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亡与破坏欲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7 04:02:22人气:0
海鸥2018

视频海鸥2018状态:B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年代:2018

主演伊丽莎白·莫斯西尔莎·罗南安妮特·贝宁寇瑞·斯托尔更新时间:2020-08-06 19:35:15

故事发生在沙俄统治时期的一座俄国庄园内,妮娜(西尔莎·罗南SaoirseRonan饰)是居住在那里的一位少女,天真而又单纯的她对爱情有着非常浪漫美好的憧憬,对未来的生活也抱有着极大的希冀。康斯坦丁(比利·霍尔BillyHowle饰)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作家,同时也深深的爱着妮娜,对她进行着火热的追求。 康斯坦丁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伊莲娜(安妮特·贝宁AnnetteBening饰)带着一位名叫鲍…

我佩服作家能够仿佛置身其中,又超脱其外地把故事“记录”下来。是记录而不是创作,因为那些感情、伤害是那样的真实,主人公在康斯坦丁、妮娜、玛莎的面具下,对应着千千万万副真实的面孔。整体的故事框架,想到的首先是“她爱他,他不爱她”如贪吃蛇一般的死循环——教师爱玛莎,玛莎爱康斯坦丁,康斯坦丁爱妮娜,妮娜爱鲍里斯,鲍里斯只爱自己,却又在沾花惹草的同时,与康斯坦丁的妈妈,那位畏惧衰老与死亡的女演员,久久地纠缠不清。康斯坦丁为爱自杀,如其母亲所言,他是个“激进分子”。玛莎无望的爱令人心碎,她用嫁给教师(似乎是影片中唯一一个无名之辈,不停抱怨教师工作的辛苦,工资微薄,或许象征着绝大多数普通人),用这样的方式彻底断绝自己对康斯坦丁的爱,但即便她已经结婚,养育了孩子,却仍无法停止爱他。而妮娜,那个一心追求成功、名望的妮娜,在与鲍里斯养了一个孩子后遭到抛弃,只能在一些不入流的舞台上表演,最后竟然也还是绝望地爱着鲍里斯,她甚至说自己比以往更爱他。另一个主题是死亡,影片以女演员哥哥濒死的一幕开场,中间插叙两年前众人在乡村别墅度过的一段岁月,然后又回到现实这一幕,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最后死去的竟不是那位拒斥死亡却依然能幽默以对的老者,而是再一次被妮娜拒绝,再一次开枪自杀的康斯坦丁。海鸥是电影中的重要意象。康斯坦丁射杀海鸥的那种杀戮欲、破坏欲与鲍里斯摧毁妮娜的那种欲望是相似的,妮娜在片尾说她就是那只海鸥,的确如此。原本只看到爱情与死亡的主题,没有想到这一层,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会产生这种破坏欲呢?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捕捉到海鸥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洁白的羽毛、修长的双翼,应该是看不到眼睛的,但不知为何在会想起这一幕时,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它的眼睛,温柔又明亮的,更多是明亮的,倒映着这个世界的影。妮娜的美——在这点上罗南并不是完全适合这个角色,她过于成熟了,虽然是白裙、金发的少女模样,但还是不够“清澈”。想到金基德电影中的一些少女,冷泉一般清澈透亮。那些破坏者——康斯坦丁、鲍里斯,他们都有对自身巨大的不满,康斯坦丁不满于母亲对他才华的轻视,妮娜不再爱他;鲍里斯不满于名声之下的虚空,还有他年轻时为了生存而日复一日地写作,他不曾真正品尝过生命的喜悦,妮娜的出现让他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弥补生命中的缺憾,但很快他就厌倦了,并不是妮娜或者这个世界不够美好,而是他本身就是虚无——这句话说得不知所云,似乎他只有在那种破坏欲中才能找到存在感,就像《燃烧》里富人的那个角色,只有对其他人的摧毁才能证明他们是有力量的、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本身就是虚无,只有靠吞噬——将其他美好的一切也变作虚无,才能填补他们那幽暗无极的内心。