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孤儿》:武术班的秋天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6 01:10:42人气:2
武林孤儿

视频武林孤儿状态: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年代:2019

主演金靖承候云箫刘芷含是之更新时间:2022-09-28 19:03:28

故事发生在90年代末某个中国内陆小城市的武术学校中,在校长的高压管理下,有一个格格不入的少年张萃山(侯云箫饰)。他对武术毫无兴趣,却对学习文化知识表现了很强的天分。可因为身在武校,他这种尴尬的属性,让他生活过的非常凄惨。他屡次想要逃离,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文化课老师(金靖承饰)的到来,打破了武校里的平衡。

题外话:知道这一部电影是因为在去年的《认识电影》选修课那里听老师提起过。老师和导演有交情,请了一周假,应该是去东京电影节了,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回来和我们推荐,于是就记下了。过了整整一年,瞧见了这部电影的定档预告,就心心念念地想去看。学校组织去河南实习两天,只有等到今天才买。整个北京就剩下两场,一场早上11点的,一场晚上11点的,都是没听过的电影院,和朋友去了第一场,整个厅只有3个人。周四晚上我就看过票,首映当天还是有不少场次的,常去的那家天幕新彩云(离北电很近)晚上7点那场甚至是满座。几乎零宣传的电影还这么上座,那说明导演的影响力很强了。后来一翻评论,发现我在去年就关注过这个导演,原因是他“拍”过一部《西北风云》(他甚至想放弃署名权),导演本人写了文章交代了这部豆瓣3.6分的电影是如何造就的:粗劣的制片方贪墨资金导致拍摄中断,最终只能用半成品影像硬生生剪出一个稍微能看的故事,被赶上了银幕。当时我读了好几遍这篇文章,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了解到现在中国电影行业的乱象,我深深地同情他的遭遇,我想他或许几年内都不会有电影上映了吧。看完电影之后,我去翻影评发现导演本人也写了一篇纪念文章,说这部电影是他的“本命”(他也有被家人送去武校的经历),这才发现我原来关注过他。再去把他之前那篇文章翻出来看,发现文章末尾的P.S.里提到过,他的手里还有一部文艺片叫《武林孤儿》。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和导演挺有缘的。正文影片故事背景被设定在90年代末中国内陆小县城的一个武校(时间其实是含混的,我们放到后面再说),市民尚武、学生习武为业,校长管制严格,其中有一个被孤立的少年张萃山,他对武术毫无兴趣,却被家人送来武校寄人篱下,他对文化知识十分渴求,却因此被同学们歧视欺负。有一天,武校换来了一个新的语文老师陆有鸿,他的出现像一条鲶鱼似的,激活了武校里的许多事情。首先从选材到风格,这部影片都显得非常有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的特点,尤其是片里还出现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海报。聚焦小人物,展现大社会,介乎现实与寓言之间;摄影构图与打光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数是精心考量过的,片中主要体现在正面和90度侧面构图,比较“舞台化”的调度;会穿插有比较明显但不突兀的主观镜头或想象场景,经常会用慢镜头标识出来以防叙事混乱。大概因为导演受到这一批前辈的教导较多,尤其是读了谢飞导演的研究生。但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导演有非常多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剧本层面上做了一个“自传体”或“元编剧”的尝试,虽然不是主要剧情(只是作为每一幕开场时的定场戏出现),但却非常有效地用虚实交织丰富了剧本的深度,完成一次从“武校”到“武林”的跃进。镜头不少地方都显得琐碎散漫,几乎全是由小情节堆砌而成的,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推动剧情发展,剧力很分散,直到最后一幕才逐渐形成合力。虽然比较琐细,但是每个镜头的出现都是由根据或是有伏笔的,“成对”出现完成呼应,成为这部电影比较主要的观影兴趣所在。另外还有一些迷影梗,比如邵氏的拉焦、《一代宗师》、《跛豪》(片中有一个跛子)、《堕落天使》以及金庸武侠的人名。影片的架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放牛班的春天》,亦或是《孩子王》:怀才不遇的老师来到偏远地区教孩子们走上人生的正轨由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就是一次双赢,同时管理层一定是蛮不讲理的被反抗的对象。《武林孤儿》乍看之下很像是这类故事,但是导演做了两个比较重要的解构。一则是场景上的,在武校学习文化课是被歧视的,会被认为是学武不力、不务正业,这就让“知识”一反常态成为不被重视甚至是被敌视的东西,也就让“老师”不再被尊重了,新来的老师与学生无法达成一种合理沟通的关系,反而是互相嫌弃。