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外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06:45:19人气:0
楢山节考

视频楢山节考状态:超清年代:1958

主演田中绢代高桥贞二望月優子市川团子更新时间:2022-09-28 17:11:04

信浓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就得进楢山。六十九岁的阿玲(田中绢代 饰)还有两件事放不下:一是四十五岁的儿子辰平(高桥贞二 饰)去年成了鳏夫;二是长孙袈裟吉(市川团子 饰)总是在村里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齿。一年一度的祭祀日,等来了新儿媳阿玉(望月优子 饰)的阿玲狠下心在石臼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割稻子的时节,袈裟吉将怀着身孕的阿松(小笠原庆子 饰)领进了家…

知道《楢山节考》这部电影很久了,最近才看,1958版,据比较,这已经算是一个温和一些的版本,删削了一些在村庄里发生的更荒诞残忍的事实。专注在讲楢山节上。很小时候就从老人口中听过这个故事,说老人到六十岁还没死,就背上山放下,任其自生自灭,有人不忍心,日日送饭养着自己的老妈妈,到有一年,村子里闹瘟疫,大家束手无策,人一个个的死,老人知道后,告诉儿子一个草药方,下山熬了济民。大家得救后感激他问哪里来的方子,他不想撒谎,如实相告。并建议大家背自己的父母回家。说,老人虽无体力,但宝贵的在于经验,因为她曾经历过相同瘟疫,如果老人都死掉,经验得不到传承。此后这个规矩才废掉。老人讲这故事给我,大概仍有想像被背上山的恐惧。同时强调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饭都多,是个宝物,不可轻视。这个故事流传到我能听到,有两种可能:1958年版的楢山节考影响颇大。或者,在中国亦发生过同样的故事。首先从《楢山节考》里看到的可能是人性之恶,资源贫乏之下,求生的本能激发自私的基因,不惜害人而求生。其次,这是一个村庄,一个社会,还有更多本能之外的东西,比如,传播学里『沉默的螺旋』,当你的意见和主流意见相悖逆,最终经过一个自我怀疑的螺旋,还是会归到主流意见。在母亲满70岁这一年,45岁的辰平整年都在煎熬,他不想送母亲上山,但也想不到方法抗衡村庄这个残忍的传统,无计可施,他犹犹豫豫,常常暗自垂泪,而他儿子,作为消耗食物的主力军,正当盛年,更加热望着活下去,经历下去的年轻人显然没什么包袱,不经思索的接受一个村庄的传统:老人就是废物,就该送上山,省下粮食给年轻人吃。他每天都很开心的样子,觉得生活会一天天的好下去,而45岁的辰平则常哀叹: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他45岁,有三个孩子,妻子失足跌进水沟死掉,迅速就有了续弦(因为死了丈夫的女人也变成了废物,必须赶紧再找个丈夫嫁掉)。收割稻子时,他站在那片小小的开垦在乱石间的稻田里发呆,妻子催促他快点收割,他说,急什么呢,只有这一点点的稻子。很快就能割完。果然,他们太阳落山前已经割完了稻子,并且背着就回家了--这已经是全年的收成,因此每年只能吃一次白米饭。这时他大儿子躺在树上懒洋洋的和已经大着肚子的同村女友闲聊,他说,我不能去干活,因为动一动就容易饿。这是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镜头。这个悲伤残忍的故事里,有一些是坚硬的事实,有一些是可怕的残忍的传统。粮食不够吃,资源少,这是个坚硬的现实,在这个现实面前,人可以选择一起生一起死,也可以选择除掉别人,自己活(然而,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意思呢?)。辰平显然是想选择前者,但他生活在一个村庄中,被这个村庄的传统裹挟,没有选择权力,只能依着传统,背母亲上山,而母亲则已经主动并欣喜的接受了传统。终于到了离别的日子,辰平一路上,一步三回头,悲伤的不能自已,然而背上的母亲,却一语不发,最后到了楢山入口,依据传统规矩,进了楢山就不能再说话,他急的哭出来说:妈妈,你说句话啊,哪怕是哼一声也行。