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梗,为什么《极限职业》比《龙虾刑警》玩得好?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0 02:18:26人气:0
极限职业

视频极限职业状态:正片年代:2019

主演柳承龙李荷妮陈善圭李东辉更新时间:2023-12-27 17:41:04

一支由5位掉漆警探组成的缉毒小组,因办事不力被长官钉得满头包,成天埋伏在毒贩巢穴对面的炸鸡店中监视,案情也毫无进展。既然每天都得待在炸鸡店,不如动手卖起炸鸡,看似无厘头的决定,竟让鲁蛇警探们意外找到事业第二春,卖到吓吓叫的神级美味炸鸡,让餐厅一夕爆红,订单电话接到手软!副业做太大的警探们有办法达成使命吗?对面的毒贩又是否会闻香而来呢?

韩国最近上了一部喜剧——《极限职业》,跟去年国内上映的《龙虾刑警》很像,两者不算抄袭,是个“一鱼两吃”、分别开发的项目,但是,两部影片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龙虾刑警》票房不佳,也遭遇了口碑差评,而《极限职业》韩国本土超过1600万观众走进影院,这一成绩在韩国影史票房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1700万观影人次的《鸣梁海战》,但在票房数据上,《极限职业》已然超越了《鸣梁海战》登顶韩国影史票房冠军。对比豆瓣评分数据,《极限职业》好于78%的喜剧片,好于77%的犯罪片;《龙虾刑警》好于7%的喜剧片,好于3%的犯罪片。同样是警察卧底开店破获缉毒案的故事梗,为什么《极限职业》玩得那么好,《龙虾刑警》却扑街了呢?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实,一个虚。实是真实、虚是虚浮。(一)主题:《极限》实《龙虾》虚一部电影的共鸣感很重要,如果一部喜剧能紧紧抓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共鸣点和话题,成为爆款的可能性就很大。而这个共鸣点总是与故事的主题紧密相关的。比如讨论男性中年危机主题的喜剧《泰囧》、《夏洛特烦恼》、《情圣》,个个都成了爆款。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同一个主题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遭遇七年之痒的夫妻,最易喜新厌旧的男方需要一场冒险之旅来让他回归家庭。回到《极限》和《龙虾》上来,它们的主题或者共鸣点是什么呢?来看《极限职业》——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就是:职业压力和职业理想人这辈子,有半辈子是在工作,所以这个主题自带共鸣点,并围绕着高班长这个人物和他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了演绎。警察这个身份在外人眼里光鲜亮丽,但实并非如此,片中穿插了好几个情节来展现。开篇队员抓捕毒贩不敢破窗怕赔钱;组内经费不足闹矛盾;黑帮意淫缉毒专案组各个都是待遇好到飞起……这些都表明了,刑警这个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好,只是表面光鲜罢了,个中冷暖,饮水自知。另外,所有的职场人都希望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警察这个职业也是如此。高班长带着团队累死累活,也希望能破大案、升职加薪,多年以后退休了,回想起那时候,也觉得那一刻是属于他的人生高光。而影片一开始,高组长的这个愿望跟他的目标是有很大差距的。一开始,高班长全组搞砸了抓捕行动,面临着升迁机会被晚辈剥夺的威胁,高班长是个典型的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在优秀的晚辈面前会不自觉弓背低头,很不自信。不仅在职场上被新人碾压,他回家还要受老婆的指责,讽刺他没本事升职,导致夫妻关系也不和谐。这种职业处境和压力应该是全宇宙职场人所共同的经历和遭遇,你说能没有共鸣吗?这还不够,《极限职业》把对于职业的讨论停留在这个层面,它还说到了——职业理想。