这样说起来,康斯坦丁的破坏欲与鲍里斯的并不相同,康斯坦丁内心是充满激情与爱的,他射杀海鸥的行为是出于嫉妒、愤怒,是强烈情感的外溢,他想让妮娜看见他的痛苦,那只被射杀海鸥是一个“显象”,是他痛苦的凝结。鲍里斯的破坏欲怀有更大的恶意,他自己只能像机器一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地写下去,仿佛上帝创造他只是因为少了枝笔,他有着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可以幽默、睿智地捕捉人们一切的形态、思想,但他自己是空洞的,那些才能并不能使他幸福。因为他是一个旁观者,他没有要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联系的愿望——换句话说,他不爱这个世界,这是他与康斯坦丁最大的不同。又想到了电影中的那位母亲,有一幕我无法理解,在鲍里斯宣称要同她分手,去追求妮娜,弥补自己生命中的遗憾时,那位女演员并没有妥协、放手,她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她称赞鲍里斯,赞美他的才华,强调自己离不开他,最终鲍里斯竟然就顺从了,我起初不能理解。但现在回想起来,鲍里斯说了一句话,说他本身没有意愿,是被动的、屈从的——当时就觉得熟悉,我自己似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当我没有自己的意志时,就很容易受到别人意志的影响,鲍里斯也是因此在那个女人的强大意志前屈服了。而且考虑到他自身的虚无,女演员的赞美、依赖也使他获得了一种确定感、存在感,在这个女人无底线的包容面前,他既可以追求那些短暂,最终又被证明是“毫无意义”的目标,又可以有一个熟悉的怀抱永远为他等待。脑海中紧接下来的一句话是“真可怕啊”,但又卡住了,不知该如何评论,这个女人真的爱鲍里斯吗?从电影前面的铺垫来看,她那样惧怕衰老,那样喜欢受到众人关注——而且她不读书,尽管她赞美鲍里斯的才华,说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懂他,但她与妮娜是绝对不一样的,后者一见面就告诉鲍里斯“我读过你所有的书”,而女演员则是把鲍里斯当作一件华丽的衣裳,她不需要知道这衣裳是如何裁剪的,只需知道自己穿上它光彩耀眼就可以了。她或许爱鲍里斯,所以才会强忍着不满、怒气告诉鲍里斯“你可以再多待一周”——当鲍里斯与其他女人厮混时,她也会感到痛苦。但这份爱终究比不上她穿上华丽衣裙的愿望,她更爱自己光芒万丈,占据舞台中心的模样。在这部电影中,康斯坦丁有着最好的鉴赏力,他真正热烈、纯粹地爱着这世间的美好,妮娜是那美好的象征,当他失去这份美好时,剩下的丑陋世界变得不可忍受,他选择了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是电影中最高贵的灵魂。妮娜的爱不那么纯粹,她也没有真正的鉴赏力,所以一开始就对康斯坦丁的剧作感到怪异,对鲍里斯崇拜无比。她对鲍里斯的爱中夹杂着对声名、成功的渴望,是不纯粹的,如果她日后真的获得了巨大成功,鲍里斯对她的吸引力就不会那么强烈了,但电影中的情节发展刚好是相反的,所以她在漂泊无定时“甚至比以前更爱他”,他是她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切。但妮娜的灵魂中也有高贵的成分,即便她落魄如斯,也不会为了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而欺骗康斯坦丁,留在他身边,这是她至美至纯的一面,就像康斯坦丁后来评价她的演技那样,她会演一些糟糕的戏,但在演哭泣或死亡的时候,她的演技是最棒的。她的灵魂在苦难中显出光彩。玛莎也是在电影中真正“爱着”的人,她代表平庸的大多数,没有与生俱来的灵性与光彩,但又无法控制地被太阳的光辉吸引,在这样强烈的不对等中,他们的自我被融化了,所以玛莎提前穿上丧服,哀悼她可悲的一生。只有当太阳毁灭,他们才有可能重新找回自我,在康斯坦丁第一次自杀后,玛莎决定接受教师的求婚,当康斯坦丁真正死去后,玛莎的生活会渐渐好起来。这种爱就像人对上帝、对一切神的崇拜,力量那样悬殊,自我变得不值一提,把明明是要自己去走的路,变成了一场随波漂流。女演员更爱自己,鲍里斯只是虚空。本文版权归作者happydeer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