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体验与质疑----《谁是加缪》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5:29:19人气:0
谁是加缪

视频谁是加缪状态年代:2005

主演前田爱柏原收史吉川日奈中泉英雄更新时间:2013-08-16 19:57:44

某大学的电影系学生们正在筹拍一部描写青年杀人的电影,星期一早上,助理导演喜代(前田爱饰)因主演缺阵,只得联系话剧团演员池田顶替,以应对六天后的拍摄。导演直树(柏原收史饰)被痴情女友尤加莉苦苦纠缠,她为直树转学、整容甚至自杀,早已是剧组闲时的谈资。喜代为帮助池田理解角色,向其借出加缪的小说,而主角到底因何并如何杀人,一直是剧组讨论的话题。在电影之外,剧组弥漫着…

加缪,存在主义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当生命面对死亡的终结时,存在本身便发生了荒谬感。而超越荒谬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穷尽现在的生活,就如西西弗的幸福在于他不断地去体验并藐视他不得不重复的行为。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的莫索尔因为“阳光刺眼而去杀人”,这种说法只是莫索尔自己身处“世界的局外人”感到异常荒谬而冷漠的措辞。正如加缪在他的哲学随笔中提到的,人因为开始清醒认识自己的处境而感到荒谬。因此莫索尔荒谬的行为源于他对于人生存在的虚无性有了清醒而深切的体验。电影援引《局外人》来试图解释17岁少年杀害素昧平生的老妇人背后的动机。然而荒谬本身不可解释的特征使得这些学生无法进行一致的判断,因此他们选择了通往荒谬唯一的途径,就是“体验”。无论是《魂断威尼斯》中的奥森巴赫,还是《情泪种情花》中的阿黛尔雨果,他们都成为了围绕在这群学生周围的荒谬存在的例证。而喜代子对于偷吻的体验,池田对于中性的体验,年轻夫妇对于诱惑的体验,在体验存在的时候,荒谬也就继而发生了。我不知在日文中“无聊”是否具有“荒谬”的含义,这些学生拍摄的《无聊杀手》本身具有的荒谬性以及拍摄过程中发生的众多事件的荒谬性,在电影最后“亦真亦假”的戏中戏结构中得以强化。当电影本身模糊了真实和虚构两者所指的界限的时候,当凶杀从虚构中延伸进入真实生活中,使得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其真实的存在性,反思本身同时引导了荒谬的发生。除了电影中众多的人物在生活中遵循这实证主义者的要领,不断体验可能的生活,《谁是加缪》本身便是一个实验的产物。导演在质问“谁是加缪”的同时,通过电影技法和众多致敬桥段不断地质问着“谁是阿尔特曼,谁是沟口健二,谁是戈达尔,谁是维斯康蒂?”电影开篇6分58秒的长镜头主要分为前半部分的运动长镜头,跟拍多个剧组成员介绍出场角色,还有后半部分一个固定长镜头,透视教授的感情和心理,对白中涉及到《大玩家》《魂断威尼斯》《大地在波动》《洛克兄弟》等众多大师作品。在一个咖啡馆中,两个学生讨论了戈达尔《男性女性》中的场面调度。电影中间部分,导演让众多乐器和两个演员同时发出声音,从而实践了阿尔特曼和戈达尔的声响实验。电影结尾又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导演将电影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