片中,高班长有一段广告式的对白:放弃羞愧的成功,选择好的失败,这应该是对的吧……关于职业的选择,我们也会有很多类似的困惑:有钱的炸鸡店老板和穷得响叮当的警察两者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理想和现实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选择题是不是似曾相识,对,这样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极限职业》中,高班长等人也迷茫困惑过,做警察随时会面临死亡威胁,女儿妻子也照顾不到位,炸鸡店不仅能给妻子买名牌包包,还能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他们想把炸鸡店做大,但是最后职业理想将他们又推到了另一边。虽然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是向金钱妥协的人,但不妨在电影中代入一下高班长心理补偿一下:最终理想打败了现实。再来看《龙虾刑警》,有共鸣感话题吗?职业压力?无,四个人天天打扮得花花绿绿的,破案靠一拍脑袋灵机一动,领导一训斥,极力反驳辩解,这样塑造我朝公安干警,真的好吗?职业理想?无!有的,可能只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太虚太空!坏蛋都是傻子?手撕日本鬼子还没玩够?看来看去,有的只不过一场闹剧。(二)故事背景:《极限》实《龙虾》虚故事背景如果做得好,就会显得故事很真实可信,而这种真实感的外在体现就是美术:服装、化装、道具。像最近口碑极好的《老师好》,烫头、收音机、霹雳舞、北冰洋汽水、海魂衫……全都是八十年代时代的标志性元素,将故事的时空一下子锁定在了那个年代,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绝对有共鸣感。现在的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似乎越来越挑剔了,从《延禧攻略》服化道的热烈讨论,到正午阳光《大江大河》、《知否》年代感的讨论和争议,观众信不信服这个故事,主要取决于能不能找到与之对应的标签符号。先来看看《龙虾刑警》——浮夸!警队四人穿的鲜艳无比,确定是在执行潜伏任务吗?杜警官还穿成那样天天在警察局内晃悠,真的不怕人认出来吗?另外,警察局被设置成一股浓浓的居家风格,黄色实木门、浅绿色的墙,还做了百叶窗,如果不说,真的看不出是警察局,我们传统印象中的经典中国蓝的简洁大气风完全被抹掉了。再来看看反派所处的环境设计,一个物流公司,大门紧锁,本来已经很让人怀疑这个公司的真实意图。老大办公室还贴满了各种大佬的照片,财神爷、貂皮大衣、大展鸿图题字、纹身、前后景的红,浮夸至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黑社会的。如果这个故事真的发生在中国,我公安干警早就盯上了他们,并将其一网打尽。同时,红的色调几乎贯穿了全片,充满了一股浓厚的MV感觉,这些奇怪夸张的美术色调把故事的真实感和背景全都模糊掉了。继而,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什么时代?看看这个订餐复古电话,再看这装修,似乎也感受不到这是美团饿了么的外卖时代,更像是欧美80年代的餐厅风。而反观《极限职业》,人物的穿着很路人、炸鸡店的陈设也很常规、用光也很自然,给人的观感非常自然舒服。也许《龙虾刑警》想通过夸张突出的色调和美术风格来展现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但很明显,这样的尝试很失败。(三)人物塑造:《极限》实《龙虾》虚前面提到主题的时候,已经说到了《极限职业》中高班长这个主要人物,他的塑造是真实可信的,事业上遭遇职业困境和危机,家庭生活中遭遇中年危机。《龙虾刑警》中,杜宇飞因为缺少家庭和生活维度的塑造,我们只能看到他话痨的一面,而且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着这一人物特质,单一而不讨喜,也很不真实,就这么一个咋咋唬唬,情商低的直男癌,没有过人之处,为何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不尊重团队的人,为何大家对他死心塌地?这个人物让人充满了各种疑问和困惑。如果说人物塑造像一道道菜,编剧是做菜的厨子,那么《极限职业》是量多不加价的良心美食,《龙虾刑警》则是食物和菜单极度不符。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人物出场来举例,因为一部片子的人物出场很重要,如果能给观众留下第一深刻印象,那么这个人物塑造一开始是奏效的,观众会对角色产生兴趣,进而有继续追下去的欲望。