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后喻时代的后生可畏与后生可敬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2-02 12:39:25人气:0
少年说 第二季

视频少年说 第二季状态:更新至第20200512期年代:2018

主演陈铭MingChen更新时间:2022-09-28 17:45:19

没有梦想不该有,没有心声不该说! 大胆做,勇敢说! 就在湖南卫视少年说! 6月11日起,每周一至周四晚7:35,少年说与你不见不散!

文/喜力人类社会,按照代际传承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时代,人类的智慧是靠前辈向后辈输送,文化的主导权掌握在老一代手中。在“并喻文化”时代学习主要发生在同辈人之间。但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体系也在被重新构建,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扩展,年轻一代由于对新事物的敏感、新科技的熟悉,会比老一代更快、更多地掌握到信息。社会开始进入到长辈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这是《少年说》这档节目的意义所在,为少年们搭建展示声音的“勇气台”,不只是让他们的同龄人,还让社会中的前辈们聆听来自于晚辈们的重要声音,打破因为年龄和社会地位差别而带来的单向传输感,建构从“鼓励表达”到“互相聆听”再到“互知互懂”的理解生态。截止到播出中期,这档已经行至第四季的节目视频播放总量破14亿。第四季内容获得了过百万的关注和过千万的点赞。内容数次登上抖音和微博的热搜榜。少年说超话阅读量超过2.4亿。“湖南卫视少年说”抖音账号获赞5476.4万次。其中,“澳门帅气男孩吐槽颜值带来的困扰”视频在抖音上点赞量过200万。“老爸老妈当众撒狗粮”视频上线不到一周,抖音点赞量破140万。“内地男孩塑料粤语感谢澳门同学”微博话题阅读量三小时破亿,同时登上抖音正能量榜、热点榜。第四季《少年说》无论是口碑还是热度,均收获了不俗的成绩。后喻时代的到来Z世代的自我绽放与跨越代际的沟通互联网的联通加速了后喻时代的推进。尤其是对于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Z世代而言,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于文化的掌握度和判断力,是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时代的发展让他们成为不容小觑的新势力,令他们拥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早熟”的价值体系,是真正的后生可畏。如果年轻一代,尤其是处于少年时期的未成年人,在社会中缺乏发声的权利,与他们在社会文化建构中扮演的角色重要度不成正比,就容易形成社会的断层和割裂。但恰恰,少年在成年人构建的社会体系当中,声音传播度较为薄弱,难以“出圈”。成年人也很难进入到未成年人的世界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所想。《少年说》构建了一个通道,给予Z世代自我绽放的机会,顺畅了社会沟通机制。当中学的学生,站在高高的勇气台上,为被抑郁症困扰的人打气;当他们能够清晰地说出中国残障人士的数量,并用许多专利发明,试图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当他们坦诚地说出自己曾经试图自杀,尝试思考生与死的意义之时,《少年说》不仅让我们懂得后生可畏,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后生可敬”。他们应当被关注,也值得被关注。透析《少年说》的形式,其实非常简单,信息多数通过言语呈现。然而,在真心的表达和真诚的沟通中间,无需其他形式赘述,就能客观地将新生代的活力和创造力描摹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少年们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是非观念,比如,他们能够识别出家人的牺牲,懂得感恩,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为家人的依靠。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热爱。年纪虽小,却能够说出想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立志中国创造远扬名这样宽广的追求。《少年说》让少年不再被贴着扁平的标签,而是立体式地呈现于社会面前。从勇气台上传下的声音,让观众们意识到,这些少年,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孩子”,而是一个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有参与能力甚至贡献能力的独立个体。通过少年说,他人听,完成后喻时代的代际正向交流,消解社会矛盾,因沟通顺畅而增进和谐。由少年窥社会个体案例反哺社会发展在传统习惯中,有一种观念,“小孩说的话,别当真。”这是在前喻世代诞生的逻辑,彼时孩子受困于知识获取路径,从涉猎到智识都无法与长辈比拟。但是后喻时代中,少年是社会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想法不再是天真的过家家,而是与社会、国家联结,拥有较为完整世界观。澳门特辑当中,郑语涵站在勇气台之上,向大家介绍着濠江中学写信的传统。19年,她和同学们一起给习爷爷写了一封信。小女孩叙述着自己当时的心境,因为担心习爷爷太忙,没有时间看信和回信。可是在六一前一天,他们收到了回信。