进去就不能再说话了,然而母亲始终一言不发,示意他继续前行。入得楢山,已经可以见到随处白骨累累,或坐或躺,是死去的老人,乌鸦走来走去,等着分享新的肉食。而大雪纷纷落下--这是辰平母亲根据自己经验唯一可以选择的,在一个大雪天上山,这样就会迅速被冻死,不用受那么多苦。辰平放下母亲,走几步又回过头,母子抱头痛哭,然而终于还是要分开。他一步三回头的往回走,路上看到了邻居正准备把老父推下山--这个71岁的老头已经从楢山逃回来许多次,被全村人嫌弃,被儿子一次次的绑着再次送上山,辰平眼见他推父亲下山(从此处推落山可以省事儿不用背那么远,老人也可以少受痛苦,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上去责备他怎么做出这种事,扭打中他不小心也把邻居推下山。这时他意识到雪已经下大,急匆匆的又跑回去,远远的望着落雪覆盖了打坐的母亲,绝望的呜咽:妈妈,下雪了,你一定很冷吧,妈妈。。。。然而老人并没有回答,继续做手势让他下山,他终于一咬牙,一口气跑下山。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大着肚子的儿媳围着火炉,吃着热腾腾的野菜,开心的唱歌。妻子走出来,他们对着楢山远远的伏拜终将冻饿而的母亲,相约老了之后一起上楢山。这就是楢山节考全部的故事,是非常的忧伤残酷,震动人心的。上次看到因为贫穷的苦难电影是意大利的《单车窃贼》,这部电影是温暖而明亮的,虽然它的基调也是起源匮乏下人为生存而互相伤害的故事,但最终,他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为其中的父子情深,朋友情义。《楢山节考》令人绝望的,恰恰是亲情被压制,良知泯灭。据说完整版本还有更多残忍的事,这个版本只选了一件:村里有户人家,因为人口多,不得不偷窃别人的粮食养家,被捉之后,全家老少十二口,夜色下被活埋。村民瓜分了他家的粮食储备。而那个月亮很好的夜晚,村里负责『执法』的人,结队上了山,每人扛着一个活人要去把他们活埋,有老人,也有几岁的孩子。全部的人一言不发,再恐怖的恐怖片也不及这一场景令人背脊发凉。在这部电影里,心软(或者说人性尚存)的辰平,不止一次哀叹:这样的生活,活着有什么意思呢?我记得以前李海鹏介绍过一部外国小说,说有个地方,资源贫乏,疾病丛生,人生了无乐趣,那里的人很冲动,自杀率很高,经常是早上起来看到是阴天,心情不好就自杀了,或者和人口角两句,觉得愤怒,也自杀。与《楢山节考》里活下来那些人相比,这种自杀更加有尊严和有意义--如果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下来而是要有种意义的话。我不想过度诠释《楢山节考》的故事,如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人类历史的本质就是人和自然的征服史。人类生产力进步,如今生存危机已经消失很多年了,不用再为了活下来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亲人,或者不得不易子而食(不过或说易子而食这种事在中国可并不遥远,195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但每当看到身边有儿女为养活年迈父母的责任而吵的不可开交,或者闹到绝交最后伤心年迈的父母情愿自己生活时,还是会想,也许,《楢山节考》里的故事,强大到已经转化为人类的基因,最终保留了下来。整部电影背景是种悲伤的二胡音,配着日本独有的悲歌--就是《色戒》中易先生对王佳芝说的,听起来像哭一样。演员的感觉非常好,辰平的犹犹豫豫。阿玲的隐忍乐观,还有孙子袈裟吉的愚昧无知。然而这是一部令人真正绝望的电影。看了之后一点儿也不好受。我又想起许多年前,我特意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在暖洋洋的冬日,开始看《夹J边B沟G纪J事S》。陶傑说他看完《千秋功罪毛M泽Z东D》要跑去日本北海道浸温泉才能从那种恐怖氛围中逃出来。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