另一则是人物上的,就是这个新老师陆有鸿,他没上过师范,全是依靠自学,被叔父(武校的文化课主任)提携到这里来混口饭吃,迂腐穷酸的性格在武校的环境里显得更加别扭,在学校受尽冷嘲热讽而又不知变通,却又始终怀揣着一种天真到幼稚的所谓诗意,轻易地向四处宣扬这种向往——自然是没有人理解他的,他又无处发泄与沟通,只能憋闷得更加迂腐穷酸。没有《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动之以情,也没有《孩子王》中的晓之以理,师生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矛盾,维持着这一切的反而是所谓的“高压统治”,明确了身份等级低位巩固着秩序,另外就是张萃山(以下称“小山”)。小山在武校是一个另类存在,他的父母因打渔常年行船,而他却不会游泳,因此被送入武校,他完全无心学习武术,对文化课非常感兴趣,于是成为了校内同学欺凌的对象,他不止一次地想要逃跑,却都被抓了回来。陆有鸿的出现让小山头一次有了上课的动力,而有小山这样的学生在,哪怕只有一个,也让陆有鸿感到宽慰。二人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共鸣,属于“闯入者”“零余者”的共鸣。于是主线故事是建构在他们二人身上的,矛盾的爆发也是由小山完成的。导演对这二人的形象处理得非常到位,尤其陆有鸿非常立体(演员很赞),武校中的其他人物则略显扁平,比如校长只是作为最高权威的象征,教练游虎尚武抑文、恃强凌弱大概是武校出身,陆主任城府很深一心上进,学校里惟一的女性校医安澜躲在这里享受爱戴。或许与陆有鸿真正有交情的是校长的儿子江秦,他本是省散打冠军,但因一次意外断了腿之后就成为学校里的浪荡子,他或许是最“自由”的一个人,因此便也与陆有鸿、与学生产生了一些交集。影片的基调是黑色幽默的,在这里这个“黑色幽默”的定义远比“用喜剧的方式展现悲剧”要广,或许用“反类型”要更为合适,同时夹杂着些许“诗意”在其中。影片是没有明确地指出二元对立的,导演并没有努力刻画矛盾,小情节叙事的形式也消解了尖锐的部分。于是这些琐碎散漫的镜头没有了驱动剧情的目标,变成了没有明确“所指物”的“能指”,也就解放了它们本身的意涵,这或许是最“文艺”(“黑色”)的地方。在这种语境下,一些在叙事层面上不合理的段落就变得可以原谅了,甚至增添了一种可阐发的空间,比如最重要的时间背景:影片中出现的流行语,老师讲的蝙蝠侠笑话,口中的“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等,在九十年代末其实是不存在的(他手里还拿的是收音机呢),这或许能与现在的社会相勾连起来。校医安澜是一个人尽可夫的“高人”,陆有鸿生活在与她私奔逃离的幻想中,于是导演给频繁给他们使用“爱情偶像剧”的伎俩,很是讽刺。还有一个蒙太奇段落,把武校里的所有主要人物都串了起来,并不知道有什么目的,或许只是想告诉你,在这个看似寓言式的武校牢笼里,生活着不同的活人。如果硬要说影片的中心矛盾的话,其实是对武术、武学、武侠、武林的理解上。在陆有鸿的心目中,习武之人有信仰,行侠仗义、止戈平事,有着自己的一套武学思想,身心兼修。但是武校是以那些功夫巨星来劝导(忽悠)孩子们努力训练,追求功名,而丝毫没有潜心修行的意思——当然了,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幻想遭遇现实铁壁的时候,这种碰壁最后催化出的是陆有鸿与小山的身份共鸣,和对这个学校、学校的价值观的憎恨。于是在小山再一次被全班欺凌时,陆有鸿震怒拍案,大声地呵斥学生:“你们学武有什么用!真以为你们能当李小龙啊?”他要用他知道的现实,去粉碎他们的梦想,完成自己的报复。最后他被在门口旁听的江秦进来一拳打翻在地,他再也无法在这个学校待下去了。这个武校甚至是武术的生存问题,最终变成了人际关系问题,这样的环境着实是要逃离的。陆有鸿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的失败而退出了,而小山则是成功地逃脱了。像是《四百击》里的安东尼一样,一路奔跑来到水边,只是这一次他没有被定格所困住,小山径直地走进了水中,任由水没过他的头。最后他应该是学会了游泳,因为他在立春的时候为老师点了一首歌。陆有鸿也确实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用他的笔写下了一个武侠故事,一个执著于武学追求的高手一路过招,来到止戈武校,把校长打进了救护车,大笑着离开。这是“武林”对“武校”的一次报复,但这依然是一次知识分子理想,现实中是孩子们唾弃校长、游虎继续管着孩子们训练、安澜因为环境变动不知所措、江秦被迫接班也不知所措,只有陆主任露出了阴险的笑意。导演的这部片子,似乎时时刻刻都是这样先理想再现实,我仿佛能看见他修改与自嘲,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十分真诚的作品,一部能看出模具和泥胎的质朴的精致作品。所以总是这部电影称不上“好看”,我依然很喜欢。散场出门的时候,一个清洁工阿姨问我跟我朋友:“那孩子最后死了吗?”——原来还有一个观众呢——“不一定,他也许学会了游泳。”我们这样回答她。然后我们一路聊着这部片子回到了学校。P.S.黄璜导演写的两篇文章链接如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94376/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642542/本文版权归作者DearCosmos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