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影视作品或者小说所达到的境界都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能够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第二层是能够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物,因为一个人物的表达往往需要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之上,第三层则是清晰地表达一种情感,因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不得不借助于相关的故事和人物。《离开拉斯维加斯》的境界无疑属于第三层。相比于《离开拉斯维加斯》我更喜欢此片的另一个中文译名——《两颗绝望的心》,它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影片的主题。影片对于主题“绝望”的阐述是相当独特的。一开始无法理解男主角
本在落魄至极的境地下如何能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如此的洒脱与优雅,他的脸上总是面带微笑,从不发酒疯,从不扯着喉咙乱吼,甚至连勾引女人上床的态度都彬彬有礼地像是在邀请她们参加交谊舞会。他从不抱怨,在他身上找不到命运的不公所留下的一丝一毫的痕迹;他正在自杀却从不谈论死亡,反而只顾享受眼前生活,仿佛自杀只不过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而已。粗看之下仿佛本并不是一个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酒鬼,而更像是一个偶尔趁着夜色出来寻欢作乐的绅士。然而细细品味之后才略有领悟,正是因为认定自己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也不再需要向这个世界索取任何东西,所以才能够如此洒脱;也正是因为已经绝望到能够心无杂念、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所以才能够如此优雅。所以本就好比是一个得知自己死期将至的演员,极力地将自己的最后一次演出表现得极尽华美。镜头下灯火辉煌、繁荣无比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则是他所能够选择的最豪华的舞台。一切既华丽又悲壮,华丽得让人目眩,悲壮得让人心痛。不得不感慨尼古拉斯凯奇的高超演技,用一种近似疯狂状态的极度欢快的方式将极度的绝望演绎地淋漓尽致,其所表现的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捕捉以及对表演技巧的控制力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个人认为他在此片之后所塑造的众多角色都无能出其右。毫无疑问酒是这部影片中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第三主角,凯奇不停地换着法子喝着不同的酒,然而我相信酒精仅仅使本的大脑麻痹而没有使大脑混乱,因为他是如此坚决地要把自己喝死,从容不迫、毫不犹豫,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而保持这样的坚决对于一个单纯的酒鬼来说是无法想象的。绝大多数的自杀者总是寻求最直接、最迅速的自杀方式,这不仅是为了缩短忍受痛苦的时间,更是为了避免自己在漫长的过程中做出放弃的选择。然而本却选择了喝死自己,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漫长的自杀方式了。所以,本不仅仅是要让自己死,更是要把自己折磨到死,这也许正是一个绝望到底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对痛苦的麻木状态。爱情应该是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主题。然而一个酒鬼与一个妓女的爱情能算作爱情吗?即使算作爱情,那么这段从酒鬼与妓女开始,又到酒鬼与妓女结束的爱情又有什么意义呢?想把自己喝死的那个最终如愿以偿地在爱人的怀里把自己喝死,做妓女的那个也一直做着妓女,甚至用晚上出去“工作”赚来的钱买酒让爱人喝死自己。我们可以置疑他们相爱的方式,不屑于他们相爱的动机,甚至对他们相爱的结果嗤之以鼻。但却无法忽视这段感情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即使是男女主人公彼此狼藉的身份与混乱的生活状态也无法使这段感情显现出丝毫的不纯洁。正是一无所有,所以他们能够给予彼此的只有自己的爱;正是因为别无所求,所以他们能够索取的也唯有彼此的爱。试问在物欲横流的赌城所进行的成千上万的交易中找得到比这更纯洁的吗。何况,这段在世人看来卑微至极的爱情却包含了那些使爱情得以崇高伟大的元素:相依为命、彼此包容、相伴到死、矢志不渝。即使是莎翁笔下最高贵的爱情所追求的不也就是这些吗。其实爱情本无贵贱之分,真心相爱才是最可贵的,即使是两颗绝望的心也能够碰撞出最灿烂的爱情花火。据说在原著小说出版前几天,作者约翰•奥布瑞安忽然自杀,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就像片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本搞不清自己“是因为妻子的离开而爱上喝酒还是因为喝酒才导致了妻子的离开”一样,也许世人永远无法搞明白作者约翰•奥布瑞安是因为处于自杀前的极度绝望之中才写下了这部作品,还是在自己所创之作所营造的绝望气氛中陷入太深,不得自拔,最终走向自毁。但无论何种情况,《离开拉斯维加斯》都像是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临死前的一声仰天长啸,即便不是惊天动地也是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