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巅峰与精粹…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5 00:36:24人气:0
不见不散

视频不见不散状态:正片年代:1998

主演葛优徐帆更新时间:2023-12-27 17:22:17

不是冤家不聚头,刘元(葛优饰)和李清(徐帆饰)正应了这句话。他们在美国初遇,那时候,李清刚到美国,替一个台湾朋友看屋,就碰上了接待中国剧组的刘元。几番来回,二人有了些粗浅的了解。刘元给了李清一张机票,劝她回国,前途会比这里好。 李清却留在了美国,一年后还碰巧和刘元的车撞上了。机缘巧合,刘元让李清到他的旅行社工作,怎料旅行社搞非法移民的勾当,李清一身麻烦,一气…

《不见不散》: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巅峰与精粹…文三错《非诚勿扰》已进入全国院线上映,朋友邀看,我说“等等”,只是想在观看之前回顾关于冯氏电影的记忆,找一部足以代表其巅峰水平与内容精粹的作品,作为观影前的参考或参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冯氏电影代表了中国电影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取向。冯小刚,这个从电视剧半路出家、没有受过系统电影理论教育的导演,在变革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华语影坛新景观的缔造者、实践者和呐喊者。在中国电影的“寒冰”时期,《甲方乙方》以3000万票房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不见不散》可谓是“火上加油”,树立起冯氏贺岁电影的大旗。十年时光,弹指之间,经《夜宴》和《集结号》,冯小刚已然走上纯粹的大片之路。回头审视,《不见不散》竟成了一个剖析冯氏电影的范例,成为一把打开冯氏电影的钥匙。在冯氏贺岁电影里,传统的英雄侠客、伟人贵族均末出场,功勋业绩、光荣梦想全部缺席,就像刘元所说:“我觉得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我十年美国生活的最大收获。”平民的视角,让世俗百姓不再作为被艺术观照的对象,而成为观照世界的主体,以此看待、评判世事人生。因为这样,冯小刚镜头的人物成了观众现实生活中亲朋好友、兄弟姐妹的银幕投影,如《甲方乙方》里的待业青年姚远、周北雁,《没完没了》里的打工仔韩冬,《大腕》里的下岗摄影师尤优。他们的人生不同,却承受着相似的苦闷、焦虑的不如意,让观众在他们的笑与哭、喜与忧、乐与愁中找到共鸣,看到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平民的价值形态及其表现方式,在《不见不散》里得到充分展现。刘元移民美国多年,以打杂谋生,在接待电影摄制组时找到一处豪宅,遇到了从北京来洛杉矶的李清,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李清借用房子拍摄,后更是动起“色胆贼心”,大献殷勤,设谋取情。显然,刘元不是传统的正人君子,做事直率坦白,说话无所顾忌,对世俗欲望毫不掩饰。刘元这样的小人物,在很多人看来“不如流”,却是万千俗人的典型。我们何曾不像他一样耍小聪明、使小花招?同样,我们和他一样不做损人利己、坑蒙拐骗的勾当。冯氏电影里的主人公的品行,被编导“约法三章”:我本善良、善解人意和风趣幽默。《不见不散》里,摄制组弄坏李清住所的台灯,刘元第二天就卖来新台灯作为赔偿,发现李清因家被盗匪打劫一筹莫展,便带李清到自己的的住处。对于李清的处境,他直言不讳:“你现在是要钱没钱,要身份没身份,你说你还怎么呆,再说了,美国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你满脑袋都是做国际贸易发大财,你这样下去结局一定特惨,没希望。”“脱衣舞怎么了,你以为光不要脸就行了,都得会劈叉做倒立,一条腿轻轻松松一抬就一人高,你行吗?”第二天,他开车送李清到机场,送一张机票算是向她道歉。刘元想做的能做的事,大抵就是我们想做且能做的吧。在冯小刚的导筒下,都市小人物随时把自己放置在自嘲的地位,从容地传达出真实的欲望,不急不躁地完成自我排解,从而获取一种心理平衡的境界。《大腕》里,在国际大导泰勒和经纪人露西高深莫测地讨论中国皇帝的悲剧和痛苦时,尤优直白且全面地表达了中国平民的心声:皇帝怎么会痛苦呢?因为,“他有许多漂亮女人,每天换一个还不用花钱,我只有一个女人,还跟我离婚了,没钱没女人,才是真正可悲的。”《不见不散》里,刘元把李清带到自己的家里,晚上睡前给她棒球杆说:“我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半夜我要摸到你床上千万别手软。”在机场,李清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他只是淡淡地回答:“可能是吧,我也不知道。”常常,小人物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控制突发的事件。冯小刚采取一种折中的手法,很好地掌握了百姓对命运与人生的诉求。那些突发的事故常常让主人公陷入狼狈不堪甚至无法收拾的困境,却又不会落入悲剧。观众会在诙谐幽默的风格和圆满结局的预期中,以一种安全心理观看“自己的同类”出丑、难堪。