信中的那一句,“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澳门的未来”让孩子们记忆良深。播出不久后,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的新年致辞中,也提到了这次“回信”。郑语涵和同学们约定,20年的六一儿童节要一起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澳门的很多学生,都提到了驻澳门的解放军在天鸽台风来临之时,帮助市民度过难关。一位学生,向同学们介绍着内地每年在918,都会为了勿忘血泪勿忘国耻,拉起防空警报的仪式。她希望未来的918,澳门可以和内地共同响起这震撼的声音,证明每个人心中对祖国的爱都不曾熄灭。这些被网友称为“太好哭了”的言语,“羡慕却不嫉妒”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在回归后成长起来的澳门少年的家国情怀。一位学生告诉妈妈,希望上大学时离开澳门,到武汉大学看樱花。少年们的言语,是内地与澳门心灵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最佳证明。让我们看到了00后、10后少年们的家国担当,他们有着对于社会事务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会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拥有心系天下的宽广格局和正向能量。《少年说》在勇气台之上,是个体的宣泄,也给予了观众通过观察个体,反观自己的机会。其中与少年最息息相关的就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中国有个传统,“家丑不可外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了解到其他家庭的故事,也便难以获得经验和教训。再加上许多的家长缺乏系统的教育理念,造成了只养不育的结果。童言无忌的少年们,打破了这种沉默。来自澳门的陈雨珂吐槽妈妈对待自己和妹妹“太双标”。初一的男孩黄伊晨吐槽妈妈经常“锻炼”自己,让自己单独坐车、卖花,在大场合唱歌。已经是初三学生的黄薇吐槽爸爸管自己太严,以至于没有男生朋友,甚至和异性交流都产生了障碍。孩子们的宣泄,源自于压抑已久的不满。这些并不是“个案”,而是发生在许多家庭中的普遍经历。《少年说》不仅让孩子单方面的表达,也给予了家长回应的机会。陈雨珂的妈妈告诉女儿,自己对待姐妹俩的双标是来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黄伊晨的妈妈不仅没有放弃锻炼儿子,还反将一军,鼓励他现场演唱一首始终不敢唱出的歌曲。黄薇的爸爸回应着女儿,对她过度保护,严格控制她和男生交往,是不希望她受伤,但希望未来做她的朋友和倾听者。观众们对于孩子们的痛,感同身受。对于家长的回应,则褒贬不一。但这就是《少年说》的意义,它展示了丰富而真实的案例,并不是为了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在他人的表达和互动中,交流教育经验,寻求解决路径。除了家庭教育,《少年说》还介绍了许多学校教育的案例。比如热衷于记录孩子们“丑照”的班主任,比如给予孩子们“抽卡片”奖励的班主任。针对少年的教育,不只是授业解惑,同样重要的还有运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道”,这个道是对待生活之道,对待学习之道,对待他人之道。少年在说,成年在听意气风发的少年气为社会找回初心《少年说》是一档“太好哭”的节目,除了那些感动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它充满了少年之气,那是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却永远回不去的时代。勇气台上的孩子们,虽然稚嫩,却有着表达的勇气,他们不羞怯,很少受到世俗的影响,不因为担忧结果而畏首畏尾,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表达自我,表达爱。”《少年说》的形式,把少年毫无保留的特质完整地激发和展现。因为真诚,所以超越了一切的剧本。《少年说》是少年们的现在时,却也是成年人的“回望”。少年们意气风发的“表白”中,是在帮助成年人找回初心,带他们回到起点,找回在成年社会珍贵的品质,也是在治愈着“杂念过多”的成年人。《少年说》正在一步步平稳地完成着“出圈”,形成更加复合的影响力和多元的反哺力。因为它具备着韵味丰富的“共情”。男同学吐槽女同学总是掐自己的脸,女同学却回击是因为男孩太“欠”。男生帅气男生吐槽女生总是给自己造八卦,因为嫉妒他的颜值而诽谤他。这是唤回少年记忆的“打打闹闹”的共情。重组家庭中的孩子,表达着对于母亲牺牲的心疼,也表达着对于父母因不合而离异的理解。已经尽力做到最好的母亲,却自责地问孩子,是否会因为家庭不完整而缺爱。孩子回答,“不会,因为她已经承担了爸爸和妈妈两个位置。”这已经不是单亲家庭的个案故事,而是回应着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超越年龄的共情。上帝为了阻止人类修建巴别塔的通天计划,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因为不能沟通而造就隔阂。《少年说》澳门特辑中,来自内地的男孩用塑料粤语,对着他心中像发光的星星一样的澳门女孩林如玉说,“你可以做我的翻译官吗?”来自澳门的女孩感谢着闺蜜教自己讲东北话,因为东北话的底气,让她拥有了自信。语言的融通,也表达着《少年说》的精神内核:隔阂的打破。人民日报出版社还推出了节目官方书籍《倾听少年说》。虽然起始于少年之言,但是目标是融通社会的多元性,从关注少年,关注个体故事,到关注社会问题、社会发展方向。唯有击破隔阂,才能谋求发展。少年是未来,《少年说》是在传递未来的声音。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