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还有我,还有我!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31 01:08:10人气:0
局部第三季

视频局部第三季状态:20200401期全年代:2020

主演陈丹青更新时间:2020-08-06 20:33:14

《局部》第三季,“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由看理想主讲人,画家陈丹青主讲,继续跟随他的语言,洞察与审美深度寻访意大利数十座教堂、修道院,实地拍摄文艺复兴早期的湿壁画工匠创作,揭示文艺复兴的另外一面。

陈丹青之前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很有名的当代中国油画家,看过他的展览,确实算不错,但也没有特别令人喜欢。没想到偶然看到这个系列的视频,才发觉他这么有趣,比起他的画,他的语言和对艺术的理解或许更加有魅力。中国当代的这些所谓文化人,多的是附庸风雅,或者有些彻底老学究了,在陈丹青之前,我只觉得梁文道还不错,他身上还保有民国时期还有香港人特有的那种文化人的感觉,再来,就是陈丹青了。梁文道的好,像活在书画里,总觉得好像隔着什么在欣赏,而陈丹青,感觉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里,只不过比我高了好几个level。我们很多对于艺术的观点都是类似的,或许也和很多相似的经历有关吧。刷着视频,感觉神交,每一集都会看哭。那种源于艺术的感动,那种源于共鸣的感动,好像第一次我终于觉得在欣赏艺术中找到了知己。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爱画画,好动的我,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能老老实实坐上一天。非常小的时候在墙上画,后来在纸上画,在帆布上画。不过,它从来没有变成了我的特长。我曾经专业地去学过书法,跳舞,钢琴,吉他,击剑,拳击,等等,等等,却唯独最喜欢的画画,从未系统地学过。只是一直都很喜欢,偶尔拿出来画画,算是有些天赋吧。毕竟妈妈翻出压箱底我三四岁画的画时,我惊呆了,因为现在的我断然不可能画出那样的生动了。之所以跟我最好的朋友小丽成为朋友,也是因为她喜欢画画。她更有天赋,初中的时候,她下课总是安安静静的画,我就托着头安安静静的看,不知不觉,这些年,攒下好多她的画。有时候是简单的几笔,有时候还能画成一本故事集。她也没有专业地去学过,不过后来为了高考,学习不算好的她才转学了艺术去了美院。陈丹青的启蒙时期是中国文化最衰弱的时候,偶尔看到一些边边角角的画册,他很喜欢,就自己画,也喜欢画。再后来改革开放,他一股脑去了美国,沉浸在大都会博物馆里不能自拔。我相信那时候如果问他什么是印象派,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他大概也未必说出个所以然来,但他就是喜欢,一遍一遍地看。在法国的那些年,每到一个博物馆我就会买一本画册,法国的艺术太辉煌灿烂,而他们又太会做营销讲故事。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会法语真好,可以阅读这么多国内根本看不到的艺术作品。于是,攒着攒着就是一个大行李箱,花了好几万买了一堆画册,背回国,爸妈还非常不解,想骂我,又忍住了。很多画册里的作品我之前可能根本不知道,但就是喜欢,就收藏了。当然,还有一本达芬奇的手稿,我到现在都没舍得拆封。21岁之前,我走过了所有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景点。26岁之前,我把那些不出名的景点也走得差不多了。而29岁的我,旅行完全没有目的,只是随便走走,走到了就看一下,也不再执着于去了解,只是纯粹的欣赏艺术的美。它们有的是建筑,有的是文学,有的是音乐,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有的是遗址,甚至偶尔路边谁家楼顶的雕刻和挂牌也能令我开心一阵子。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印象派以后,绘画开始令人琢磨不透,而随之迸发的各种新型艺术的表达更令人费解。