而这两部片子因为讲述的是一个团体的故事,开场都选择用一个事件将主要人物关联在一起,并且给到每个人的动作和反应,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动作就能反映出每个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来。那么这两部电影在人物出场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吗?首先来看《极限职业》:一开场,目标毒贩跟几个伙计打麻将,“神兵”从天而降,如果是一般的警匪片,绝对会给前来抓捕的警察酷炫吊炸天的动作和场景设计,可在《极限职业》中,几个主角抓捕毒贩的现场,到最后却演变成了连环车祸现场。这种强烈的反差造成了很大的戏剧性效果,就像法国搞笑短片《电影VS现实》一样,坊间的传说只是传说,现实中却处处是囧事。就像片中毒贩吐槽的那样,以为你们应该是王者,没想到你们是青铜,太让我失望了!而在天然形成的戏剧反差中,《极限职业》中对于五个主要人物是怎么塑造的呢?首先是张刑警,典型的女汉子,脾气暴躁,也是最沉不住气的,本来跟队长搞了半天空中飞人的抓捕计划,无奈绳子晃来晃去不好操作,于是索性踹开通风口,第一个出场了。在她跟毒贩交涉的过程中,毒贩想通过其他逃跑动线溜走,自然而然地带出了门外的两个人物:金刑警和新人李刑警。金刑警手拿大锤,稳稳地坐着,体现了他沉着稳重的性格,这个性格特质在后面剧情中也有延续和丰富,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最后只有他一直暗中潜伏跟进任务,其他组员已经被炸鸡生意忙地团团转了。而跟金刑警一组的在勋刑警是个精力充沛的新人,手拿警棍,在走廊上比划着,时不时还来个飞腿,把新人的激动紧张兴奋的情绪表现了出来。接下来出场的便是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高班长显得更加笨拙憨厚搞笑,毒贩嘲笑他出场不够酷炫,他反倒跟毒贩诉苦说因为太穷,不能搞碎玻璃,要赔的。(这里埋了个人物悬念,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这群人真的很厉害,破窗抓捕说不定也很酷。)最后一个出场的,也是本片的搞笑担当——马刑警。喜欢耍小聪明,但总会倒霉、一脸贱萌。就在其他四人一路狂奔追毒贩的时候,他骑着小电动车一脸贱兮兮地凝视着队友,然后得意地用电动车放倒了对手,没成想却遭到电击,被对手放倒。就此,《极限职业》用了6分钟的时长,通过一次抓捕行动的热开场,塑造了本片的五个主要人物,同时与毒贩有趣的对话和互动,见义勇为女士的乱入打脸,以及16车连撞事故,让这个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明快、互动有趣。再来看看《龙虾刑警》中四个主角是怎么塑造的:首先,王千源饰演的杜警官一遍执行任务,一遍耍嘴炮,不停地贬损下属,讽刺袁姗姗饰演的花警官的外貌,开这样的玩笑嘴炮,不怕引起广大女性群众的不满和抗议吗?所以对于杜警官的第一感官就是——直男癌。然后杜警官继续损老能警官,说人家一辈子娶不到老婆,因为嘴不好,口无遮拦地开下属的玩笑,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二印象是——情商低。这还没完,杜警官自我感觉特别好,开始夸自己有多厉害,于是我们对杜警官的第三印象是——迷之自信。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耍嘴炮吐槽下属,不知道导演的意图是什么?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经过一片坟地,怕得要死,没话找话,自己跟自己尬聊,这跟给自己壮胆的效果差不多。就此,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长内,本片主角杜警官的人设就立起来了:直男癌、情商低、迷之自信、话痨。同时花警官和能警官的人设也给了观众第一印象:一个有点丑、没审美;一个老光棍、嘴欠。对比《极限职业》开场,每个人物的出场的表演和塑造是动态的、丰富的;而《龙虾刑警》则是静态的,我们是通过杜警官的口得知另外两个人的状况的,如果电影的人物塑造要靠说出来,那不如去听相声来得直接。片中另外一个角色也是新人陈警官,他的出场更是毫无特色,从他说的那句:我他妈不是,我是!