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精心,小成本电影的突围之路——从学生导演张忠华作品得失看零成本电影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30 06:52:43人气:0
紫陀螺

视频紫陀螺状态年代:2006

主演张智王艺许小周更新时间:2013-01-05 18:26:20

席布鲁(张智饰)和他的伙伴们都是陀螺疯狂的追捧者,谁有一只漂亮精制的陀螺都会招致他人羡慕的目光。席布鲁的第一只陀螺是用父亲的锨把做成的,当挥鞭抽动陀螺飞速转动时,他开心极了,但不幸的是,这只木陀螺被老师没收了,他难过了好几天。他教音乐的老师米兰(王艺饰)同样有着属于自已的音乐梦想,但不幸的处境和无奈的婚姻让她把梦想藏在了心底,面对心爱的学生席布鲁的这个特殊爱…

电影好像一直是烧钱的代名词,以前有了钱大家喜欢买房子买汽车的,现在改革开放这么些年,两手都要抓结果一边还是软了,于是钱主们现在都较着劲的砸钱搞精神文明,电影成本成倍的增加就是例子。人家玩大片,更多对影像艺术有些小理想的青年可玩不起,人家迈克尔贝动不动就炸上几条街玩咱玩得起么,小成本、零成本与其像某些人说的是趋势是潮流,不如说是无奈的标签,是用廉价影像保持自己声音的方式。王小帅、贾占柯他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艺术到死,在国外卷了大小奖项论斤称,到国内愣是发行不了,就算要死要活的发行了,票房基本上都是惨不忍睹,也难怪老贾会向谋子哥发飙,我靠,哥们家当都赔进去上部片子你丫的还跟我们抢院线,让不让人活了,你大爷的商业片也欺人太甚鸟。继而小成本支持者开始炮轰大导演大制片大公司,最后发现轰也是闲得,人家才懒得理你,你艺术你的我们赚我们的,我跟你死磕我有病啊。无奈之下小成本的拥趸开始吧炮火射向无辜的影迷群众。那次在天涯上看到搁什么小成本导演呲牙咧嘴的向镜头说,在中国高浓度艺术电影无法生存,观众审美层次有限。当时我那一生气,他的意思好像是说你们不看我电影是你们中国人没水平。整的我以为外国的“高浓度”艺术电影都是摇钱树一样,结果后来才知道原来连艺术电影根据地法兰西,那些艺术电影也郁闷的要死,成天朝好莱坞撒野。其实,个人始终认为,没人气无法成为电影牛B的理由,顶多不影响电影的可能牛B,不是所有没人看的电影就是艺术电影,人家《罗拉快跑》绝对艺术投入也小咋就票房满满呢,而且研究的人可以整成个“罗学会”了,叫好又叫座。因为人家遵循电影艺术的一个准则即是有趣,无趣的电影很难说有多伟大。可是这事情咋到中国就不一样了,果然和王小波怀疑的那样,中国人就喜欢无趣?当然不是,前年的小成本《疯狂的石头》让较着劲的烧钱拍烂片的中国影业着实疯狂一把,300万的成本居然卷了2000多万的银子,我想凯歌、谋子他们简直可以自杀了,因为用这个比例换算,《黄金甲》的3.6亿成本怎么着也得收回20多亿吧,谋子哥看了这个数字会不会脊背发凉。分析疯狂的石头之所以票房成功,口碑也不错,有趣性依然是第一因素。有趣的故事,有趣的叙述,首先不会让人买了电影票就是为了流哈拉子睡觉。但我在《石头》这个剧里还是发现了另一些大不同与中国小成本电影的特点,就是细节处理精心。下面分析。中国的小成本电影有些给人感觉是细节处理的粗制滥造,注意,我不是针对剧本啊内涵啊或者艺术性思想性什么的,那些太玄,应该让周公去评价,作为审美的第一感受,细节的粗糙往往无法令人容忍。即使你内涵比红楼梦还丰富,可是你这个人动作僵硬,那个剪接处理扯淡,看着看着也就烦了,因为这样细节失准首先就影响了情节理解的连贯,也就影响影片的有趣,再加上缺少听觉上的音乐配合,或者缺少打磨的台词的表现,或者没有精心的后期调色和剪接,影片就会让人产生“不好看”的感觉。我曾与专业电影工作者的谈论中表达了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这些疑问,可是人家神仙一样的回答让我觉得很伤自尊。原来还有一个名词叫“原生态”电影,就是不需要好设备,不需要好剪接,不需要剧本,不需要配乐,不需要灯光,总之是N不需要,电影整个就是以表现生活最为真实的一面为主,例子参考经典原生态电影“小武”。