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衰老和爱情,其实我们并没有过多选择,衰老以后,死亡之前,我们需要好好爱自己。本周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的周限定影片是由法国导演萨菲·奈布指导、著名影星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剧情片《你觉得我是谁》,共有15位团友参与,收到14条短评,平均分为7.3分。这部电影讲述了法国版乔碧萝事件,看过本片,我很好奇如果乔碧萝粉丝过10万,她要以什么面貌示人,不过事情背后,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那位为她花10万元刷礼物现在已经注销斗鱼账号的男粉丝。(纯属调侃,其实我不太信那个中年大妈是真身)岁月对女性的残忍显而易见,中年之后吸引力不再,心气又被生活消磨殆尽,甚至没有激情做自己,每天疲于奔命。女性的中年危机要比男性的更凶猛吗?不好比较,不过年龄对女性来说绝对算头号敌人,这也才有了那段海清对于中年女演员难混的言论。面对容颜逝去,女性显得更加敏感脆弱,她们需要更多的肯定与支持,而此时被抛弃无异于雪上加霜。50岁的离异教师克莱尔被年轻情人抛弃了,机缘之下,她依靠虚拟身份重获一份爱情,却因此差点走向悲剧的终点。在伪装身份背后,尽是中年女性对年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焦虑。马克龙竞选总统时,有法国媒体用“美洲狮”来形容布里吉特,意指“喜欢比自己年轻的男性的年长女性”,本片中也有人用“美洲狮”来开克莱尔的玩笑,这里有对婚姻中女性弱势地位的批判,提出“为何老夫少妻比老妻少夫更能令别人和自己接受?”的疑问,但同时也在提醒克莱尔年龄危机,借此可以看到她在整个爱情中的卑微,“原来爱与被爱竟是如此的卑微和短暂”(扶不起先生)。有趣的是这段感情在她的课堂上也有表现,提到的几本书都映照了她的恋爱心理:在被前情人抛弃前,克莱尔发现征兆,在课堂上她讲了拉克洛的《风险关系》,并强调他的革命精神最终让他入狱,意旨自己不要玩火。当然这一段也在用记忆衰退表现衰老。新恋情初期,儿子在学习雨果的《写给一位年轻的姑娘》,男孩评价这首诗是写给老年人的,而母亲说这首诗押韵又充满的隐喻,这不啻于在说自己的年轻面具在男孩眼中一戳就破。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则完全说出了克莱尔对年龄的恐慌,“才十八岁就已经太迟了····”。随后一段课程(没找到出处)反映了她的反击,在网恋趋于稳定之时,她对前夫、对同事实施了报复,“我用不着假装24岁,我就是24岁。”重获爱情的克莱尔确实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谎言堆砌出恋情,忙于运营编造填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实的模样同样有魅力。”(Alex),她根本没有必要用厚重的妆容和虚拟的形象遮掩现实,因为她的美丽其实与年龄无关。不过这部电影好的地方在于,较为完整的揭示了中老年女性心理,失去爱和欲望都可以,乃至可以无惧生死,但终究无法忍受被抛弃的命运。男人的专一是属于18岁女人的,20年的婚姻不比24、5岁的面庞,这是可悲的现实,却不是掩藏真实自己的借口。“如果你渴望年轻,请务必确定是为了自己。”(Alex),其实克莱拉并不明白这一点,追求年轻并不是给谁看得,而是让自己更愉悦。所以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拼命逃避,因为“当幻像被揭开时,流露的自然是激情与欲望破灭后的绝望。”(蚂蚁)在心理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我们终于得知克莱尔心理创伤的源头,电影最终落在劝大家放下不幸福的回忆,与现实和解,拥抱自己的脆弱,并活的像个成年人,接受遗憾的美妙。当故事反转又反转,其实可以看出身处爱情中的人是没有选择的,克莱尔始终活在克莱拉的阴影之下,而亚历克斯则永远活在那个声音中。