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的反面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8 02:08:33人气:0
视频:修女艾达状态:BD超清中字年代:2013
主演:阿伽塔·特泽布霍夫斯卡阿伽塔·库莱沙大卫·奥格尼克杰吉·特雷拉更新时间:2020-08-06 20:56:41
1962年的波兰。安娜是一名在修道院长大的孤儿。在宣誓正式成为修女之前,她离开了修道院,去见世上剩下的唯一亲人旺达。旺达告诉安娜,她是犹太人。两名女子踏上了一段旅程,不仅将发掘属于她们家族的悲剧,而且将找到她们自己真正的归属。她们开始质疑之前的信仰,质疑之前生活中所信任的一切。安娜和旺达都想继续活下去,但是当中只有一个人能做到。
这个微评写在从FilmForum回家的路上,只能算一篇长微博,也就展开说了一点,但用手机写还是写到手快抽筋。。。天主教,犹太人与波兰共产主义被巧妙地集中在了一起。导演与摄影的处理方法非常值得一说。对风景的构图处理与Nebraska类似,主要通过黑白粗细线条、光区与暗区的对比与布置这种经典方法,美得就不用说了。但对人物主体的切割是无情的,带人的大特写与中景即便人物处于故事中心,但在构图布置上多处都是在最突兀的地方切割、最边缘的地方放置,比如只留半张脸的大特写与只留上腰、上胸以上部分且置于画面最下端。尤其是后者这样的构图,让人之外的场景永远都占有格外大的空间(以致好些镜头英文字幕都是打在画面上方的阴影处,不然人都看不见了),于是借助这个空间又凸显场景本身的构图,往往都是仪式性的十字架(窗框)构图体现宗教气氛与压抑的肃穆。这种双构图模式可以说是保留经典三分构图的前提下完全打破了传统摄影美学框架。表现了导演极力远离叙事主体的意图,就像一个想尽量减少观测对观测物体本身的影响的科学家一样。除此之外,有几处在祈祷的修女Ida与在床上熟睡的阿姨形成的十字架构图也是极为精彩,这个属于基督教的十字架的本身就是象征着矛盾,竖是虔诚的被动信仰了天主教的犹太人孤儿,横是虽然是犹太人却具有无神论特质的共产主义前prosecutor,这个十字架必然是不稳定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两人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力,唯一的犹太亲人不仅“数典忘祖”信了天主,她那芳龄下美丽的长发也都藏在了修女的帽子里,这份虔诚让阿姨怀疑了,对她一直以来的愤世嫉俗与空虚一夜情的生活方式;同时Ida也怀疑了,她喜欢上酒吧男音乐家的才华,偷偷在厕所镜子前摘掉了自己的帽子。而这些在寻找被告密屠杀的Ida的父母亲与哥哥的遗骨的旅程中慢慢升温。直到最后十字架解体,一横一竖再也无法同时出现。在冷静到极致的室内镜头下与洋溢的留声机音乐中,阿姨打开窗子跳了下去,如同《灿烂人生》中马迪奥在烟花狂欢中跃下阳台一样,强烈反差让人几乎窒息。Ida在阿姨的葬礼后打扮成都市女郎的模样,偷尝禁果饮酒作乐。“跟我去海滩吧,那里特别好玩”“然后呢?”“然后我们就结婚,组成家庭。”“然后呢?”“然后…就普通生活呗。”她沉默了,因为正是这普通生活,让她的阿姨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回到电影本身,这种处理方式我认为是小津安二郎风格的一个反面。同样是固定机位,小津永远通过膝盖机位来观察人物,镜头高度是绝对的,而Pawlipowsky却是以人为绝对标准放镜头,把对人物的观察打碎在背景里。前者让人走近人物,家长里短;后者让人离开人物,冰冷隔绝,比擅长此道的贾木许(静止镜头,通过对白与表情来营造疏离感,可以参考《天堂陌客》,这部电影也是有对小津的致敬成分的)做得更绝,人物整个都好像找不到了。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的,这个故事的人设与基本矛盾要说清楚都可以贯穿整个二战波兰史了,文本很开放;还有波兰电影中对神性探讨的传统的延续,虽然并不是Ida的主题,但里面的一群修女十字伏地仪式令人想起年初还在林肯中心看过的波兰宗教经典《修女乔安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修女依然体现了电影风格的一致——她们也被置于画面边缘。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