啊哈,不好意思,这个哥们引证的恰恰是我这个半吊子观众最烦电影之一。原生态,真专业,那干嘛还费劲拍电影呢,拿个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到马路上逮什么拍什么,最后再到澡堂子补个光屁股镜头或者整个偷情镜头什么的就成了呗,多还原生活的真实,你可以把它解释成我们就是生活在毫无关联的错位场景以及被荷尔蒙支配的原始冲动下的走卒,然后拿去国外参些展骗些奖,那就是最艺术啦。可是我个人目前还是停留在电影是综合的商品艺术这个认识层面上的,既然他商品,他就不会无趣,既然他综合,就不会排斥音乐、灯光、技术、设备、故事性、专业表演等等这些要素。当然,它还是艺术,所以它也需要美感和深刻的力度。这样回头来看,所谓“原生态电影”还真是尴尬,三个要素就沾上点深刻还只有几个人看出来了,你凭什么说那是电影的一种优秀形式,或者退一步说,你凭什么说他比一些有趣的、精心的、注重细节品质的电影要优秀。写了了么多,其实核心是在论述我作为一个很不挑剔的观众所看重的亮点电影品质——有趣和精心。同慧影视拍摄的DV我看了不少,这样成本的电影我估计了一下怕相比《疯狂的石头》都是小成本,那么就算是零成本吧,能用零成本的投入拍摄有趣的电影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我这么说是因为我非常认同张导电影的有趣性,并且这种有趣性在同慧出品中是呈现连贯的状态,他们电影都是是用着相似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张忠华对其童年经历的个人体验之上,是一种比较个性的表达方式,叙事艺术发展了这么千来年,只要一种叙述方式与个性沾上了边,那么就非常值得尊重。但我认为重要的电影品质中不敢写个性,因为我觉得做到个性其实谈何容易,古今中外,你所坚持的方式很难是新颖的,所以即使有限度的重复也不会妨碍作品的优秀,亦是一种个性。具有了有趣和个性这样的品质,同慧其实在电影的内功上其实是优秀的,但是接下来就是我看每一部同慧出品后最难以容忍的一点,细节的粗糙。这一点立刻让同慧出品降格数个档次,从一部优秀的电影降格为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从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再降格成为一部优秀的儿童剧本,这着实是一种浪费。其实,对于同慧而言,所坚持的思路是对的,也就是有趣为先,拒绝说教。试想下,所有小成本范畴的电影如果要活得生存首先需要得到更为广泛的市场认同,票房绝对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靠什么获得市场的认同,技术你无法和大片磕,人家拿几卷胶片就把咱老百姓吓的哆嗦;表演你没法跟人家磕,人家戏里一个跑龙套的得咱牙缝挂下半年的饭钱;广告啊号召力啊什么的更不消想了,你有本事让那些爷一样的电视台记者打着架的来给你做报道;而艺术性这东西太飘渺,像个彩票,抽中了你就在这行成暴发户了,绝对万人敬仰,比如戈达尔同志就是伟大的佐证,抽不中嘛,就整天算赞助商的心情吧。可是你抽彩票中过几次,那么有趣性绝对是突围的一根稻草。它如此易于得到好感,并且有趣从古到今是不于艺术矛盾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因为有趣而变得伟大,滥俗的艺术作品只要有趣至少好看,要是滥俗再无趣的话那就简直无敌了,鸟笼山剿匪记里那个傻大木拿烂片虐待人的场景还记得不,这类片子就是天生用来虐待人的。最关键的是,有趣并不总是和投资成正比,一个穷光蛋往往比富翁更有趣,他是取决于个人在这个方面天然的气质和生活的态度的。所以,在许多无聊的专业人士对有趣不屑一顾的时候,同慧影视用有趣作为获得广泛认可的捷径,实在很高。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