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智美更登》在寻找什么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1:07:30人气:0
寻找智美更登

视频寻找智美更登状态:HD年代:2009

主演曼拉杰甫宗智李毛措更新时间:2023-02-09 14:26:42

《寻找智美更登》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电影摄制组去藏区寻找一部影片中王子智美更登扮演者的过程。为寻找一位合适的演员,摄制组走访了许多跟藏戏有关的村庄、寺院、藏剧团,几个不同的爱情故事随着寻找演员的过程徐徐展开。 《智美更登》是藏民族传统的八大藏戏之一。《智美更登》叙述了忠厚善良的柏岱国王子智美更登,为了营救属国君主的生命,冒杀头之罪的风险,以镇国…

影片《寻找智美更登》作为“故乡三部曲”序列的第二部,也是导演万玛才旦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影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拍摄一部电影,一个老板作为向导带领着导演与摄影师游历于藏区的村落、学校、寺庙之间,寻找适合扮演智美更登及其妻子的演员。片中,老板在陪同导演一行驱车寻找演员途中,他讲述了自己动人的初恋故事。这一故事正是万玛才旦在拍摄上一部作品《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演员与外景时,一位同作为向导的老板向他讲述的,这也成为触动万玛才旦拍摄本片的契机。电影中,老板的故事打动了一位执着于旧情的姑娘,也影响了要寻找智美更登的导演等人。影片结尾处,导演坦言他已经不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演员更适合智美更登这个角色。谁是智美更登与智美更登是谁看到这个片名之后,很多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智美更登?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戏之一《智美更登》中的人物。他是古印度的王子,自幼乐善好施,广济施贫,后来把镇国之宝也施舍出去了。愤怒的国王把他、妃子和三个孩子都发配到了恶魔山。路上,王子把三个孩子也施舍给了婆罗门。帝释、梵天两大天神化身婆罗门请求施舍妃子,他也如愿施舍。两大天神深受感动,把妃子还给了王子。他们在恶魔山苦修了十三年,返回时王子把双眼施舍给了一个瞎子。后来智美更登王子为了减轻妃子的痛苦,虔心祈祷,终重见光明。三个婆罗门也把孩子还给了王子。王子全家再次团聚,返回皇宫,善理朝政。片中导演一行人寻找适合扮演智美更登的演员作为人物的行为动机,赋予电影以公路片外观:他们一行驾车在高原上穿梭,旅程串联起一个个“智美更登”的故事。导演等人先从一个村里的藏戏团中找到了嗓音动人的卓贝,想让她来演智美更登的妻子。又应卓贝的要求,他们去州中学找她的前男友出演智美更登。一路上,他们拜访了各个村庄、藏剧团、夜总会、寺庙和学校,摄制组每次都尝试让遇到的人与藏戏《智美更登》产生联系,但都失望而回。最终,一行人虽然找到了卓贝的前男友尕斗扎西,却失去了对智美更登角色的判断能力。导演陷入了疑惑:到底要不要继续拍摄关于智美更登的电影,还是把老板的初恋故事或者卓贝与尕斗扎西的故事拍出来呢?同时,智美更登形象深含的宗教、文化意义使片中现代语境下的寻找行为具有了关照、反思藏文化传统的意味。《智美更登》的故事宣扬着无私、慷慨等佛教价值,智美更登形象本身更成为慈悲的化身,促进了西藏身份的融合与形成。影片寻找的过程中,两位人物的出现对智美更登背后的文化传统提出了现代性拷问。摄制组在卓贝居住的村子里拜访了一位现代的智美更登。这位老人年轻时,出于慷慨之心,将妻子赠予盲了一眼的鳏夫。老人的故事拥有巨大魅力,引起了导演的兴趣的同时,也使他不禁怀疑。他追问老人,妻子是否同意,两人间是否有感情;又问老人是否会像智美更登一样把双眼施舍给他人。这一怀疑也在导演万玛才旦的镜头设计中体现:这一段落采用了反打视角,老人一直背对镜头讲述;前景中的围栏将老人与观众隔离,后景中的摄制组被堆积的木柴与老人隔开。