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仙境TotheWonder,2012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4:55:42人气:0
视频:通往仙境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12
主演:本·阿弗莱克欧嘉·柯瑞兰寇瑞秋·麦克亚当斯哈维尔·巴登更新时间:2022-09-28 16:26:48
巴黎,美国男人(本·阿弗莱克BenAffleck饰)邂逅了单亲妈妈法国女人(欧嘉·柯瑞兰寇OlgaKurylenko饰),他带着她还有她的女儿一起来到美国生活。 美国,美国男人和法国女人幸福生活着,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她的女儿已渐渐把他当成父亲。不过很快,女儿厌倦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而法国女人的签证也过期了,母女两人只能回巴黎。牧师(哈维尔·巴登JavierBardem饰)宣扬着上帝与爱。 美…
有意无意之间,笔者几乎已经遍阅泰伦斯•马力克的所有作品了,昨日看完他的处女作《恶土》,心里更是感慨万千。马力克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惊世之作,没有一部可以轻易看懂。人们往往喜欢(更多的是被迫)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即把马力克及其电影归入视觉类,认为他的所有片子就是无与伦比的好看;这种体验在比脸大不了多少的电视屏幕上已经极为震撼,更不用说在大银幕上的了。也有一些人认为马力克装逼范儿十足,从他的电影里根本不能看出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显然,这些感受都是对马力克的严重贬损和低估。试想,一个大学拿到哲学学位,曾经在大学执教教授哲学,而后才逐渐转入电影界的导演,如何能够拍出一部好看不好玩儿的电影?如何才能拍出一部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的爆米花大片?恐怕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难事儿。事实上,无论是绝美的摄影还是诗化的台词,所有这些都是在为电影的内涵和主旨服务的,《恶土》如此、《天堂之日》如此,《细细的红线》、《生命之树》如此,近日的《通往仙境》也是如此。马力克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解释着他眼中的世界,用影像一以贯之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命和爱的看法,这份纯粹、执着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出于偏爱还是理解,《通往仙境》都是笔者心目中马力克的最佳作品。当然,不出所料的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本片的意涵。有人称,《通往仙境》的主题不如《生命之树》宏大,甚或是“微型的《生命之树》”;在我看来,这必是出于对本片的误解或偏读。《生命之树》的确可以称为宏大。大至宇宙洪荒天地初开,小至最细微的心理变化,所有值得展现的东西都被马力克精心细致地展现出来。前不久去世的罗杰•艾伯特在评价这部电影时认为,就视觉呈现的大胆程度而言,所有电影中可与之比肩的只有《2001:太空漫游》;而库布里克又缺乏马力克片中人的灵性。然而,尽管敢将恐龙、星云和小哥儿俩合理共置一处,《生命之树》无疑还是缺了些章法。毕竟,探讨“生命和爱”这样宏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把“恐龙及其同情心”作为一个命题搬出来;《通往仙境》就完全够用了。这里就会出现疑问:《通往仙境》居然讨论生命和爱了?设若全片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个人,那它就根本没有讨论生命和爱,然而片中恰恰还出现了一个神父。与《生命之树》不同的是,本片这回并没有再使用科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用了某种程度上与科学相对立的神学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诠释。男女主角的整个恋爱经历,一方面和神父相抗衡,另一方面最终又归于神父。正如影片结尾部分神父所言,基督既在左右,也在上下,还在前后,或陪伴、或引领、或督促、或提携。基督的无处不在,实际上是在暗示人们也应如天父一样博爱宽容、怜悯身边的人们,不应为细小的事情计较不休,不应心怀仇恨,要更加坦然地面对整个世界。最终,使女主角羞愧不已的也并不是拳脚相加,而是男主角重新投入她的怀抱,希望再次得到她的爱。解放了道德上的自责,女主角最后终于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最终才获得了仙境般的自由感。由以上这些分析看,《通往仙境》所探讨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比《生命之树》低级,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加强了马力克对于生命和爱的看法;甚至,拥有统一框架的前者要比奔放不羁、随心所欲的后者更圆融畅达,更细致入微。无论看懂与否,有一点是不容忽视而且也不容否认的,那就是《通往仙境》中的情感表达给人感觉毫无滞涩,十分顺畅。恋爱之初的欣喜、恋爱中出现的裂隙、并不美满快乐的婚后生活、女主角在压抑中对自由的渴望,直至最后两个仍然相爱的人不得不接受的别离,都会使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有所共鸣。片中众多转折点的处理十分圆润老道,使本会有很大起伏的剧情在音乐和景致的配合和包裹中显得十分自然;对冲突过程的展现被降到了最低点,有时是一个眼神,而有时仅仅是一段旁白。当然,诗意的流动性的强化,必然就导致了导致情节戏剧性的弱化,从而使观众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运用直觉捕捉情感上(执迷不悟的也就没招儿了),这也是马力克电影的一大特点。纵观马力克执导的六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逻辑上,它们是明显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的:以《恶土》和《天堂之日》为第一阶段,导演以犯罪为主线,使自然风景贯穿其中来弱化和稀释整个犯罪过程,同时强调了犯罪者的无辜和孤独的生存处境;以《细细的红线》和《新世界》为第二阶段,导演以征服为关键词,从征服中探讨人性,其中夹杂着十分鲜明的反暴力思想,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有力嘲讽和否定,实质上还是赞扬了善良淳朴的人性的价值;最后,以《生命之树》和《通往仙境》为第三阶段,导演通过展现婚恋和家庭当中各成员关系间微妙的心理变化,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每个阶段当中,后者基本都是前者的加强和扩充,而六部影片的总体风格有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比如说,马力克喜欢直接用旁白和音乐解释人物内心,从而取消了台词的表面性和模糊性;再如高度一致、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摄影风格;人物在片中大多处在“模特”的地位,表演自然写实,但完全依附于摄影的需求。《通往仙境》作为马力克至今为止最后一个阶段的最后一部电影,显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于电影,年已古稀的他已经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但我们也看出,他对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探讨却还远远没有终结。什么是爱?爱情和爱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差距呢?通过对自身经历形而上的反思,马力克告诉我们,无论性别为何,如果我们只顾获取而不懂给予,只管顾影自怜而不顾他人死活,那么所谓的爱情终究是渺小、狭隘而不持久的,渴望得到爱情的人也终究只能变的愈发孤独和无助。只有当我们能够了解并同情对方的苦难、能够安慰对方而不蜷缩于为自己划定的空间之内的时候,爱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光明才真正到来。在电影结尾,女主角猛然回望,曾经在片头出现过的、留有男女主角旅行足迹的圣米歇尔教堂山(MontSt.Michel)又一次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经历了一番痛彻心扉的爱情之后,教堂对于女主角肯定不再仅仅意味着承诺和约定;仙境现在终于出现在眼前,通往仙境之路也已经悄然铺就。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