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报道期间撰写)天经地义的救死扶伤与不讲情面的法律规章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还记得南京彭宇案吗?2006年,好心的市民彭宇搀扶起下车时摔倒的徐老太太,却被以肇事者身份被诉上法庭。代表着神圣法律尊严的法官判决结果却是:由彭宇赔偿损失费、医药费,理由竟然是“一个人在正常逻辑下,不应该去搀扶摔倒的他人。”这固然是一个极端无脑甚至与善良为敌的判决,其让人苦笑的结果也代表铁面无私的法律。但将其放诸四海并去极端化后,我们依然能在世界各地找到与其相似的案例,譬如意大利电影《内陆》。在西西里与突尼斯之间的小岛利诺萨,20岁的
菲利普与爷爷
埃内斯托出海捕鱼时,遭遇在一块舢板上飘荡的非洲偷渡客。爷爷以一个老水手必须遵循的海洋法则,救起几个溺水的黑人,并将即将生产的孕妇带回家里。爷爷同时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听话公民,见到偷渡舢板时,第一反应依然是通知海岸警卫队,但这并不妨碍他来自内心那个最朴素的力量,去超越法律边界甚至违法着进行行善,毕竟法律是严格拒绝任何偷渡行为的。于是,一次最人道最天经地义的善良行径,却成了一次违法的罪行。没能抓到确实证据的警方,以爷爷无照搭载游客出海经营为名,扣下了赖以为生的渔船。这样也好,菲利普那个最有生意头脑的叔叔
尼诺早就劝说老头放弃渔业,经营旅游了。妈妈真的着手这么干了,将自驾居所粉刷一新,迎接着蜂拥而至的度假游客,他们大多来自亚平宁半岛——妈妈所向往改变命运的“内陆”。那个半岛更是非法移民向往的“内陆”,生产后的孕妇得去都灵,和在那打工的丈夫团圆。紧接北非政局形势的,电影立即从地理上和角色遭遇上都各自抛出相应情节。这家人所居住的利诺萨岛,在肇事于去年年末的北非西亚革命中,成为突尼斯难民的落脚处;而埃塞俄比亚孕妇多出来的女儿,却是在卡扎菲的利比亚监狱中被弄出来的。行善本性与无情司法的困境,只是推到电影叙事的第一层矛盾,这嘛事选择了立场往下说,很容易以面盖全,不便在展开讨论人性之外的非法移民危害。真正决定影片质量的第二层矛盾,是让人痛心的人性脆弱而彼此伤害的那一面。藏匿着偷渡孕妇的妈妈焦急得如炕上蚂蚁,加上爷爷渔船被扣,菲利普不免会相信自己做了一件“好心的错事”。等他带着从米兰过来度假的美少女深夜出海,并又一次碰到企图挣扎着爬上小艇的非洲偷渡客时,竟然一改之前善良淳朴的本性,而穷凶极恶的将船桨砸向一个个垂死的可怜人。无情的法律和无奈的现实,将善良人也变成了扼杀他人生存权的凶手。这砸向海边的一板板,让那个寄希望于“岛上没有肮脏难民”的米兰女孩都彻底崩溃了,她祈求菲利普停下;这激起人性本恶的一板板,宛如一个个扇向观众的响亮耳光,无比清晰的告诉着人们,不要去相信短暂的善良,英雄的那面总是转瞬即逝。又一个绝望透了的电影,不是吗?但峰回路转,导演在结尾又选择了善的能量。但尼诺叔叔又满载着一群厌恶难民的白种同胞出海狂欢时,菲利普拆开了困住爷爷渔船的警戒线,撕开灭绝人性的冷漠法律,他要将孕妇和儿子以及襁褓中的女儿送到北方,送到理想中的内陆。海报上的海水湛蓝极了,人们争先恐后的从游艇上跃出,等待被善良的力量打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