不过从各位团友的短评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这样的结尾设置都不太满意:团友Cinedreamer表示“凡事都不止有一个结局,小说‘虚构’的这款对我来说则更微妙更奇特,反倒是现实中最后添加的小反转比较多余,感觉并无太大必要。”嘉措和143.也有类似观感“后半段频繁的真假切换与最后的反转没有什么必要”,“就好像为了反转而反转”,一级特工认为“前后两段有割裂感”。得知真相假象的克莱尔,反应都太过随意,得知情人去世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去写本小说(是霉霉吗),不过也算符合职业特点。三段故事结局更像导演没有考虑清楚该以何种方式结束这个故事,而偷懒耍滑的产物,观感秒变悬疑片,甚至有一度让我怀疑是克莱尔将谋杀伪装成恋爱未遂。刻意反转反倒冲淡了如何面对女性衰老这个主题,算是有点遗憾。“最后的频繁反转其实有点累赘,还不如前面意犹未尽的故事结尾。”(mdrskywalker)“三种结局的反转和演绎也让人耳目一新”(蚂蚁)。单说这个形式上还是有点意思的,也算紧扣题目,你觉得我是谁,这不仅是克莱尔问亚历克斯、问心理医生,也是导演在问观众,你们是要韩剧还是要反转!!!另外,朱丽叶·比诺什的表演是绝对无法忽略不谈的,50岁的身体如何演出20岁的精气神,那段忘我的狂舞令我印象深刻,也传递出太多感情,从尝试接触到自信24岁,不知如何出现再到最后无法收场,比诺什的表演实在是细腻有余,尤其大段特写,更是让比诺什的演技表露无遗,眼神、微笑甚至皱纹中,都隐藏着对人生的体悟。“比诺什演的太好了,把一个陷入矛盾的女性的迷失和疯狂都表现出来了!”(Lumière)“大片独白、情绪、面部表情,是非常精彩的表演。”(鱼麦麦)、“真实和虚假穿插,全靠朱丽叶比诺什阿姨撑起”(-MeilleurEager)、“朱姨威武,那片刻的悲嘶、哀嚎,凄凄惨惨戚戚。”(143.)团友完整评分及短评汇总(按分数高低排序):1.Lumière:8.9/10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在试图逃避自我:从前,人们通过宗教;如今人们在网络的帮助下,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聊以自慰。两者相同的一点是,它们都会使人们在虚幻中迷失自我,麻痹自我。此片的结尾就陈述了这一点。比诺什演的太好了,把一个陷入矛盾的女性的迷失和疯狂都表现出来了!2.cinedreamer_:8/10“死去我无所谓,但是我被抛弃了。我们随时都可以变年轻,但我渴望被照顾、安抚,即使是幻觉”表面看是一场欺骗性质的游戏,实则却是对中年女性孤独心理的一次充分展现。凡事都不止有一个结局,小说“虚构”的这款对我来说则更微妙更奇特,反倒是现实中最后添加的小反转比较多余,感觉并无太大必要。并不复杂的一个故事,但拍出来的质感真的好迷人(确实有点欧容的感觉)另外zqsg给比诺什阿姨的演技跪了,情绪表达也太棒了!3.渡辺dudu:8/104.Alex:8/10如果你渴望年轻,请务必确定是为了自己。两段故事,巧妙地用小说的形式将平行世界的故事展现。第一段故事完美刻画了一个中年女人的形象,衰老,疲于工作和小孩。伪装是获取生活乐趣的前提。谎言堆砌出恋情,忙于运营编造填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实的模样同样有魅力。贴着年龄的脸庞似乎就已经对她的未来宣布死刑。这段对于中年女人的心理拿捏很精准,而这些症结似乎在后边就被忘了。如果配合心理地转变连同第二个故事拉扯出同一条世界线,想必会比这样跳脱的剧情来的更震撼吧。因为他开始喝酒蹦迪,也因为他回归了日常的生活,为自己活这样的人生信条总是容易被遗忘,不知不觉就成了附属品。5.mdrskywalker:8/10用小说的方式塑造了两段平行故事,个人尤其是喜欢前一个故事,将一个疲于工作和生活的中年女性形象表现得很出色,宁愿伪装也不愿意真诚以待,从来没考虑过自己的闪光点,后一段是女主为弥补谎言创造的情节,实质上是另一重虚伪,最后的频繁反转其实有点累赘,还不如前面意犹未尽的故事结尾,最后大赞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6.扶不起先生:8/10那人如沐春风般行走,像少女一样心动、羞涩、失恋。犹如一颗枯萎的小草重获新生,渴望着太阳的照耀,即便身处在虚拟的土壤里。