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天使之刃状态:年代:2015
主演:小出惠介仓科加奈若村麻由美手塚通更新时间:2015-03-26 18:17:52
由日本WOWOW电视台所新推出的新剧《天使的刀》是改编自第51届江户川乱步赏获奖作家药丸岳的出道同名作品,由日本人气实力派演员小出惠介担任主演。《天使的刀》讲述的是一个咖啡店老板在自己妻子被13岁少年们残忍杀害的第四个年头之后开始寻找真凶且实施报复的故事。由小出惠介所扮演的主人公桧山在痛失爱妻之后却发现因为犯人未满14岁,受到了少年法的保护,从而没有被问刑事责任,照片…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使,但如果有一天“天使”犯了决不可饶恕的罪过,我们是否仍需要像守护天使一般守护他呢?仿佛是为了刻意吸引眼球一般,祥子脸上的刀痕醒目而刺眼,像交通灯一般任谁都无法忽视,又另谁都不禁怀疑这案件竟是出自初中生之手这个事实。同时引出了贯穿整部剧的对待青少年犯罪的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取向。我就简而称之为严惩派和改过派。当然,所谓严惩派,在剧中本身是不存在这样的人的,我只是为了讨论方便而加的。而主角在对改过派时也并不是直接反对,而是通过不断的质疑和反问的方式。所以说主角并没有现成的观点,他只是想要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所谓的严惩派更多是为了方便讨论。让还并不懂刑事案件意义的青少年去无理由地承担和成人相同的罪责,这显然不够文明。显然,这部剧要去讨论的东西的价值要超过剧本身的价值。说真的,剧本身拍得并不出色。核心演员除了小出和
若村麻由美(当然还有警察先生)之外几乎都是生面孔,居然乃团也派了3名核心参与了演出。并且正如众多评论所言,我也认为这次小出的表演很糟糕,当然需要承认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矛盾的,内心有座火山外表却还是要像片草原般纠结的角色。但小出在表演时让人更多地感受到的却只有混乱……而我接下去想要讨论的就是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回到剧本身,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作者想做的无非是想通过推理这个框架,借用主角
桧山贵志去发掘事实的真相,并同时探讨这两种对待青少年犯罪的看法。就剧情本身而言,通过4年之后主角桧山的意外卷入开始,主角重新燃起了对4年前案件犯人的状况进行调查的欲望。同时,也由此卷入了新的一系列事件。并最后将这些面前和背后的案件串连在了一起,构建了一整幅描述青少年犯罪和犯罪之后生活状况的图景。在3名犯人杀害祥子的案件中,丸山纯是主谋和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整部剧中真正极恶的二人之一,而且事实上还远超那名律师。八木和逢村的作案动机是恐惧,而丸山的动机则是“帮忙”和报复兼有。这里的“帮忙”带了引号则是因为它只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充满孩子气的和并不重要的理由。因为就因为从仁科手里的那些不可被求证的所谓证据(加害者的信息无疑是保密且不可证实的)就足以让他制定这杀人计划么?这显然不可能,所以应当认为丸山的报复是必然的,早有类似预谋的。并且更令人吃惊的是丸山显然是那种想到就去做的人,即使是杀人这种事,他也依然能够冷静地分析思考具体的操作方法。说他是杀人魔其实一点都不为过。并且像他这样的人平时就戴着面具生活,所以4年的改造只是让他换了一副更精致的面具而已,丸山本人还是那个丸山,那个冷酷、充满憎恨、狂妄的丸山。而从改造结果来说,逢村是最称的上是迷途知返的,改造后的他不仅仅在管教所中表现良好和成熟,其还更想要去赎罪,找回4年前的真相然后弥补一切。而八木的管教结果似乎完全没有变化,依旧是我行我素。看似因同一罪而进入管教所的3名青少年,出来生活后却选择3条不同的路,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经过作者精心设计的。严惩派和改过派虽然在对青少年犯罪的行动主张上截然相反,但是不可否认,其对于犯罪问题本身的看法上是不矛盾的。严惩派主张严惩无疑是站在被害人角度,血债要用血来偿还。但严惩又不仅是为了让青少年在铁壁里反思自己的罪过,同时也是对其他青少年的一种威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减少这样的事情。而改过派的主张从加害人出发,认为青少年有着可塑性,通过这一点,不仅可以让加害者赎罪悔改,还可以让加害人以后造福社会。