀,但不可以自杀”真是经典)然后趁热打铁,他的坦诚和“十三年的等待”(表示怀疑)最终打动了图雅的心,同意了这门婚事。实力派永远是靠实力和行动说话。但是,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为什么呢?影片中是设计了让宝力特良心受到谴责的突发事件。不过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巴特尔的割脉事件,图雅会与宝力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实力派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宝力特”不可能把更大地精力(然后扩展到感情)放在家庭,在这场鱼与熊掌的困境中,大多数实力派选择的往往是首先保证其实力派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宝力特所说的那样,有了大房子,才想找个女人进去住,要不然会显得空荡荡的)。所以,根据图雅短短性格,终有一天她还是会出走的,只是导演让她出发的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些。当然,图雅的这种行为不代表普遍性,因为不是每一位“图雅”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C.t中间派——森格。称之为中间派,是因为其没有偶像派的金光闪闪,也没有实力派的财大气粗,而更大地还是两者不偏不倚,取其中庸之道。导演在这个角色上花了很多心血,使得他的银幕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一方面他平庸甚至有点窝囊,老婆都看不住,跟别人跑了好几次,图雅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正眼瞧过他;另一方面,他吃苦耐劳,古道热肠,待人坦诚,在爱情面前倾其所有地投入,一往无前地追求,嘘寒问暖地关怀,点点滴滴像大冷天里,一碗暖人心肺的姜汤慢慢地熨烫了图雅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枯萎的心。影片中,为了帮图雅家解决最大的用水问题,森格冒着生命危险炸井,仿佛炸的不是一块块横在地层的青石板,而是图雅那紧闭的心扉。在五十多次的连续轰炸下,图雅终于乖乖地投降了。最让人叫绝的是,当雇来的打井人问森格为什么用这么短的引线从而使这一炸井的过程演绎得更像生死时速,森格的回答竟然是“省钱”。都到了这种拿自己生命冒险的拮据地步了,森格为了图雅仍然是那么无怨无悔,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敬意。所以,最后还是森格脱颖而出,成为图雅婚事的终结者,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其实还有一个类型,那就是在整个影片出现过两次的傀儡派(抱歉,那个人的名字我没有记住,这也是傀儡的主要特征之一),那个男人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吃零食。他主要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每次都是阵容庞大,四个人过来提亲,他总是坐在最后面,呆呆地傻笑,差一点就让他抱得美人归了。好险,可见一个傀儡三个桩的厉害之处。当然在这部影片中,如果图雅只是按照题型设计的那样,做出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那故事就会变得粗俗、乏味,没有任何新意。但是,图雅却做出了一道A ×的多项选择题,这就使本来老套的故事变得耐人寻味了,充满了矛盾,也更加戏剧性。图雅的最终选择是A C,但是,A和C这两个选项是相互对立的,是无法共存的。在这个矛盾面前,图雅无助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那么委屈,那么无助,一个人躲在一旁。这次图雅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哭泣,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影片没有交代,也没法交代。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图雅自己。也许她真的不应该做成一道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