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差不多两年时间。。。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大河剧,我姑且来谈谈其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成功之处:第一、后半部对镰仓幕府体制的崩坏做了比较好的交待。平赖纲成为了全剧唯一的反派,安达泰盛终于在于平赖纲斗争中失败,成为了一位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对于
北条时宗的独裁,虽然比较弱化,但是大家还是都看得出来的。北条时宗想要取代幕府的旧有体制,这一点越到本剧后几集就越明显。这位独裁执权的固执、刚愎自用和其勇敢、坚定的一面都还是刻画得比较出色的。和泉毕竟是演狂言的嘛,对付古装剧还是驾轻就熟的。第二、对于镰仓新佛教势力起到的作用描写比较好。虽然饰演无学祖元的演员演的一般,但是饰演日莲的演员却非常出彩。如果曹洞宗和净土宗的僧人也能在剧中出现就更好了。第三、北大路饰演的谢国明,窃以为是北大路诸多大河剧角色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尤其是亡宋使者至镰仓被斩首的情节,谢国明只身一人,代替元使赴会时宗,这个情节设置的很出彩。总的来说谢国明的寿命被延长,历史作用也相应夸大,但却很好地体现出了蒙古袭来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宋人起到的作用。宋人在片中总体上是站在蒙古对里面的,这应该也是历史真实。至少无学祖元、大休正念等人用自己的脚投票,告诉了我们哪边才是自己的盟友。第四、对元朝或蒙古这一方的描写是比较成功的。对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都有仔细的描写。成功地让这部大河剧有比较大的格局——把蒙古袭来看成是一个世界史意义上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对几次元使节团的描写,虽然对历史臆测很大,但是总的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对礼部侍郎杜世忠一行的描写,改成在九州“失踪”,偷渡到镰仓,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映像。杜世忠最后宁死不屈啊,倒是使我想起杜世忠临行前写的诗,此人的确是抱着死的决心来日本的。本剧中元朝使节的表现也不输镰仓武士。第五、文永之役里面竹崎季长这个人物有些意思。在蒙古军的集团战法面前,日本人各自为战的勇武完全派不上用场。日本武士们的滑稽可笑在这一场戏里面在带给我们笑点同时也很悲凉。日本人好歹能承认自己是小国,比蒙古军的战法落后一大截。不像某些国家。。总是拍不灭的XXX这样的片子。。话说文永之役本剧采用的是比较新的“主动撤退”说,倒是值得一提。失败之处:不敢说对历史进行艺术性修改就是失败之处,但是本剧对历史的乱改的确很失败。。
北条时辅——为了突出兄弟的羁绊,北条时辅成为本剧第一男配角,结果,北条时辅得以在“被杀”之后不死,一路先到高丽,后到元大都,还跑到元军的船上去劝降——这是一个现代和平主义的北条时辅——不,北条时辅就是导演和编剧的合体。弘安之役救助元军士兵的情节——之前还有北条时辅和谢国明合伙去劝北条宗政,放元军登岸避风——这个情节实在太扯了。。。把敌军放到自己的阵地上来避风,即便是在今天的战争也见不到这么人道主义的场景。。最后元军遭遇“神风”,被冲到岸上,又获得了日本人的“相助”。。我只想说。。导演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可以。。但是可以忽略遭遇神风之后的情节就可以了。。干嘛非得要把历史改到根本让人没法相信的地步。。最后还一个劲儿地对元军喊“坚持住”,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这哪里是敌人啊。。话说北条宗政历史貌似没记载他怎么死的。。48集他死的好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