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控诉,只为人性关怀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10:21:56人气:0
视频:切口状态:年代:2014
主演:塔哈·拉希姆阿金·加齐GeorgeGeorgiouNumanAcar更新时间:2015-10-17 13:46:32
影片以生活在土耳其小城mardin的铁匠纳扎莱特的平静生活开场,他有贤惠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然而一战爆发,一天深夜,土耳其警察敲门将他从家中带走,苦难的历程拉开帷幕。在逃脱苦工、饥饿,大屠杀等一系列灾难后,他最终获得自由,并得知一对女儿还活在世上,从此生活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她们。土耳其到黎巴嫩,古巴再到美国,纳扎莱特远涉重洋,遇到好人帮助,也有恶者和…
很多年来关于亚美尼亚屠杀争议的重点并不是“有没有屠杀”,而是“土耳其需不需要为此罪行负责”。在现代价值观下,种族灭绝被认为是反人性的,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二战对于犹太人的屠杀而起。然而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古代的各种侵略扩张之中,种族屠杀其实并不罕见,彼时也并没有建集中营毒气室实施惨绝人寰的人体试验的条件,种族灭绝无外是一种征服行为,攻城略地之后对该城有反抗能力的青壮年男子进行屠杀,而老人妇女儿童基本上死于流离失所或饥荒中。但是千百年后民族和政权都已经产生了大量流动,因而也就没有人再对几百上千年的事件问责。但亚美尼亚屠杀恰好发生在一战这一古代和现代的交接点,奥斯曼帝国作为最后的几个封建帝国之一依然奉行着前现代的行事方式,在帝国没落的后期对少数族裔(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极端的种族政策,虽然值得谴责但也并非历史上独有;与之前屠杀的不同之处在于,很快人类就经历了二战之后的大规模国家独立浪潮,流离失所的亚美尼亚人后代很多到了欧美依然保持着团结,并接受了现代价值观。特别是犹太复国主义成功在国际社会夺得话语权,让这些人也看到了舆论的力量。这时亚美尼亚人总算意识到:我们也可以利用“政治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对于种族屠杀的谴责作为武器,要求土耳其给予亚美尼亚后代大量的赔偿。但此时,虽然土耳其直接继承了奥斯曼帝国的衣钵,但彼时的大帝国早已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民主共和国家,那么土耳其政府则要辩解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为过去政权做出的事情负责呢?虽然事件是令人痛心的,但对于亚美尼亚屠杀的争议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道主义黑白分明那么简单。因而其实看的出这部片子,阿金也并没有做出“作为土耳其人表示政治正确”的姿态,只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的故事,呼唤起国际社会对这个事件的关注,而观众的立场自然是导演所不能决定的。事实上,全片唯一的真正屠杀镜头只是针对主角所在的那一小队大约二十人的劳工而已,其余的死伤基本都是因为流离失所或者饥饿等等。这一方面避免影片走向太过血腥,一方面也尽量客观的展现了当时的状况,比起《阿拉若山》开头讲奥斯曼人割人眼珠一味控诉罪行确实是温和了很多。虽然整个片要讲的太多有冗余之嫌,但是能够感受到,尽管取材于亚美尼亚屠杀展示出了阿金的合理态度,但片子主要目的还是脱胎于事件本身,而面向更广的民族,移民等话题。在当前西方世界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甚嚣尘上的语境下,这无疑更能带给更广泛的观众以深入的思考。取材于个人事例,又将重点放在寻亲之路,也是指引观众跳出旁观者“白左圣母”“保守反动派”的宏观争论,而更多关注身边的个体——假设将我们置身于主角的情境中,其实我们也已经没有精力去关心哪个政权哪个民族孰对孰错,只期盼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那么,我们现在与其陷入各种无解的争论,倒不如关心我们周围每一个还生活在不幸中的人。(值得提的一点:影片里最好的人是那个在阿勒颇收留无数难民的穆斯林老人;但是联想到阿勒颇正好是叙利亚内战的重灾区,还是觉得扼腕叹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bless现在的叙利亚人)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