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李香兰》:那些被摆布的日子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09:44:14人气:0
李香兰

视频李香兰状态年代:2007

主演上户彩中村狮童桥爪功名取裕子更新时间:2013-04-28 18:55:44

1920年,山口淑子生于奉天,在父母亲(桥爪功名取裕子饰)的影响下,她从小学习汉语,对中国存有深深的感情。为了治疗肺病,淑子同白俄好友柳芭向波多列索夫夫人学习声乐。其美妙的歌喉和流利的汉语引起满洲广播局“满洲之声”工作人员的注意,从此淑子用义父所赐的中文名“李香兰”(上户彩饰)走进大众视野。 为进一步推广“五族协和”,正在北京读书的淑子在父亲的好友山家先生的引荐…

(芷宁写于2007年9月3日)看了由上户彩主演的《李香兰》之后,突然怀念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于电视上看到的、由泽口靖子主演中日合拍的连续剧《别了,李香兰》。当然,这两部剧集都是自李香兰(即山口淑子)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李香兰传》改编。怀念旧版的原因很简单,泽口靖子的李香兰更有看头,更耐人寻味,特别是其中的心理戏份,仿佛令观众直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泽口靖子演绎出了特殊环境下既是日本人又是中国人的李香兰的尴尬和苦恼,也演出了李的痛苦与挣扎,迷茫与压抑,很有层次感。虽然旧版的篇幅以及美术效果不及新版。作为生长于中国的日本人,李香兰曾多次面临“我是谁”的拷问。原著作者之一的藤原作弥表示,“她在祖国日本和故国中国之间的夹缝中受到命运捉弄,度过了非常苦恼的青春岁月。”当她以潘淑华为名在彼时北平求学时,正值日本对北平虎视眈眈之际,同学们聚会,义愤填膺地抒发着各自的爱国热情,当她被问及如果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她打算做什么时,泽口靖子所诠释的李香兰面容从忧戚、难过、痛苦转为坚决,她站起来说:“我会站在北平的城墙上。”意为宁可选择被双方的子弹打中。18岁那年,李香兰因公第一次赴日,从来没见过祖国长什么样的穿着旗袍的李香兰遭到了检票员的大声叱责,泽口靖子那清丽而乌黑的大眼睛盯着那个男人,愤懑委屈又难以置信。在日本遭遇的一些事使她对祖国日本的幻想开始破灭,她感到了悲哀,“不是为日本人错把我当成中国人而歧视,而是祖国的日本人对我出生的中国———我母亲之国的侮辱。”战后,军事法庭最终裁定了李香兰日本人的身份,“汉奸罪”无法成立,获释离开上海赴日本时,正离岸的轮船上响起了那首著名的《夜来香》,泽口靖子将此时李香兰的复杂心情、百感交集、百味交汇拿捏得恰如其分,泪在眶内打转,面露经历痛苦后那种特有的微笑,喃喃自语:“别了,李香兰,别了,我的中国。”同样的情节,在上户彩(所演李香兰的年龄跨度从13-26岁)这里就显得有点弱了,只能说这位21岁的偶像女星对那个特殊年代并不熟悉,不太胜任这个角色(在某些镜头中,上户彩还真像老牌影星山口百惠,如受审的那场戏里着深色衣服时),特别是彰显心理活动的戏就差那么点意思,令人惋惜。或者,对于一个活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奇女人,年轻的上户彩无法掌握其特殊的内心世界,更不能真正了解那种特殊的生命历程。之前看到《李香兰》今年2月份在日本收视率极低的消息时还不太理解,毕竟该剧演员阵容强大,场景美工制作一流,光看主角的旗袍就够让人眼花缭乱的了。但在看了上户彩的演出后,才明了该剧创下历来同时段收视新低的原因,日本观众将低收视率归咎于上户彩扮演的李香兰实在毫无说服力,而且他们也怀念起了泽口靖子,表示——上户彩的演出比18年前泽口靖子的富士剧《别了,李香兰》来得逊色。看来旗袍虽好,还要演技过硬才行。不过,让一个日本85后饰演经历丰富的山口淑子,似乎颇有难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经历可以参照,也不是每个演员都适合出演。原名山口淑子的李香兰,家人叫她豆豆,1920年2月12日生于中国辽宁省奉天(今沈阳)附近的北烟台,不久举家迁往抚顺。其祖父山口博自幼酷爱汉学,仰慕中国文化,于1906年从故乡佐贺县来中国定居。淑子出生时,所谓的“五族协和”的口号正盛行。在11岁的淑子眼里,最可怕的莫过于亲眼目睹中国小伙伴的爸爸被日本宪兵活活打死,当时在“满铁”教中文的父亲山口文雄和母亲石桥爱都崇尚中国文化,对日本人镇压矿工的野蛮行径十分不满又无奈。天真且不懂政治、骨子里又很日本的他们把友好相处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出生在中国的女儿身上。不久,山口一家迁往沈阳,13岁时,淑子成了父亲的把兄弟、时任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将军的养女,李香兰这个名字便是李际春起的,“香兰”是他的曾用笔名。此时年幼无知的淑子满怀对伪“满洲国”的希望,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14岁那年,李香兰前往北平求学,以“潘淑华”为名在北平翊教女中读书。