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潘國靈〈電影《酒徒》觀後記〉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1 17:02:24人气:0
视频:酒徒状态:BD高清中字年代:2011
主演:张国柱温碧霞韦伟蒋祖曼更新时间:2020-08-06 20:40:21
电影《酒徒》乃根据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同名小说改编,时代背景为六十年代初的香港。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刘先生(张国柱 饰),在香港商品经济铺天盖地的浪潮中,卖文为生,麻醉自我,绝望地堕入撰写武侠小说和庸俗的‘文学垃圾’来谋生的‘梦魇’中。主人公经常喝酒麻醉自己,徘徊于醉与醒之间,但无法改变现实困境。 刘先生像浮萍一样,不断搬家。最初,他租住司马夫妇的尾房,但房东…
電影《酒徒》觀後記t2010/7/26上午08:44:09劉以鬯是今屆香港書展的年度作家,他寫於一九六二至六三年的名著《酒徒》,隔差不多半個世紀,終於由香港資深電影工作者黃國兆拍成電影,文學界早已引頸以待,全個劇本亦已在《文學雜誌》上刊登了。二○一○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十三周年,晨早九時半,平日於我這夜貓子來說還剛睡暖被窩,這天卻已置身九龍灣UAMegaBox,等候《酒徒》投影於光影之上。篇幅有限,且讓我概談《酒徒》第一印象觀後感。關於《酒徒》,也斯說過一段精闢的話:「《酒徒》後來被人譽為『中國第一本意識流小說』,對我個人而言,更難得的是它是第一本反省香港處境的現代小說,讓我們看到現代小說的技巧和反思精神,可以轉化為對香港現實的感慨,同時它又是一本幫助我們重讀五四傳統的作品。」在這之上,如果容我加上,我會加上詩化語言的運用,在「詩體小說」《寺內》之前,《酒徒》已有出色表現。黃國兆改編的《酒徒》,我以為是比較傾向現實化的處理,就如黃國兆所言,《酒徒》這部小說,如今天看來「仍有現實意義」,如嚴肅文學的處境、文化的商品化、文人的地位等等,幾十年後的香港,未必有很大的進步。電影《酒徒》抽出小說本來遊散的「故事」作為磘事骨幹,簡單說:就是一個叫劉先生(經劉以鬯同意,電影將小說中的老劉改稱劉先生)的文人,拉扯於文學理想與商業現實之間,不時以酒麻醉自己,故事的發展大概如下:十七歲的包租婆女兒司馬莉幾番引誘劉先生,劉先生決意搬走,與此同時文學青年麥荷門找劉先生辦前缳文學雜誌,劉先生礙於生活所逼棄明投暗撰寫黃色小說;劉先生搬到新居,包租婆是一個寂寞深閨、風韻猶存的中年女子王師奶,王師奶對劉先生動了真情,最後更因他飲滴露尋死;劉先生再搬走,搬到雷氏夫婦的家,雷先生家母雷老太把劉先生當作自己在戰時已在重慶死去的大兒子;劉先生喜歡上一名清純舞女楊露,二人有纏綿戲,但楊露最後還是嫁人去了;劉先生不堪生活困苦也尋死去了,閻王沒收留他,甦醒過後他又得繼續在夾縫中生活,反而雷老婦一天不堪打擊割脈自絕了。強調現實認真拍出來電影把故事實實在在地拍出來,意識流是少用的,轉化為電影語言如影像的閃回、快速蒙太奇等手法也不多見,保留的是大量的內心獨白,並插入大量黑底白字字幕,有時作為情調語言出現,更多是在磘事中途突然插入,引發觀者想像。整體來說,這比較「實在」的處理手法是可取、令風格較統一,也是比較穩陣的,因為不受控的意識流、詩化語言,一旦還原為影像,駕馭不好極容易失手。如果說《酒徒》是一本以現代手法反思現實處境的實驗作品,電影則更強調現實的一面。原小說老劉不僅熱愛西方作家如海明威、普魯斯特、喬哀思等等,還是一個對五四文學有真知灼見的飽學之士。在電影中,或者電影也為滿足西方藝術影展觀眾,西方文學的一面被側重,五四文學相對來說則大大削減了。這從電影開首一段特寫書本的蒙太奇鏡頭,以及後來劉先生兩番賣書換錢,都以外文小說為主可見一斑。我們當然明白在電影中將《酒徒》對五四新文學的評論拍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犧牲似乎在所難免,但如此一來,原小說中作為文學高人、文學隱士的老劉,在電影中就難免被「拉低」,成了一個對文學有認識的文人(似乎尤其鍾愛西方文學),潦倒有餘,但出眾與否,則未可知。劉以鬯曾說酒於中國人不僅是「酒醉還有三分醒」,還有「酒後吐真言」之意,原小說中老劉對文學的卓越見識,就不時在酒醉時壓不覑內心的抑鬱而傾盆吐出,現在電影相對調低中國文學一面,酒就成了逃避主義者的恩物,而少了是文學高手「酒後吐真言」的激化劑。文、圖:潘國靈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