相比于影片其他情节中,摄制组与被访者更为亲密的正面交流状态,导演通过对镜头的操纵手法暗示观众现代智美更登故事的可疑性。影片对于智美更登是否有权赠予自己的妻儿的诘问,在另一场中以更直接的形式呈现。摄制组受邀去夜总会拜访一位曾经饰演过智美更登的歌手。酒饮微醺,歌手身形与步伐显出几分醉态,但拒绝导演的邀约却很坚决。他表示自己厌恶智美更登这个人物,因为他认为智美更登无权放弃自己的家庭。借此,导演万玛才旦传达出对于传统藏文化中的慈悲品质的批判性反思。藏人写西藏万玛才旦作为最重要的藏族导演,其影片立足于藏民视点,试图构建符合现代概念的西藏身份,同时也兼顾了其他民族观众的接受程度。智美更登的故事在藏区几乎家喻户晓,但离开藏文化的辐射范围后,需要对故事情节做简要交代。万玛才旦把智美更登赠子、赠妻、赠眼等情节穿插于影片寻找演员的主线之中,通过戏中戏的形式,使故事情节被不断演绎。这样既使不熟悉藏文化的观众了解了智美更登的故事,又将这一故事被置于现代反思之中。相比于其他电影中对于藏文化神秘蛮荒、世外桃源性质的想象性描绘,本片试图呈现出藏区的真实面貌。影片没有将西藏图解成蓝天白云、雪域高原等自然风光摄影,本片以公路旅行为主线要想这样处理易如反掌。相反,导演用寻找之旅将学校、城镇、寺院、牧场等藏民真实生活空间串联起来,并用大景别镜头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使人物在与环境空间的互动中,散发出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状态,呈现独有的特征。同时,影片试图打破关于西藏静态、封闭的刻板印象。夜总会里的流行歌曲、吉他及电子音乐,藏语和英文歌曲,街道上充斥着的中文招牌无不透露出当代西藏文化是由复杂多元的诸多力量形塑而成。万玛才旦与阿巴斯“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导演万玛才旦在采访中曾表示阿巴斯确是他非常喜欢的伊朗导演,看过很多遍《樱桃的滋味》等片。元电影策略的应用、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冷静沉着的影调更使《寻找智美更登》强烈地凸显出一种阿巴斯式质感。影片采用了与《橄榄树下的情人》相似的元电影策略,讲述了一个拍摄电影过程中的故事,同时也设置了一对曾有旧情恋人。在寻找演员的过程中,老板的初恋故事令卓贝深有所感,促使她最终放下了这段感情,解下了尕斗扎西送她的头巾。同时这一策略也使影片穿行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生生长流》中,地震后虚构的导演去寻找曾经饰演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真实小演员的下落。而万玛才旦也将自己听闻的故事编入影片,并让作为向导的老板来饰演自己,在片中讲述自己的初恋。同时,万玛才旦将影片拍摄时才听闻的现代智美更登的故事立即编入影片。片中呈现的段落正是对当时场景的情景再现,而饰演现代智美更登的老人正是他本人。此外,万玛才旦也采用了与阿巴斯影片相近的影像风格。全片由102个长镜头构成,多为固定机位的全景镜头,将纪实与写意相融,并通过场面调度赋予长镜头以节奏、情绪和象征。如片尾处,卓贝在操场上焦急等待,尕斗扎西与摄制组交待几句后走向景深处的卓贝。此时正是课间操时间,随着音乐跳舞的同学将情侣二人包裹在画面深处,导演等人停留在中景的吉普车边。前景留下大片空地将观众的视线与人物隔开。交谈的内容外人无法得知,两人的感情观众更无法插手。镜头最终随着卓贝与尕斗扎西的先后离开而落寞地结束。影片《寻找智美更登》虽是导演万玛才旦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但已经显示出他较为成熟的个人风格。影片游走与传统与现代之间,真实与虚构之间,通过导演风格化的书写,寻找着一个适合出演智美更登的演员,更找寻一种适合当代西藏的身份认同。本文版权归作者GreyPigeon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