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弥漫》:黑暗没有出口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8:46:12人气:0

视频:黑暗弥漫状态:正片年代:2011
主演:罗伯特·温茨凯维奇本诺·菲尔曼阿格涅兹卡·格罗乔斯卡玛丽亚·施拉德更新时间:2023-12-29 12:37:46
二战时,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管道工波德克(罗伯特·维凯威兹RobertWieckiewicz饰)与搭档扎佩克兼做着小偷的勾当,错综复杂的下水道成了他们最好的隐匿处和贮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锁的犹太区做生意,跟德军中的乌克兰军官是旧相识,乱世中享有一点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国人开始屠杀、搜捕犹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营的犹太人和波德克达成交易,按人头计价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机会,黑暗…
(芷宁写于2012年7月2日)影片《黑暗弥漫》的简介就足以引起一些严肃型影迷的兴趣:代表波兰入围过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再现了纳粹占领期间一名波兰管道工在下水道里藏匿帮助犹太人的故事……如果因这段简介,就断定该片是一部类似于《辛德勒名单》、《钢琴师》那样的影片,就属于片面误读了,本片的重点不在于助人,而在于对人性暗处的描摹,在黑暗弥漫的极端困境中,悬疑、恐惧以及人性的背面,都被不断展现剖视,仿佛打开了一口无底的黑洞,让观众凝视了去。就表现风格而言,该片似乎也更为尖锐,更为写实。女导演阿格涅丝卡·霍兰一贯走犀利写实主义风格,此番她似乎想如实地再现一个比纳粹集中营更为可怖的密闭绝境,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于是,她掌控下的画面客观而真切,令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一些恶臭腐败、鼠类横行的画面,都能令观众产生不良的视听,甚至嗅觉。令人窒息的恶劣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仿佛被打入地狱的无辜者,内心塞满了压抑、恐惧、忧戚与绝望,一些人性中隐藏的东西便蠢蠢欲动,并伺机作乱。如,因无法再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而偷取了苦难同胞的财产自私开溜的行径,并不是对困境中人类心性的诽谤。而在关键时刻,选了小三,抛弃妻女的行为,也并非物质丰盛社会安定时代的特有产物。约瑟夫·康拉德说过:“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人类的恶行往往每隔一段时间就大规模爆发一次,其间的惨绝人寰往往令回思反省的人类自己都瞠目结舌。更令人遗憾的是,能做出相应反省的,并不是绝大多数,于是人类一再犯着邪恶又惨烈的错误。显然,这部影片渗透着主创人员的深思,他们似乎想要藉此片表明战争的不可理喻,就像导演自己所说的:“或许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揭露我们本性中更加深层且黑暗的真相?”不似其他二战影片,以战争来烘托人类的美好品格,以残酷来反衬人类之善,从而放大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这部影片里,人性的好与坏交织并行,人性中的各个侧面相互作用,往往很难做出绝对的判定,从而显得更为可信。尤其是水管工的心路历程,起先这个拖家带口生活拮据的男人,帮助藏匿犹太人,只是为了赚取点蝇头小利以补贴家用,让他从有偿协助转为无偿救助的诱因是天真无邪却遭此横祸的孩子,渐渐地,他的帮助从物质安危到内心精神,当他为了援救因突发大水而在下水道里有生命之忧的犹太人,匆匆从妻女身边跑走时,他已经将这些犹太人当做他生命的一部分。影片时长不短,或许因为太过铺展剖视的缘故,该片常常给人节奏缓慢、略显凌乱的感觉,加之剧情沉重,氛围阴郁,总给观众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不过,片中演员的表演和影片的艺术风格都有可圈点之处,镜头画面更是凸显了其朴素直白的特质,其中对暗景中光的处理颇具章法。该片绝大部分的戏都发生在黑黢黢的下水道里,水管工手里的手电筒时常在黑暗的如迷宫般的窄道里或明或暗的闪动着,仿佛带着一线生机,有时,这一丝微弱的光明几近幻灭,但一个转弯后,光亮再次出现,并带着一圈圈的晕。该片也多次表现了禁足于黑暗中的犹太人对于光明的渴望,最为打动人心的一幕是藉由一个犹太小女孩来再现的。当虚弱的小女孩用她那久违光明的浮肿双眼看着地面上多彩而模糊的一切时,抱着她在井盖下探出头的管道工只简单地说了句:“吸气。用力吸气。”“吸气。用力吸气。”最终当管道工终于可以将他的犹太朋友们请出下水道重见光明时,他依旧说着这句最朴实最有用的话。影片并没有终结于这看见光明、自如呼吸的美好一幕,它决意将沉重进行到底,字幕宣告了现实中管道工的结局,让命运的拷问与现实的残酷以一种难言的方式猝不及防的展现,让部分渴望美满的观众一路纠结,却始终找不到出口。(杂志约稿)http://nicolew.blog.hexun.com/78692616_d.html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