“潘”是她另一个义父——父亲的结拜兄弟,时任天津市长潘政声的姓,“淑”源于淑子,而“华”则是生于中国的意思。在北平,淑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自传中李香兰这样记载:“我从东北来投亲,作为一个中国人——潘家的干女儿——上了翊教女子学校,名叫潘淑华……那时候,我常顺路去北海公园,在无人的小岛上练习汉语发音或查字典,也曾去过远处的太庙。”天生丽质又能说流利的汉语,还有一副好嗓子,17岁的李香兰其艺术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满映”相中。他们采用哄骗、动员等各种手段拉她参拍电影,并大力包装,将其作为中国红星推出,以粉饰其侵略政策。后来,李香兰更是以一曲《夜来香》声明远播。于是,“中国姑娘李香兰”迅速红遍了歌影界,成为家喻户晓的“SuperStar”。之后,她还陆续出演了一些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电影。当时大众都以为她是中国人,这也为她带来了文化汉奸的罪名。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她在东京“日本剧场”开“个唱”受到了观众们的热捧,居然有7圈半的粉丝围在她身边,发生了混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的价值不能用有无名气来衡量。人的价值并不表现在人的表面,你应该珍重自己。现在是个人价值被愚弄的时代,你必须更加尊重自己,否则只能被国家时局摆布。希望你永远自尊自爱。”这是在个唱后,李香兰收到的彼时日本外交大臣松岗洋右长子松岗谦一郎的来信。李香兰深以为然,引为知己。这也是后来在上海被审查时,她能通过一个试练的原因。随着李香兰年纪、阅历的见长,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那被掌控被摆布的人生,于是她主动脱离了“满映”,前往上海发展,一心想做个好艺人,然而她的特殊身份又怎能逃过战后民众的拷问?有一个人在李香兰的生命中是不能不提的。年少时淑子和白俄罗斯女孩柳芭的邂逅和友谊,是改变淑子命运的钥匙。为了帮淑子治疗肺病,柳芭介绍她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声乐家,学习发声,使她的音乐天分得以发掘。战后,淑子被关进收容所时,失踪多年的柳芭再次出现,她前往北京从淑子父母手里拿到淑子的出生证明,送往上海,证明了淑子的日本人身份,救了她一命。片中最感人的是,71岁的淑子(野际样子饰演)终于找到了独自住在叶卡捷琳堡市的白发苍苍的柳芭,当面向她表示感谢。在拜谒柳芭父母的墓时,淑子问为什么没有柳芭哥哥的墓,柳芭说:你知道731部队吧?淑子这才知道柳芭的哥哥是被731部队杀害的,柳芭恨日本人,但她却在关键的时候救了淑子,因为小时候她们约定过,柳芭要做淑子的天使!而最后这个会面情节在《别了,李香兰》里是没有的,它结束在淑子乘船离开中国之时。新版结束在年老的淑子故地重游,在她年少时总伫立的北京城墙上追思往昔,看到中日青年有说有笑地路过时,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山口淑子一直对自己曾出演过几部伤害中国人感情的电影而负疚,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喜极而泣的她是感触最深的人之一。而她的演艺生涯也并非一无是处,1943年,在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电影《万古流芳》里,李香兰出演了一个宣讲鸦片危害的卖糖小姑娘,片中由她演唱的《卖糖歌》和《戒烟歌》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中国。她的歌唱代表作有:《夜来香》、《恨不相逢未嫁时》、《小时候》、《卖糖歌》、《戒烟歌》、《海燕》、《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等。抛开烦乱的历史和身世背景,她还是有些演艺成就的。附《卖糖歌》歌词(电影《万古流芳》插曲曲:梁乐音词:李隽青)烟磐儿富丽烟味儿香烟斗儿精致烟泡儿黄断送了多少好时光改变了多少人模样牙如漆嘴成方背如弓肩向上眼泪鼻涕随时淌啊!你快快吹灭迷魂的火你快快放下了自杀的枪换一换口味来买块糖谁甜谁苦自己去尝卖糖呀卖糖卖糖呀卖糖附《夜来香》歌词(词曲:黎锦光演唱:李香兰)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沧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那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吻着夜来香夜来香我为你歌唱夜来香我为你思量我为你歌唱我为你思量夜来香夜来香夜来香(若听李香兰版《夜来香》,可去http://nicolew.blog.hexun.com/12553313_d.html)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