而其限制加害人信息公开等举措无疑也是以此为出发点而做的。这个思路的目的依然是为了整个社会着想。对严惩派的批评暂且不说,作者的剧情设置想要讨论的是改过派。回到3名少年的4年改造却是3种不同的结果,作者想要表达的显然就是:即使是承认青少年的可塑性,但不可否认这种可塑性也是有限度的,不是每个少年都能被改造得更好或被改造成理想的模样。这个结论,放在桧山的妻子祥子和那个律师身上同样如此。人确实有可塑性,但这可塑性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点恐怕就是这部剧里对改过派最为激烈的批评了。然后就是剧中最为明显的,即受害者的遭遇。这一点很多人说过。明明是作为受害者,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却又远要比加害人的压力要大得多。以剧中桧山和他的丈母娘为例,他们明明刚刚遭受了丧失亲人的痛苦,心中的悲痛都还没有平息,随之而来的就是足以使正常人崩溃的媒体和社会压力。“幸灾乐祸”的媒体不顾时间般地骚扰不断,周围的人也都敬而远之,好像接近被害人就会染上霉运。可是真正的加害者一方却在外界谁也不知道的角落,受保护地过着日子。事实正像桧山所说,这一切都太奇怪了。被害人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煎熬,明明连加害者是谁也不知道却还要忍痛去接受他们的亲人已经不在的事实,而媒体和群众却还要来雪上加霜。而加害人却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从此事情与他们无关。在这样法律的结果之下,被害人和加害者的角色似乎互换了一般,那到底有罪的是谁?那么再接下去看看祥子被杀一案的根本原因。虽然丸山是主谋,但是直接的原因却是帮仁科的忙。仁科以为曾经杀了她父亲的犯人根本没有悔过之意,反而幸福地生活着,还有了孩子。同时看到自己重病,她母亲拼死拼活,因此才有了杀人的念头。而这后来证明是那个律师搞的鬼。那个律师因为憎恨向他威胁要钱的祥子才最终想到的这个借刀杀人的方法。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悲剧究竟是否能够避免呢?最直接的问题恐怕出在仁科那一环。如果被害人家属知道加害人姓甚名谁,知道他的遭遇背景,至少也知道从前的加害人有无忏悔之心,和现在的改过情况。情况是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不同呢?我坚信如此。所以,最大的问题依旧是出在被害人和加害者之间的信息不通畅,所以才会产生的这样的悲剧。所以这样一来,这部剧想要探讨的东西就很明白了。作者并没有提出一个观点,但却提出了一个方向。首先,青少年无疑是有可塑性的,但应当承认不可能每个犯罪的孩子都能被改造成对社会有益的人,社会管教应该做好没有一点用处的准备。并且,对于某些严重的罪行,也需要严厉的惩罚机制。同时也需要注意对被害者的保护,被害人首先使无辜的。再者就是对被害者和加害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完善,青少年的隐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是否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正视与否可能有点难度)。在承认这一点的基础下,青少年的改造才能够开始。要知道,人命这回事绝对不像丸山所说,“是一场有年龄限制的游戏”。总之,剧本身通过创设了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推理情境去讨论这个问题,剧本本身的思路是很棒的。但是……这个但是一会再说。总的来看,前面是一系列的铺垫,而最后的矛盾都集中在劫持咖啡店事件中爆发,然后缓一缓,到揭示那个律师(名字记不清了)是主谋为止又是一次爆发。到这里接起了所有的线索,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当时瞬间就有一种通畅的快感……但这件事虽然是串连整个故事的关键,在分析中我却没有提多少。主要是因为它立论的方式是攻击信息源,对于严谨的分析并没有什么卵用。说“但是”了,年轻一代的演技不尽如人意我已经说过了,丸山……呃,强烈的违和感。乃团的三位……如果说樱井的演技还……算……过得去吧,西野七濑的演技就属于不忍直视的地步了,即使是当背景还是不安分(樱井和
千叶雄大谈的那次),虽说我还挺粉乃团的,还有若村麻由美演技爆表(虽说是老戏骨),好强大。剧情安排也有一种拖拖沓沓的感觉。总之,这肯定不能算拍的好的剧,却足够有分量。最后很喜欢片头那句话你出生之时你在哭泣,周围的人却在欢笑所以,你死去之时你在微笑,周围的人却在哭泣这样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