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Minister》的三个解读阶段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3 10:18:11人气:0
是,大臣第一季

视频是,大臣第一季状态:7集全年代:1980

主演保罗·爱丁顿奈杰尔·霍桑德里克·福德斯戴安娜·霍迪诺特更新时间:2020-08-06 21:13:31

本剧叙述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Jim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部长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以部秘书SirHumphreyAppleby为首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Bernard则夹在了当中。在Hacker所代表的政客以及Appleby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

  《Yes,Minister》系列剧,自己看过很多遍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对《Yes,Minister》的解读,也在不断地变化。  第一阶段:汉弗莱是坏人  最初,自己看《Yes,Minister》时,对剧情的解读是,讽刺以汉弗莱爵士为代表的官僚体制。  用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就是:哈克是好人,汉弗莱是坏人,伯纳德是两面派。  第二阶段:哈克也是坏人  之后,对《Yes,Minister》的解读是,政治讽刺剧。  用小孩子的眼光来看,就是:汉弗莱是坏人,哈克也是坏人,伯纳德是小坏人。  第三阶段:大家都不是坏人  现在,自己对《Yes,Minister》的解读是:哈克是理想主义者,汉弗莱爵士是务实主义者,伯纳德是纠结在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之间的普通人。  铁打的官僚,流水的政客。汉弗莱爵士代表,并致力于维护稳定的体制,即使它是低效率的;哈克代表,并致力于实现政客的政治理想,即使它是脱离现实的;伯纳德代表的,是人性的光辉之下,对现实的妥协,即使它是平庸的。  实际上,《Yes,Minister》的故事,每天都在白厅之外上演。汉弗莱是一个公司或者行政机关的职员,来了一个新上司哈克。新上司表示,我要如何如何如何;职员表示,现有的规范、流程、预算、惯例,以及其它现实的条件不支持。新上司表示,有条件就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实习生伯纳德,既崇拜新上司的理想,作为具体干活的,也知道这理想实现的过程和代价,远超上司的想象和预期。  在这里,汉弗莱爵士可能会被视为阻止改革的保守势力。汉弗莱爵士维护体制的动机,其中有维护个人利益的考量。同时,作为资深公务员,汉弗莱爵士也知道,体制很难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导致体制崩溃,整个体制中将无人幸免。所谓体制中人,并非仅仅是控制体制的公务员,更多的是受制于体制的英国国民。一个现实的例子是,英国脱欧。以史为鉴,还有很多上至世界秩序或一国体制,下到组织或个人的例子。  那么,现有的体制就不能被打破了吗?  实际上,体制的演变一般是一个循序渐进,短期内难以有所显现的过程。如果希望短期内对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就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例如,《Yes,Minister》中很多哈克被迫妥协的例子,正是哈克难以承受通往自己理想之路上的代价。  在当前左倾主义蔓延的时代,“体制”一词,在大众文化中,被赋予了一些负面的意义。  《Yes,Minister》中,散落着很多汉弗莱爵士关于体制,非常精彩的论述。  例如,第三季的第三集中。汉弗莱爵士为哈克解释,为什么大臣不能跳过常任秘书,直接和部里的其他职员进行沟通(大意)——  1、常任秘书的职责,是为大臣提供建议。如果常任秘书不知道部里的其他人说了什么,无法为大臣提供合理的建议(决策链断了)。  2、要做好记录,留下档案。大臣直接找部里的其他职员进行非正式的聊天,则不会留下记录。所有的事件当人,都不会永远留在部里。几年后,如果要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无法核实。  哈克指出,汉弗莱行事只关注过程,不看结果。汉弗莱爵士回应,行政中没有结果。之后,被伯纳德的小恶作剧打断了。  第三季的第六集中,汉弗莱爵士为伯纳德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行政中只有过程,不关注结果。这也是《Yes,Minister》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汉弗莱爵士表示:  “我过去30年服务了11届政府。如果我相信所有那些政策,我会强烈反对加入共同市场,又强烈同意加入共同市场;我会坚信钢铁应该国营,并且私营,并且收归国营;死刑呢?我会热烈支持保留,又强烈要求废止;我会追随凯恩斯主义,以及弗里德曼主义;主张保留并取消文法学校;狂热于国有化,醉心于私有化。我会语无伦次,精神分裂。”  最后,汉弗莱爵士勉励伯纳德:“你一定能成为道德真空的。”这里可以解读为,作为国家公器,在执行政策时,对政策本身不要有个人的判断。如果鼓励每个人自行判断是否将枪口抬高一厘米,其后果,可想而知。上帝的事归上帝,凯撒的事归凯撒。  引发汉弗莱爵士上述感慨的,是和哈克关于政府与道德之间的一段对话——  哈:英国军火卖给了意大利恐怖分子,你好像一点都不担心?  汉:这种事不归我们管。  哈:暴力抢劫也不归我们管,你也不在乎?  汉:内政部的事。  哈:无辜生命正受到恐怖分子英国武器的威胁!  汉:意大利人的命,不是英国的。  哈:也有英国游客!  汉:游客?外交部的事。  哈:真不敢相信!这是正义与邪恶的问题!  汉:圣公会的事。  哈:意大利分子用英国炸弹,你不在乎?  汉:那是政客的事,我的职责不要求我在乎。我是执行政策的。  哈:就算你认为政策不对?  汉:政府的政策几乎都不对。不过执行非常圆满!  哈:汉弗莱,我意识到了。你纯粹关注手段,而不关心结果。  汉:对我和我的同僚们来说,手段和结果是一回事。  汉弗莱爵士称自己是一个“卑微的国家公器”。在剧中数次表示,公务员的职责是执行国家政策。评估公务员的标准,是政策执行的程度,而非政策本身的结果。后者是评估政客的标准。  这种政策与执行分离的体制,是否是最优选择。取决于每个人的不同认知,是指望一个稳定但低效率的体制,还是指望一个盛世明君。以当前全球社会的政治实践来看,前者似乎是一个共识。  实际上,人们对官僚体制的负面感知,并非源自于体制本身。而是在现实中,很多公务员在政策的执行上,距离汉弗莱爵士所说的圆满,还差很多。本文版权归作者碧落花飘香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