这句台词开始,我们会发现,片中的所有人都会抖机灵台词,就如同一个写脱口秀的作者包揽了所有人物台词一样,你感受不到人物真正内心要表达的东西。顺便插一句,我觉得国产片是不是对于喜剧有什么误解。一段搞笑轻快的音乐配一段毫无特色的打斗,就是喜剧了吗?这样的片段也在《龙虾刑警》中出现了两大坨,花哨并不等同于有趣。就此,《龙虾刑警》用了3分钟的时长来交代人物出场,男主杜警官塑造不讨喜、其他角色表现机会太少,表演静止而流于表面,缺乏个性化的设计。《极限》用6分钟交代人物出场,《龙虾》只用了3分钟,前者比后者多用了一倍的时间在人物塑造上,因为韩国创作团队可能一直觉得人物是第一要素,国内部分创作者以为噱头形式大于一切,这就是务实和务虚最后的不同结果。(四)群戏设计:《极限》实《龙虾》虚其实对一个编剧来说,写群戏要变成精神分裂才好,不然群戏中的人物没有特色和区别,或者主角光环压到了群戏中的其他角色,就会变得不够好看。所以群戏见真功,好的故事群戏一定是出彩的,一个事件将几个人联系起来,他们因为个性的不同,势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比这两部片子,他们各自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来看《极限职业》——上一场戏中,16车连撞,高班长等五人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金刑警反应最快,以第16辆车是故意撞上来转移话题,帮班长开脱,这说明两人私下关系是最铁的,而新人在勋刑警作为年轻人脑子反应很快,开始帮腔,张刑警骂骂咧咧,开始往诈骗犯方向引导,马刑警反应最慢,表示要查监控,金刑警表示自己要去查,这分分钟想混淆视听,马上从领导办公室溜之大吉的态势,作为老大的高班长还是打断了他们,他还是有责任心的。从这场戏可以看出,组员都护着他们的老大,而老大也是个有担当的男人。这才是一起出生入死、过过命的情谊。再来看《龙虾刑警》同样的这场群戏是怎么处理的:领导批评杜警官,杜警官替自己辩解,表示是意外,而其他几个组员呆如木鸡,站在原地,组员间的情谊呢?没看出来,很塑料……同时,《龙虾刑警》让杜警官的竞争对手提前出场瞎掺合,非常地戏赶戏,主要人物还没有塑造好,又进来了新的角色。同时新角色的出现,让杜警官的自信心更加膨胀,表示要把这个案子接下来,并大放厥词说要分分钟抓人,甚至还跟对方当着领导的面,乱扯当年三角狗血情敌关系,就此,杜警官的人设已经被抛进了万丈深渊,后续还占用龙虾馆便宜上厕所,不提裤子监视等等,这些主创自认为搞笑的细节塑造又把杜警官的人设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反观《极限职业》中柳承龙饰演的高班长的角色,这个人物的情绪和表演非常有层次感,首先他和他的组员有危机感,他可能升不了组长,就此退休,领导对他极度失望,这样的危机感给他之后的行为做了合理的铺垫,他被这种危机感推着必须要完成这次任务,不然会丢了饭碗,失了尊严。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危机感被弱化了很多,领导只是给了杜警官一个月查清毒品交易的流通渠道,然后杜警官就自信满满地带着组员去调查了。在情绪上没有任何大的起伏,并且表演没有层次感,你会觉得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一直咋咋唬唬的,这个角色动机弱、人物成长弧线不明显,成了本片最大的bug。在节奏上,《龙虾刑警》比《极限职业》快了很多,但是“快”并不永远代表是好的事物。这厢的《龙虾刑警》已经在侦查的路上了,四人一边分析着案情,杜警官继续耍着嘴炮怼下属。而另一边的《极限职业》却用另外一场群戏继续丰富着主要人物。五个人闷闷不乐地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五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从警察尊严,聊到没吃饭,再从没吃饭聊到了活动经费被私吞,从活动经费被私吞到搜出一个赌场筹码,案子破了,马警官去赌场赌钱了,高班长大义灭亲,好巧不巧,就在这时,迎面走来了春风得意的死对头——崔组长。通过这场群戏,我们可以看到组员之间的互动非常生活化,真实却不失趣味,这场群戏中,暴躁女刑警张刑警、机灵和事佬新人在勋、冷眼旁观的金警官、管教下属的高班长,每个人相互之间都有碰撞和互动,每个人在这个小事件的参与感和存在感都非常强,戏份非常平衡。