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业》是突破口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1-02 07:19:04人气:0
创业

视频创业状态年代:2009

主演张连文李仁堂陈颖朱德承更新时间:2012-09-07 01:27:11

某艺术大学一批毕业生预备着照毕业照。这里有美术专业的高材生叶小鹏、导演专业聪明机灵的谢辉(阿辉)。表演专业的程姗姗由于瞒着家人和学校老师在外拍广告,没能来照毕业照。刚大学毕业的苏静怡从外地来省城找工作,刚下火车,就让骗子把行里骗走了。叶与阿辉二人合租一套公寓,一同去找工作。程被姑姑锁在家里等待分配工作,在电视剧组干副导演的哥们王大羽,扮演警察帮程从姑姑家逃了出…

8根本没枪伤,化妆认真一点好吧,2分半的囚车和1617的解放自然可有另一种解读,20在华程之前领导了罢工,2125提前三年完成,石油没提前,31,副指挥说先盖楼后生产,34感觉解放了,36非洲咖啡,40政委41岁,英明领袖61年也41岁,有压力寒流,苏修的油贵,掺东西,25的小白脸就是50动摇的,1时7,红旗杂志,还债的苹果不合格,15得罪了破朋友,自讨苦吃,30光明磊落,不要阳奉阴违,39,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新矿区,会给工人名誉和地位,46,装成工人领袖,但总是违背工人的根本利益,这是王?副指挥解放前是个小职员,坐了一回牢,这是张和姚的混合体?50,副指挥说工人有那个水平?谁是油田的主人,不是你画圈圈工人打井?2时,工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油田的主人,2,苏修撤了专家断了柴油,8,家属炼油厂,跃进模式,社会化推广到家庭,10,副指挥在裕民出卖过工人,前面没演,这是后面补的镜头?15,切断电源,所以破坏没成功,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出处在这里。以上是重要镜头,可以看出本片还是一部典型的wg片,而且手法也粗糙,不如类似的几部。在众多的wg电影中,两个电影在80年代大批判的时候还在公映,一个是《闪闪的红星》,另一个就是《创业》。(而样板戏,比如《红色娘子军》的重见天日,还得等到91年)。公映《闪闪的红星》是因为它和样板戏一样深入人心,直到90年代还是常演不衰,而公映《创业》则是因为它是后来批四个人的突破口。从电影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歌颂日后英明领袖的电影,可能也有一些镜头影射四个人(若要求证,需要当事人的回忆,当然在已经定调特别是有的当事人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情况下,让当事人说实话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四个人不许电影上映的原因,可见当时他们之间已经有矛盾了,但为了求得内部的团结,最终主席决定还是上映得好。第一段关于创业,第二段是副统帅事发前对他的警告,第三段是批修整风(批林批孔出现是73之后,一开始叫批修整风)问题是到刚刚到76年11月,两报一刊就调转枪口,把四个人当初对创业的扼杀无限上纲,把主席那条和稀泥的指示说成是“光辉的历史文件”,开了批判四个人的第一炮。77年,又出了一个粗糙的白话叙事诗《石油大哥》,里面安排了两个反派,一个叫吕春元(指三个人,吕指江,事发后把江比作吕后和慈禧),一个叫江同彪(指两个人)。其实说wg的文章都是影射是不准确的,批四个人的文章才真真正正的是影射,你看wg电影和文章,要批啥就大大方方说出来了。《石油大哥》结尾在此之外,大庆油田的工人写作组还出了各种各样批判四个人的小册子,因为当时还没有“再也不用看群众脸色了”这句话,群众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势力还没有被剥夺,所以抓四个人不能仅仅是高层的政治游戏,还需要群众的支持。这个时候群众运动和所谓“运动群众”的“辩证”关系倒显现出来了,可爱滴姿势分子总觉得群众头脑简单又性格暴戾,只需要“运动”一下就起来了。这种知识分子真是傻逼透顶。“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会有反对四个人的群众运动。自6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开采量连年上升,逐渐成为石油净出口国,1973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1978年突破一亿吨大关,1975年中国出口原油达到1057.9万吨,1985年出口原油达3630.4万吨。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使苏伊士运河停航,70年代石油危机又推动油价上涨,石油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大胆的假设,因为电影反映的是石油工人,而后来批判四个人的也以石油工人为先声,那么在70年代国内的石油工业应该是控制在干部集团的手中,而这些干部后来就清算了wg。在此提供一些证据。香港《七十年代》杂志wg末曾有文章刊载称四个人攻击周邓的外贸政策,即输出原材料、输入外国科技。