女主怀揣着最大的善意去述说这段过往,渴望而不可及的意境表达,自我矛盾下的问答与解脱,原来爱与被爱竟是如此的卑微和短暂,网络只不过是现代的发泄手段,毕竟故事的结尾是一个玩笑罢了!7.嘉措:7.8/10超爱前半段,以一种溺水的姿态作为开始已预料剧情,用假意来找真情,用她人的人生去对抗自己的命运,用想象的自己把真实的自己封闭起来就如同溺水的木筏划来划去却没有出口,年华消逝,容颜老去,前半段用虚假来对抗,后半段用真实来面对,前半段看到的是孤独后半段看到的是狼狈,那面对面却不相识真的最痛莫过如此,伤害他人又何尝不是伤害自己,哪怕最后同样的堕入爱河,却不再是一样的人,恐惧塑造出的她是必然的,因为虚假才是完美的,还是坚信一假得不到一真,后半段频繁的真假切换与最后的反转没有什么必要,实在太可惜了,这可能会是一个无疾而终的故事,假的代价应该出现在真的结局里。8.-MeilleurEager:7.5/10一个“你年轻美丽抢了我丈夫,于是我偷用你的身份来监视情人,最后爱上情人朋友”的故事。全片主要讲述中年妇女的心理写实,真实和虚假穿插,全靠朱丽叶比诺什阿姨撑起,演技给跪了,和心理医生哭诉那段让我思考如果我到了她这个年纪会变成什么样,好在她最后找回了自己不再活成别人的附属品,剧情方面我总感觉很早就看过类似的剧情(可能是在哪本书里……)9.一级特工:7/10三星半,是属于当代的黑镜式故事。前半段用现时的评价去回溯一个关于用社交网络的谎言性来填补现实中情感空虚并不断陷入最后彻底崩坏的悲痛经历,用时间地点的连续跳换来直观地展现新身份对主角生活的逐步侵入与改变,进入叙事的推镜与叙事结束的拉镜很有感觉。后一段则是主角为弥补内心缺憾而创造的虚构情节,即另一重谎言,和前一段略有割裂感。两重谎言带来的教训让人意识到要学会接受事实,拥抱自己,可真相大白后换来的却是新一轮的谎言,不禁让人疑惑。因此,问题不在于“你觉得我是谁”,而是“我想成为谁”10.Supremacyacron:7/10女主的情欲随着荷尔蒙的复燃愈发膨胀,最后却陷入到无法自拔的泥沼。渴望在笔下的另一段平行空间舍生取义自我救赎,最后反转意外的结果也只是旧情人用谎言跟她开了个“玩笑”。11.昨日之岛:7/10任何与幸福的接近都会唤醒青春期的焦虑。一位正在衰老而自认卑微的中年女性以虚假的网络身份引诱年富力强而欲火焚身的青年男性,她从这段通过虚妄又忸怩作态的形式牟取的爱恋关系中获得的仅是短暂的身份认同,即使其基础是自残性质的欺骗。死亡是终结一段畸恋的完美形式,账户注销宣告着社会关系的消亡,并将残留着的情愫赶进回忆里成为悔恨诞生的养料,象征无从联络的残忍和决断。克莱尔是可憎的匍匐在永生幻想上的寄生虫,她在陷入情感关系时的自残倾向是嫉妒与复仇意识的延伸,她是无良的猎手却伪装成猎物,用谎言击杀无辜的目标,最终谎言也被谎言埋葬12.董小__:7/1013.鱼麦麦:6/10算是朱丽叶·比诺什的独角戏,全靠女主撑起。大片独白、情绪、面部表情,是非常精彩的表演,也有很动听的配乐和迷人的摄影,却没能有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故事,有点可惜。14.蚂蚁:6/10一场荷尔蒙复燃下的中年妇女返春记。归根结底是女性中年危机下对衰老的焦虑和对青春的怀恋,嫉妒于侄女的年轻与美貌就创造一个类似的虚拟人格来作为救赎的解药,沉醉于自我营造的假象。当幻像被揭开时,流露的自然是激情与欲望破灭后的绝望。三种结局的反转和演绎也让人耳目一新,最后的电话甚至让人感到一丝惊悚。就像片中的比诺什所说,第二种结局是最适合电影的结局,但现在的安排也是个好的探索性的尝试。15.143.:6/10甚至有给两星的冲动,就好像为了反转而反转,一言不合死了,一言不合又活了,有那么一会儿居然感觉女主在天国和心理医生忏悔自己的人生。对爱的偏执的渴望让人迷失,又没办法避免,我们需要对重视的人坦诚,却永远做不到。朱姨威武,那片刻的悲嘶、哀嚎,凄凄惨惨戚戚。戳这里→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往期周限定观影记录春天的放牛班,一个好玩的线上观影团,团员们都是沙雕,平常就随便看看电影聊聊天,写短评也没有堆砌术语、故作高深的,想加入我们的朋友可以豆油班主氯化银溶解喔~本文版权归作者理易封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