这在《龙虾刑警》中是缺少的,群戏的焦点全部集中在了王千源的身上,其他角色只剩下功能属性,在其他时候就成了摆设。不知道在场的其他演员在导演说戏的时候会是什么反应?演员:导演,我该直着站,还是歪着站?给我一个指示,不然太尬了……导演:恩,你们自由发挥吧,符合你们个性就行,主要表现领导被骂,你们也跟着倒霉的状态,明白了吗?演员:恩,大概懂了。再来看监视和盘店这两个关键情节在群戏上的处理。《极限职业》将这两个关键情节分开来处理,不急不缓,把这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又进一步深挖了一下。监视环节的群戏处理——在这个环节,每个人物的分工细致,在分工上也不忘展现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精力充沛的新人刑警在勋每天扮演各种身份暗中排查,与同事“点头”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他三人在车上蹲点监视。马警官果然是霉运体质,躲在隐蔽的楼顶监视,没被毒贩发现,却被被老阿姨逮到了,报了警,惹来了警察,险些打草惊蛇。笨拙的高班长一直跟前来调查的警察暗示:是战友,别开枪!但还是被带上了车。这场误会戏处理地也非常搞笑。再来看《龙虾刑警》,在这部片子里,监视和盘店的关键情节是连在一起的,又是戏赶戏的处理:首先,监视环节的分工特别不专业,四个人几乎是没有分工协作的意识,全都坐在车里等着对面的毒贩发现他们。之后,杜警官去龙虾店上厕所,能警官紧跟在屁股后面,剩下两人坐在车里干等,又是这种毫无设计的静态表演。你会感觉这些人不是来执行任务的,他们只是来这边玩玩的,顺便蹭一下厕所,作为警察的专业性和侦查意识几乎为零。而在《极限职业》中,新人在勋不断变换着身份,这说明全队已经辛苦监视了好几个夜晚,马警官在晚上躲在暗处监视,这些有趣搞笑的情节不仅没有失真,反而体现了他们作为警察的敬业精神和侦查意识。盘店情节群戏处理:《极限职业》:在这里,导演通过同景别叠化的手法在时间上过渡,再一次强调日夜蹲守监视的辛苦和无聊,五个人吃鸡也快吃吐了,而在本片中,五个人互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围绕两个人产生分歧矛盾,其他三人先后加入到混战之中。首先,是马刑警嘴贱挑事儿,女汉子张刑警暴走揍马刑警,有眼力劲儿的新人在勋刑警出来打圆场和稀泥,如果呆萌高班长也参与到混战之中时,冷眼旁观的金刑警也会无奈地加入到混战之中,这也可能是五个人日常的相处模式,有趣且充满了生活气。反观《龙虾刑警》,四个人的互动是缺少趣味性和生活化处理,首先是杜警官对着花警官的耳朵喊拉屎,能警官跟了上去讨不痛快,然后花警官和新人陈警官坐在车上,四个人的戏被分成了两条线来展开,一边跟沈腾逗趣,一边黑帮过来询问,然后杜警官大喊一声要盘店,及时化解了危机,两线合一。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关于黑帮出场的情节,由于两部电影都是在这个阶段让反派出场的。《极限职业》中观众是通过主角的视角来远远地观察反派的,所以对反派的印象是朦胧而充满悬念感的,所以反派的身份悬念是在随着调查的深入一点点深入的。在《龙虾刑警》中,反派角色的亮相是非常直接粗暴的,辉哥上来就是直接对手下人拳打脚踢,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心狠手辣的黑老大。这种刻板人物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的真实性和创作者的诚意,这也是全片所有人物塑造共同出现的问题:人物套路不真实。结论:《极限职业》群戏互动感强,人人都有存在感,谁都不压谁的戏。《龙虾刑警》群戏都在尬演,主角抢戏,团队成员成人肉背景。(五)喜剧不需要真实吗?说到喜剧这个类型,就不得不提“喜剧能不能兼容真实感”这个问题了。喜剧是不是只要夸张就行,热热闹闹的就行?最近有不少很烂的喜剧,像《武林怪兽》、《断片儿之险途夺宝》、《新喜剧之王》等。如果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创作者们把闹剧等同于喜剧了。闹剧=喜剧吗?我觉得不是,如果你看了很多比较烂的喜剧片,你会发现一个规律:大部分的烂片中人物极度夸张不真实,人物的所有行为和举止只是为了好玩有趣搞笑,从来不计较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特质。而在创作者眼里就是——喜剧嘛!干嘛这么较真?在这一点上,真的得学学韩国电影,包括这部《极限职业》。