某复出后,曾被指为毒草的《工业二十条》被改为“十八条”重新实施,肯定了大量出口资源以进口设备的政策,77年5月工业学大庆会议,余秋里报告,把经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6月全国财贸会议,李先念、余秋里表示要扩大贸易,把贸易决策权下放,78年6月全国“财贸学大庆大寨”会议,李、余再做了报告。据国家统计局自己的公布,77年的对外贸易比76年增长12%,78年又比77年增长30.3%,其中出口167亿,增长20%,进口187亿,增长高达40.1%。这种政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变成原料产地,那以后再成商品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市场也是情理之中了(想想某位大佬阴魂不散的“红色买办”论)。建国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斯大林对周公说的“中国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保卫社会主义东方”(苏联档案里还有“中国应该成为亚洲的军火库,日后向其他国家派驻专家国”,即支援世界革命之意,在《周恩来经济建设文选》里被删去了)的话,在对南斯拉夫的“三评”中提到的“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等等,是不是都不算数了呢?这跟啥“闭关锁国”是两码事,那是清政府的事。60年代,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是日本(和日本民间贸易,当然和非日共的革命党也是民间的一部分,算是一个幌子),和亚非拉的贸易更是从未中断。独立自主指的是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拒绝单一产业,生产不为利润服务,要保障工人权利,工业支援农业等等。可以举例说明,wg时期石油已经成为重要出口商品,而石油的出口应该带动造船业的发达。70年代中国的造船业也迎来了增长,主席提出了建设“海上铁路”的政策,造的几艘万吨轮因为“花费太高”引起争议,比如“风庆轮”事件。原来国内的石油基本用于自给,造船业并不发达,虽然取得了万吨轮这样了不起的成就,但数十万吨级的油轮还是无法自己制造,而中国建成第一艘30万吨级油轮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技术是自己的),已经是21世纪了。这个时候也可以对“石油工人是共和国的长子”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因为相对于钢铁、汽车、化工、铁路、造船、飞机等,石油工业是起步最晚的,当然石油工业60年代的大发展有回击帝修反封锁的意义,但别的工业情况也一样,也没说石油工人是什么长子。而把石油扶上“长子”的地位,跟70年代末那批人的需要有关,而随着别的产业的凋零,反映这些工业农业的wg电影也不会再出现了。石油是当时出口的重要产品,石油生产控制在日后活跃在前台的李、余、外贸部部长李强等人手中,这就是四个人不让《创业》上映,和日后可以发动石油工人批判四个人的原因。这个时候片中政委的原型——英明领袖是怎么说的呢?78年国庆典礼,英明领袖说“我们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瞧这话儿说的,无缝对接啊。不知道英明领袖在想到他78年2月五届ren大上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的“1985年农业机械化率要达到85%”的话会不会觉得讽刺。熟悉历史的都知道,陈云还没有提到。考虑到历史上陈云和周邓等人的关系,他的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再看。记得《陈云文选》里有一篇70年代末讲“做好对港澳的贸易”的,港澳潜伏着各国兄弟党,是进出口、获取情报和支持世界革命人民的重要据点,对港澳的贸易自然重要,但派到广州和香港的那两位,却实在不敢说完成了这几项任务,若说“引领了时代潮流”,倒是确实。我并没有说只有四个人有先见之明,他们也要争权夺利,政治中心必然是这样。我是说我们一刻也不要忘记,真正有觉悟的是人民,真正有力量的也是人民。美国有一个教授(姑隐其名)在78年来中国,然后给香港学联写文章说“与目前发展相反的声音,却在批‘sirenbang’的牌子下,一点也没有机会透出来。有些人一面在说不戴帽子,但是‘sirenbang’这顶帽子却随时准备抛出”。这个时候,让人不由得想到“你们要关心你国家大事”,要评法批儒,要看透政治斗争的把戏,要有政治手腕的必要。无论怎么说,工人不应该承担高层内斗带来的后果,只是今天再看当时热情的歌颂,就觉得格外讽刺罢了。注:配合这两篇阅读更佳,1、2。关于wg中的经济增长,可以看《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因为副统帅的战备令烧了计委档案,而档案抄件在本书中第一次公布,用证据说话。未经许可,不许转载。补充:看《凤凰大视野·华国锋生平纪事》,在得知华将要住持中央工作后江青很高兴,还给张玉凤打了电话。62年10月耀邦下放湘潭,传话说“华国锋是个老实人”,71年8月,说华国锋不要带像章,万岁是讨嫌。本文版权归作者万古忠义李秀成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