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不息的泪流——观《泪王子》有感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23 04:22:40人气:0
泪王子

视频泪王子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09

主演范植伟朱璇关颖张孝全更新时间:2020-08-06 21:17:40

1954年的台湾正处于戒严时期,教美术的仇老师写生闯入禁区被几名军人带走,小周便再也没有看见过他。小女孩小周和姐姐小立还有妈妈金皖平(朱璇 饰),以及当空军的爸爸孙汉生(张孝全 饰)住在清泉一村,他们过着童话般快乐的日子。经常来他们家做客的丁叔叔(范植伟 饰)脸上有块很大的伤疤,还曾经把妹妹小周吓哭。妈妈有一次去参加学校的活动时遇到同学刘霞君的妈妈欧阳千君(关颖 …

《泪王子》,全称为《泪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英文原名为“PrinceofTears”,是台湾导演杨凡2009年的作品。影片讲述了清泉一村中一个普通军官家庭的故事,希望借此来反映台湾戒严时期的历史。一凄迷梦幻的画面,原滋原味的“国语宣传”,将我们带入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开始聆听当时一个普通空军家庭的故事。悲欢与离合,即在这一帧帧美丽的画面中逐渐展开——纯真的小学女生、金色的海边草场、帅气的军官与美丽的军官夫人、轻快的手风琴旋律……一切皆如此之美不胜收,不禁令人产生浪漫的遐想:在这个美丽的村落中该发生多么美妙的故事……然而,影片并没有让这种遐想持续。它只是一道一闪而过的霞光,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不安。这样的美,美得让人担心。其华美绚烂的背后,潜藏着一股巨大的压抑情愫,美术老师的深重忧郁,金色海边草场重对比度色调下的沉重,海风的阵阵紧吹。直至美术老师被抛下海的那一刻,之前所营造的细腻温暖的氛围戛然而止,所积蓄的不安则找到了答案。美术老师被捕行刑可看成影片的小高潮,也是一个转折点,之后转入平淡的叙述,故事缓缓展开——美满的四口之家,夫妇俩郎才女貌,姐妹俩天真可爱,上学、家务、手风琴……丁叔的角色似乎更是反衬出这种美满和谐。但从故事性的角度来看,影片稍显单薄,对角色的挖掘较少。而且角色间的对白缺乏生气与张力,略显生硬。例如孙汉生夫妇间似无话找话,其苍白无趣的对话让人抓狂。另外影片还加入了“强势”的旁白,几乎主导了剧情的演进,虽然弥补了角色间对话苍白的缺陷,却使剧中人物陷入“被动”。不过,这些文绉绉的、磁性的旁白,加上依然绚丽的画面,使影片依然沿袭了之前的华美和忧郁,保持了风格的统一。在影片约三分之一处,孙家出现变故,夫妇俩同时被捕入狱,罪名分别是“通谍”和“思想左倾”,但可以看作是之前美术老师一案的扩展版本。第二个大的变故出现在影片约三分之二处,刘将军夫妇同样因涉嫌通匪而被捕。而从影片约四分之三处,故事情节开始往回走,孙夫人被释放,“为了让姐妹俩好好活着”而不顾当时舆论与姐妹俩的反对,与丁强结婚。然后,在某个午后,汉生背着行囊归来,并伫立在清泉一村的门牌边,进而踏进家门、缠绵悱恻,直至最后皖平那句坚定的“今天汉生回来过”,故事才最终圆满。而这种圆满中,实体已经逝去,虚拟的归来,算作归来么?二以上简要分析了影片开头、结尾及其关键情节,只能算作表面功夫。影片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影片被命名为《泪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是源于其中的一直提到的《泪王子》这本小人书。它作为线索贯穿了整个影片,关联了两代人——金皖平欧阳千君、小周与霞君——的情谊。这种情谊不仅仅是世俗的友谊,更多是精神上的沟通交流。结尾处,皖平与千君出人意料的吻,令人瞠目结舌,但这并不当然表明两人之间存在同人之恋。导演可能只是为了“形象”表现两人“激进的左倾思想”,而设计了此“出格”之笔,更多体现的是皖平在思想上对欧阳千君的崇拜与依赖。“泪王子”寓意一种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声音,他看不惯这个社会中的不公不义,所以不断的流泪,直到眼泪枯竭为止。他向往着的一种浪漫理想,在那个理想社会中,公平正义是受到尊重,善良与美得到提倡与传扬。然而面对远不及理想的现实时,他却无能为力,只是不断的流着自己的泪,以流泪的方式表示“反对”。但他的反对,又是多么的消极且无奈。前面提到的这四位女性,不同程度的幻想着这样的浪漫理想,但是欧阳千君与金皖平的“泪”可谓先后流到了尽头。一个最后美丽从容的走向生命尽头,一丈纱绫了了此身;一个被环境所迫由纯情转向世故,精神已遭泯灭或埋葬。结尾处,汉生的虚幻归来说明皖平有做精神上的抵抗,但同时这虚幻的美好,更深刻的反衬出现实之无比残酷,而皖平最终选择的是生活上的顺从。上一代如此,小周与霞君的命运又能如何呢?再说到汉生,何尝又不是心中驻着“泪王子”,为了救小立不惜违背禁令,终招致杀身之祸,被枪决是他的命运。而影片中与“泪王子”们相对应的角色,便是“丁强”之流。