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FF12丨DAY3《安德烈·卢布廖夫》:艺术是苦难火焰中涅槃的凤凰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19 02:48:17人气:0
安德烈·卢布廖夫

视频安德烈·卢布廖夫状态:正片年代:1971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伊万·拉皮科夫尼古拉·格林科尼古拉·谢尔盖耶夫更新时间:2023-12-28 12:48:23

15世纪初,俄罗斯动荡时期。著名圣像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安纳托里·索洛尼岑AnatoliSolonitsyn饰)在大公的邀请下前往莫斯科为教堂作画,受到了贵族式的服务与对待。然而,卢布廖夫却身处在一个饱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受鞑靼人铁蹄践踏和充满灾难残杀的悲惨时代。目睹了黎民百姓在大公暴政下的水深火热,卢布廖夫毅然离开教堂返回修道院。不久,卢布廖夫被迫再度回到莫斯科进行圣像创作…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安德烈·卢布廖夫》,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苦难画家们充满信仰的评价了!果树:好厚重的历史感。蹦擦擦:所以到底什么是艺术?George:好多震撼人心的镜头啊!宏大的篇幅、题材、角度,最终的呈现也确实担得起,飞得比《地球最后的夜晚》好多了,和这个沉重的飞翔相比好多历史题材拍得还是太轻盈了。野凡:仿佛是老塔自己编写的一部耶稣游记,以圣人的视角看尽世间百态,看见战争、人们的苦难与信仰的困境。这样一部个人风格极为明显的作品,竟如此浩大,如此深邃,不得不让人慨叹。法罗岛帝国皇后:直面历史的灾难不是消费苦难,正视民族悲剧不是自轻自残,色彩昏沉气氛压抑不是传播负能量、唱衰正能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安德烈·卢布廖夫是同样伟大的艺术家,这源于他们民族的相同记忆。土:刚开始看还在叹惋为何关于绘画的电影是黑白的,到结尾已是惊为天人。礼崩乐坏之时是历史的失彩、宗教的失语。如何唤醒数十年沉默与沉沦之罪,为族裔敲响的警钟长鸣,最后的作品是画家悲泣的圣歌。蝠蝠:知识越多痛苦越多,人这一生总会有比快乐要更为重要的事情,于塔可夫斯基而言则是用第七艺术承载与分担人类以及世界的苦痛,我们到底是所处在时间中的空间,抑或空间外的时间全部无关紧要,因为在这里,电影已经化身为“伟大”了。曲有误:对涉及宗教的电影总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感,老塔也不例外,前半程的观影体验隔着一层壁,进行到鞑靼人入侵的时候,看着入侵者不屑的谈论圣母玛利亚,俄罗斯少女成为鞑靼人肮脏的妻子,无疑更能触及人心中的柔软,艺术总是在苦难之上诞生,蒙上一层悲悯,在大雨中洗刷。supremacyacron:属于老塔的史诗。经典的广角横移长镜头处理方式仿佛已经成为老塔电影里面的标配,场面的处理和调度上也是极为宏大,气势磅礴。塑造神像乃是一种信仰,虽然老塔的这部作品颇为写实,却仍不妨碍老塔将意境融于情景之中。但本片与其后期作品相比,在个人风格方面算不上特别突出,或许是受到了时代创作的局限性吧。sparrow:史诗级巨作。景别变化、色彩运用、摄影腾空的创新、诗化逻辑的叙述……都是构筑此部磅礴景象的重要元素。卢布廖夫多年创作的停摆期,饱受现实与理想冲突、宗教与意识矛盾的折磨,在人间的淬炼中重建信仰:积贫积弱之人跪舔他人赤足、裸体女子奔走在荒野、流浪艺人的生存窘况、以及俄罗斯的裹尸布。是集宗教、世俗与艺术的“三位一体”,鞑靼铁马蹄疾,钟声响彻天地,惟有圣人的神情格外悲悯高大。Bob_Chow:上帝创造了世界,然后这个同等的概念被转移到艺术家的手上,给予世间万物以形以“肉体”。虽难以避免的如铸钟一段将艺术重新与工业和技艺结合,但总体而言仍然是一曲赞歌。开篇的热气球如同玛利亚抹大拉亦或是巴别塔,妄想触碰神域。时代的荒谬和宗教理念的探索,一切不是关于残杀,而是处罚,宗教特权的存在与私刑又如何能与鞑靼人的掠夺完全区分开来。运镜调度和镜头构图已无需多讲,燃烧中的教堂,反复锤击着黄金时期画家Bartholomeus堕落的教堂。异教徒,失去眼睛的工匠,及其大胆且富有诗意。当宗教扩展到人的维度去思索,大抵如此。盆满钵满赵 :拍的真好看啊,镜头作用的真好,也真有点似懂非懂。和开始天空中俯瞰大地的镜头一样,整部电影像是安德烈一行的“公路片”,在这条“公路”上他们仿佛见识了一场大型的人间疾苦秀,见证了杀戮、仪式、宗教、无法挣扎的人们。异端必将处死?我们认为的爱不同,你要被我们欺凌;我们信奉的宗教不同,你必将饱受苦难;是的,我们同为俄罗斯人,但我们的民族不同,你恐怕得去死啊。但是,自由者比较有存活下来的,那些新奇的思想必将飘向远方。好喜欢那些随人物移动的长镜头,镜头前的人物远处,必定有另一个层次的意象,宛若新生的人们:雨中行进的车夫,背十字架的登山者,处刑台上的嚎叫,漂浮的小船,田间的水牛,盲目工作的人们…主角背后的他们仿佛是所谓的主角。Pincent:一部因缺乏对宗教的了解而无法有更多感受的塔可夫斯基电影,但它仍然如此关注着人类精神形态的印迹,电影试图来到圣像画背后,通过大量宽幅长镜头来捕捉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生命体验,剧作遵循着诗意的逻辑,相当超前,依靠观众的意识想象来描摹鲁布廖夫的人物。人物对圣像画的想象引起他对耶稣受难场景的幻想,电影则描绘这种精神生活,记录人物形成对世界的态度的过程,赋予其尘世中的触觉。摄影机模拟肉体飞升,在人物上空翱翔,人类形象被拉扯穿越时间,被拉出空间之外,开场即宣布着故事将试图挑战在凡间获得超然的视野。当教堂遭遇入侵毁坏后,下雪时这座教堂才真正具备神性,同时具备了纪念和顿悟的场所属性。最后观众跟随音乐和摄影机庄严地对圣画像进行流动的审视,加上色彩辅助,这段似乎延伸到电影画面之外了。子夜无人:第一章里展现人类虔诚、朝圣、信奉的画面都没有让我感觉到太多震动,反而是第二章里鞑靼人入侵之后,看到他们攻占教堂、焚烧圣像、残杀信众、用极端轻蔑的语气谈论着耶稣和玛利亚、以从灵到肉剥皮抽筋的方式掠夺他们的生命之光,那种对美好景象遭遇灭顶之灾的遗憾和悲悯才作为人类共通的情绪被激发出来。在土地、血统之外,能将一群人、一个个原本彼此独立的个体召唤在一起的力量,就只剩下信仰。作为无神论者我看待宗教题材电影一直的态度,是不必非要懂得和钻研据典,你甚至可以保留你的隔膜和不理解,但换算成你心中同等的珍贵爱惜之物,你就明白为何不祥的会变成不朽、不值得的最后载入史册。导演天赋是门玄学,老塔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构建起了影史级恢宏精细的三段式,当众生微弱的悲鸣终于重新凝结成不死不灭的创造,正因为受难才会有艺术的诞生。FIFF12DAY3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