所以,我还记得,人教版美术书上首页放大的《格尔尼卡》,老师反反复复讲这幅作品的伟大,我却只觉得丑陋。后来,逛了十几家毕加索的博物馆,才渐渐能够欣赏他作品的美。然后,2017年的初夏,我和爸爸刚在楼下喝完一升sangria,晕乎乎地走进索菲亚博物馆的时候,瞬间被巨大的《格尔尼卡》惊醒,我靠,太好看了吧。艺术的美,有时候很难去用语言形容。有时候和经历有关,有时候也和呈现方式有关,比如书本上的《格尔尼卡》很丑,但书本上的《蒙娜丽莎》却比卢浮宫的好看。当然,这两者被或许过分吹高,可能也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美。去欣赏它们的美的前提,是你可能要懂一些艺术史,一些绘画。但有些艺术就是你看了一定觉得美,比如圣米歇尔山,比如大卫,比如拉斐尔的圣母和圣子。讲真,不需要了解什么宗教和风格,也不需要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你就是会觉得好看。在我还没有读过圣经故事,在我还不懂啥叫文艺复兴艺术的时候,我都觉得拉斐尔的圣母好看到发光,真的有圣光哦。走在佛罗伦萨的石板路上,没有一草一木,整整齐齐的城邦规划,广场和小路,但就是觉得特别享受,那个时候才隐约具象地懂得了文艺复兴的美。后来,我学习了艺术史,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建筑的,绘画的,雕塑的,音乐的。再回头去看,连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美都能欣赏。我喜欢毕加索超现实的立体主义,我喜欢Chagall随处漂浮的小人,我也喜欢AlbertoGiacometti那过分瘦高的生灵雕塑。就是这样吧,看了所谓艺术价值最高的,再看所谓最有个性的,然后再看那些不被人知晓的。一开始执着于如何理解名作,再后来,沉浸于偶尔看到的美丽。《局部》的第一季,是看似东一块西一块的闲扯,阐释了什么是艺术。它不限于绘画,只不过,幸运的油画因为方便保存和展示,得以作为被炒作和高估值的名品流传。比起绘画的造诣,陈丹青老师对于艺术的理解和鉴赏,或许造诣才是更高的。《局部》的第二季,阐释了什么是规范,什么是偏离。某一个特定时代下,一些艺术的表达被后人总结成规范,然后又因为人的创造性偶尔出现了偏离,或者因为时代的进步出现了前卫艺术成为了革命。那些按照规范创作的艺术好看,那些遵循本心表达的偏离更好看。虽然大多时候这些偏离是曲高和寡或者被曲解被边缘,但难道只有被认可的艺术才叫艺术么?《局部》的第三季,主角是意大利的湿壁画。近500年是欧洲统治的500年,所以欧洲的文化和艺术被无限高光,而意大利就是那个顶峰,文艺复兴至今都是西方艺术造诣的不可企及的高度,可大众只知道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却不知道,在每一个被遗忘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里那些更能代表文艺复兴的艺术创作——湿壁画。因为无法被搬动,所以不可能被炒作,它们的价值被遗忘了。“我听见成百上千的湿壁画在墙上叫道:NO!除了达芬奇,还有我!还有我!”文艺复兴,很久之后,法国人为这个时代的艺术起了名字,renaissance,重生。黑暗的中世纪艺术总是带着苦大仇深,文艺复兴之后,色彩饱和度都上了一个档次。但看了这季湿壁画后,我好像对中世纪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它们并不都是描述苦难,看得少,才会有刻板印象的偏见。怎么说呢。曾经对于艺术的热爱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被放弃的那个,因为再如何不功利,人都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所以,在法国愉快地继续进修学习了一年的艺术史后,我重新考了所谓的精英学校,开启了商学院之旅,然后毕业顺利地进入了跨国公司,薪水不错,忙到脚朝天,每天却抑郁到死,丧失了快乐和活着的意义。因为《局部》,那些被埋藏的对艺术的激情和感动又重新爱上了我。冲破黑暗夜,重见满天星。(但丁)2020-09-3021:41本文版权归作者月薇澜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