“泪王子”们哀叹世事的不公不正,而直接造就此的,便是“丁强”们,诸如丁强这类的特务分子、戒备区的军警军法们等等。他们带着深重忧郁的脸庞,犹如蝎子一般,深不可测。而其带毒的尾刺,刺向社会躯体柔软处,造就变态扭曲,造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然,就单个的“丁强”而言,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他的角色决定了他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的阴暗角落。但是他们所扮演的制度角色,深深的扎在这个社会,毒害深重久远。“王子”和“蝎子”的划分有些陷入简单二分法的误区,但是更往前看一步,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没有非常大的意义。是整体的社会环境造就了扭曲和变形,而他们只是台前的卒子,受制于这个时代。“是那个时代,决定了他们的生死爱恨”。三影片中所演绎的故事发生在1954年的台湾。那时的台湾还处在白色恐怖时期。这部影片是我第一次从影视中接触那个时代。影片中的细节点滴,彰显着那个时代的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正是影片各种变故的始作俑者。从1949年5月19日,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诚颁布《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布告戒字第一号》,宣告次日零时开始在台湾省全境实施戒严起,直至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宣布解严为止,台湾共经历了长达38年的戒严,被称为“戒严时代”。在戒严令后民国政府还陆续颁布了一些相关管制法令,如《戒严期间防止非法集会结社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罢市罢业等规定实施办法》、《戒严期间新闻杂志图书管理办法》、《惩治叛乱条例》等,特别是蒋赴台之后颁布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戒严令将全台湾划分为五个戒严区,依据《戒严法》第六至九条的规定,戒严区的最高司令官掌管行政及司法事务,特别是将平民的所谓“内乱罪、外患罪、妨害秩序罪、公共危险罪、杀人罪、妨害自由罪、抢夺、强盗及海盗罪、恐吓及掳人勒赎罪、毁弃损坏罪……”等等罪名纳入军事审判的范畴。同时“戒严地域内最高司令官”还拥有广泛的职权,“得停止集会、结社及游行、请愿,并取缔言论、讲学、新闻杂志、图画、告白、标语暨其他出版物之认为与军事有妨害者……上述集会、结社及游行、请愿,必要时并得解散之”,“得限制或禁止人民之宗教活动有碍治安者”等等,即政府有权剥夺人民自由与基本人权,包括集会、结社、言论、出版、旅游等权利,亦即所谓的党禁、报禁、海禁、出口旅游禁等,言论自由受到普遍限制,政府运用相关法令条文对政治上持异议人士、左派人士及许多无辜者者进行逮捕、军法审判、关押或处决。据统计,戒严期间台湾共发生29000余件相关政治案件,牵涉人数达140000人,其中约有3000~4000人遭到处决。所谓法治,造成此等之恐怖,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四影片改编自当时一个真实事件,孙家就是上述受牵连的一百之众中极小的一部分。读历史,常会促人生出一股慷慨悲歌之气,仿佛千军万马皆在我眼前纵横,豪迈非常。然而我们却少有想到,如果将这千军万马分成千万个个体,将目光聚焦到某一个人身上时,这个历史事件对他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生活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意味着家庭破碎,甚至于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影片中一些角色的遭遇,不用再细说。我们该哀痛于他们的哀痛。在全民反共的运动中,他们是如此之渺小而无法抵抗。孙汉生的死对我们来说真不算什么,可对于他自己,对于小立、小周而言,那是全部世界的离去。片中有一情节,令我难忘:汉生被枪毙那天,欧阳千君让司机带着小周和小立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在回来的车上,喜欢数学的小立一直在不停地念着“四一得四,四二得八,四三十二,一共十二人……”。十二个人的生命,在她们眼前消逝。我不禁又想起俗套的“小鱼”的故事,小男孩不厌其烦的将一条条退潮搁浅的小鱼扔向大海,口中念念有词,“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乎。五归类影片中的各种角色,他们有小学生、教员、海防士兵、空军基层军官、将军、军属、军警、特务、刽子手等等。他们中有年龄长幼者,有职务高低者等等。但是他们多多少少都是时代的受害者。为何呢?