《不见不散》里,这种难堪际遇俯拾皆是,深夜家庭被盗,开车就撞红灯,一起吃饭不仅被抢还挨打,辞职开办旅行社又稀里糊涂里被带进警察局。结尾,刘元坐上飞机盖上帽子做梦神游,风烛残年的两个老人在养老院相遇。如果画面就此定格,情感基调必然走向悲情。冯小刚并没有这么处理,他让李清坐到刘元身边,还不忘记让飞机出事,在圆满的爱情结束前重新陷入困境。除了自我的嘲讽之外,冯氏电影还有浓厚的社会调侃和讽喻。但是,这种调侃和讽喻大都弱化甚至删除了政治内容,多是以巧妙而辛辣的形式对某些社会现象和权贵风气进行讽刺和作弄,以此获取大众的心理认可和观影快感。正因如此,有评论认为:“比起王朔的叛逆和敌意,冯小刚电影中的调侃更显得温和,既调侃他人,又调侃自己,仿佛蜻蜓点水一般,虽有讽刺性,但却更多‘偷着乐’的逗笑色彩。”《天下无贼》里,盗贼头目黎叔用领导语气说官场套话:“要团结,通过这次实践,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考查新人。”“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不见不散》里,刘元回应李清指责他给孩子们的教学方式时,引用的是红色经典《南征北战》里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革命台词:“同志,我们今天的大踏步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在教社区警察时,用的是“趴下”、“老实点”、“少废话”,下课时对警察说:“同学们辛苦了”,警察也应道:“为人民服务”。冯小刚对现实生活调侃和解构的轻重拿捏得十分到位,适可为止,不越雷池。当这些程式化现象的形态被揭开,或者被涂抹上滑稽的色彩时,观众自然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一次次的娱乐焦点,一次次的票房成绩,不断地证明:冯氏电影产生的民众反应、喜剧效果以及市场效应,恰恰对应着剧本创意、市井对白和演员葛优,三者缺一不可。冯小刚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人们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的话语展现出来,就在于把影像完全耕植于市井语言的土壤里,由此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见不散》里,刘元妙语连珠:“本来他们智商就低,再不给选点好看的景,不是更看不过去了吗?”“你把我当成披着人皮的狼了吧?”李清也不甘示弱:“你太看高自己啦,你顶多也就是一个披着人皮的黄鼠狼。”这些话语,不单展示了语言自身的魅力,还以语言的诙谐和机智塑造了和谐可近的形象。刘元约李清到分手的地方相见,伪装自己因车祸失明,在餐厅里上演一段诗情画意般的倾诉:“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只有在梦里我才能见到光明,回到阳光灿烂的记忆里。有几次我梦见你,你如此清晰地站在我的面前,使我激动不已,一旦惊醒,心如刀绞,我拼命想看到哪怕一丝的光亮,可我只能听,用听觉去想象……。这个时候,一个衣着暴露的美女从身边走过,刘元的贼眼立刻尾随而去,李清看出破绽说:“哟,这是谁的钱包?”刘元立即摘下眼睛在地上搜索着问:“哪儿,哪儿,哪儿呢……我又能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啊。”这一时刻的葛优,回到了《活着》时候的状态,将贪财好色且执著爱情的草根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一部优秀的电影需要丰富的内容来支撑,《不见不散》像《少女小渔》一样,在爱情之外勾划出世纪未出国热潮背后的移民生存侧影。刘元和李清是两种移民价值观的代表,在一次谈话中李清对刘元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质疑,认为自己从没有丧失过好日子的梦相,来美国后一年一个大变样,而刘元没有任何追求,来美国十年也没有任何的变化。事实上,每一个移民最初都与李清一样,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有些像李清那样一步步地实现了,有的像刘元那样沉寂下来,当初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日渐消淡,住在具有美国本土特色的房车上生活。最终,冯小刚用一种显而易见的祖国情结,令爱情在飞往中国的航班上开花结果。从刘元和李清选择回国来看,身在异国打拼的游子,不论思想如何洗礼、价值如何转换,都将回到“母亲”的怀抱。然而,时移世易,十年过去了,倘若刘元与李清的故事重新开始,结局又将如何呢?朋友在邮件里说:《非诚勿扰》是冯导的美丽回归。这样的评价,自然让我高兴,毕竟《夜宴》掉进了中国大片的泥潭,《集结号》不过是吹响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见不散》的韵味已经久违了!有所期待,有所忐忑,结果只能等待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揭晓……2008-12-17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