那么《极限职业》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它兼容真实感了吗?我觉得它是兼容了的,这种真实感体现在了主题的真实、背景的真实、人物的真实,上面已经分别进行了论述,其实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细节的真实。就拿开店这个情节来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就会觉得《极限》里的主角是真的在开店的,马刑警作为主厨,每天被180度的油烫伤,还受了刀伤,在勋一天要切4袋洋葱、五袋大蒜、三捆大葱,张刑警每天要收拾整理七八十张桌子,高班长每天收银收到手抽筋。再看看《龙虾刑警》——三人出去办案,能警官一人招呼着店里20来个客人……还有这种做菜浮夸风。这就是差距。这种以细节取胜的差距在《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中盘店这一关键情节上,也是高下立判。《极限职业》盘店情节的设计比较曲折有趣:负——五人先是在炸鸡店监视,逐渐心灰意冷正——目标突然出现、振奋人心负——但是没法进入到对面那幢楼里去正——看到外卖员进去,想以外卖员身份混进入负——老板却告知店明天要卖给别人了负 1——心灰失落,新人在勋要求用结婚前盘店负 2——高班长拒绝,马警官告知如果这次不成功,高班长就不能升职了负 3——高班长沮丧回家,老婆讽刺,女儿要钱,高班长感受到家庭的压力正 3——隔天店主要把店盘给别人,高班长做了决定用退休金把店盘了下来。如果用正(开心)负(不开心)来标注着一段情节的波动曲线,一定是:负、正、负、正、负、负 1、负 2、负 3、正 3……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盘店的整个过程中,主角们情绪过渡非常自然,且一波三折,也很真实自然。盘店这个决定不是一拍脑门就做出的决定,他们是动了脑筋,用了排除法,才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的。并且因为盘店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对于这个决定,高班长是有犹豫的,在职业生涯和盘店之间要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斟酌之后才选择了后者。再看看《龙虾刑警》中关于盘店这个决定是如何做的?是怎么处理的呢?简单粗暴!毒贩过来询问状况,杜警官一拍脑袋,就以盘店为由化解了危机。这样的决定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儿戏地不行,观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明明有那么多化解危机的方法,主角脑子一抽,选了个难度更大,硬生生地把盘店的情节带了出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龙虾刑警》从头至尾就是一个人物、剧情极其不考究的闹剧,关于杜警官这个人物,很多决定和行为幼稚、冲动、无脑,莫名其妙,使得观众无法走近这个人物,也喜欢不起来这个人物,后面盘店的钱还是新人陈警官掏的,作为队长的杜警官有多么不负责,可见一斑。所以,无论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的故事,都需要细节上的真实、逻辑情感上的真实,就如那句古话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主创都稀里糊涂地编故事,凭什么想想得到我的赞美?(六)其他当然,除了以上的问题对比,《龙虾》对比《极限》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龙虾刑警》在类型上的分裂,一个喜剧故事,到最后死了人,还又悲情、又煽情,整体感觉很突兀。又比如在剧情设计方面的差距:同样是“假装一家人”的剧情,《极限》通过老板这个角色制造尴尬和反差,《龙虾》则是坐在一起角色扮演,实打实地占别人“便宜”,毫无半点笑点。综上,我觉得应该向用心做故事的韩国主创学习,而我们可能还需要很大的进步空间来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本文版权归作者剧说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