在影片之初还觉得,刘将军可能是片中最高级别权力者,他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关键情节的进展,这是我们受制于文化传统的一种习惯性的期盼。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影片中刘将军并没有施展多少权力,不论是用于施暴于民还是解难于民,反而是因为妻子的牵连而同样被捕。即便是将军也只能如此,何况其他。在当时的恐怖专制中,所有人都无能幸免,如果他“威胁”到了统治者。权威体制的建立与维持,法律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根据戒严时期的法令,上万件叛乱案件在军事法庭受到审判,其中的民主与法治的相互关系很值得我们深思。而制造这些案件的则是党政军的特务监控,他们假反共之名,实则严重侵犯人权。特别是所谓的“匪谍案”,更是成为维护党国体制,打击异己的常用手段。比如当时的“自由中国”案。当《自由中国》杂志由“拥蒋反共”走向“反蒋反共”时,迎接它的必然是查封停刊,而主创人员均被扣以叛乱罪名。再如,1954年7月,文化界人士发起文化清洁运动,宣称要“扫除赤色、黑色、黄色三害”。这种运动它能真是文化人士发起的吗?这些不禁让人想起同时期大陆所发起的“反右”等运动。认真比较海峡两岸在解放战争之后的三十多年间的治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两党均从苏共学习到党国体制,控制媒体,架空民主党派,实施思想控制,神话权威领导。甚至于在入主台湾之初,蒋介石还意图实施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后来是遭到美国反对才采取专家治理,实施自由经济。而在政治文化领域,两岸只不过在口号上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罢了。例如在大陆“右倾”能成为政治不正确的理由而遭受批斗,而在台湾“思想左倾”则成为了叛乱通匪的依据,例如影片中的欧阳千君。时至而今,两岸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回首过往,当时的恐怖统治,不管是赤色还是白色,均造成了社会的扭曲,至少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作为单个薄弱的个体,被生硬嵌入这个制度体系中,不管是军警特务还是叛乱嫌犯抑或是普通民众。有人成为“蝎子”,有人“泪”尽而去,更多的人则是被愚化,不知所谓。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文化和心理遭到扭曲。为了加强控制,文化历经了严格的筛选。虽然历朝历代,文化的控制与过滤均不可避免,但当代的我们至少应该将文化的开放与繁荣当成其常态,而控制、过滤则为其“变态”“扭曲”。在那个时代的严格控制下,文化、社会心理遭到严重扭曲。言路不通,文化断却。而其影响则波及了几代人。如果时间再长,我认为,甚至可能将导致整个民族的衰退与衰亡。当然,今天我们能看到记录昨日此种状况的影片,说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我们民族的幸运。六平时很少看电影,所以就很珍惜所看的每部电影,难忘其所包含的价值内涵,将其当作学习的良材。而对每部影片,很少愿意去纠问每个角色的演技,每个情节是否合理流畅。因为各种价值表达方式,包括文字、图画、影像、声音等,都很局限。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批评家,而更重要的是发现所表达的价值内涵。只是为了完整,在此谈谈对演技和剧情的理解。首先,关于演员的演技问题。影片开头美术老师的演出相当出彩,应该是整个影片表演上最成功的一段。而之后,孙汉生只懂得展示军人的帅气与手风琴的才气,孙夫人则一成不变直勾勾的眼神,均过于呆板机械,孙夫人在片中尽显娉婷婉约神态,其实也不符合军属的特征,只能算是牵强的“附和”影片的华美风格。欧阳千君的表演倒是表现有力到位,贵妇人的寂寞芳心展露无遗。而其面临死亡时的美丽从容,更令人难忘。丁强的表演亦很契合其特务角色,阴暗深邃的眼神绝对是影片中给人最深印象的镜头之一。而关于剧情,到底是谁告的密,为什么告密,其实直到影片最后,导演也没有给出答案。特别是最后丁强的信件、皖平的独白(臆想汉生归来,实际上就应该是独白)、千君与皖平那激情的一吻,似乎解开一些迷,却制作了更多的迷雾。但是到底如何,我想我们并没有必要非揪个底朝天不可。就留着每个人的理解吧。七每当出现逝者,影片中都会伴随着一段高远的哀歌,画面暗淡。但导演却并没有做进一步激烈的批判,他只是尽量平淡的叙述着,而更多的留待我们思考。也许,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泪王子。我们是否也会为所见的不公义而流泪?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死爱恨,又有多少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泪王子”们的泪流,该是千古不息罢!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