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尔之战》---又一个左翼!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1:33:53人气:0
阿尔及尔之战/阿尔及尔战役

视频阿尔及尔之战/阿尔及尔战役状态年代:1966

主演BrahimHadjadj让·马丹YacefSaadi更新时间:2012-09-07 13:36:29

一九五四年十月一日,以法属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卡斯巴为中心,爆发了阿尔及利亚人反抗运动,这是由于阿拉伯人憎恨法国人长期统治而引起的。人们四处搞破坏,法国政府发觉事态严重,便于一九五七年十月七日,派马丘将军率领四十万大军驻于斯拉姆地区。但是暴乱仍层出不穷,法国人的镇压行动开始升级。

在没有彩色给画面遮掩,没有特技为故事增炫的60年代,导演才会多从构图及机位、演员跑位上多考虑叙述方式!好了,我们不是来评论拍摄技巧的,这里说的是意大利和阿尔及利亚合拍《阿尔及尔之战》。编剧和导演是意大利人吉洛·彭特克沃(GilloPontecorvo),影片采用冷峻写实的表述手法,用西方人视角,描述了自己的欧洲殖民主义退败历程。该片属于批判殖民主义的先驱典范之作。影片描述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一个原以扒窃为生的小偷阿里·拉波安,由于他的果敢和身体力行,逐渐为与宾米提同时成为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当然,最后在强大的法国空降兵部队围剿下,他们的“国际解放战线”组织被彻底攻破,成员大部分被镇压,领导层全部失败。那是1957年深秋!故事没有完,因为历史在继续!1960年12月民众爆发全国性的自发反殖民抗议,要求独立;1962年,在世界各殖民地独立风潮之中,阿尔及利亚终于还是站上潮流,获得自由,从而胜出。本片导演在1966年摄制此片,完全利用当地民众所拍摄而成,因此,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一部忠于史实的独立战争影片。确实让人感觉格外震撼,经久难忘。也正因此,上映当年就入围1966年威尼斯电影节,尽管如此,彭特克沃还是没想到会得奖,所以宣布得奖名单那天,他跑去海滩游泳晒太阳了。结果,突见一大群各国记者冲向海滩,团团围住了泳装的自己,才知道自己得了金狮奖。他也获得该影展的评审人奖。此外,该片还获得威尼斯城市奖,1972年获得英国学院奖,也曾入围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导演彭特克沃,2006年10月20日于意大利罗马(心脏病)去世。请看当时的新闻报道,亦是拿此片作为纪念其毕生奉献的电影事业!不过,这部电影也引发争议,在法国被禁了多年,原因之一是,电影中的阿尔及尔FLN领导人角色,是当年的领导人自演,他被法国人认为是罪恶累累的恐怖分子。而香港的英国殖民当局曾经也一直禁演这部电影,原因是,作为殖民地的香港,不论局势多么稳定,也都可能因为某个难料的契机,一个偶然而激进的危险启动,点燃未知的民族情绪,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推动就无可阻挡。港英当局深知异族治理永远潜伏着危机。回到那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将其130多年的被殖民历程放在文末,您可以自己去看。这里择有关本片的段落,也是结束被殖民地位的斗争始末!二战后,盟军将阿尔及利亚交还了戴高乐政权,当政的是临时的“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战后,积弱的法国准备放弃对黎巴嫩和叙利亚的托管统治,给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者带来希望。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领袖早已熟悉现代政治。还在1942年,接替本·巴迪斯的宗教改革领袖费尔哈特·阿巴斯,就领头递交了一份《致法国当局书》,呼吁“制定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章程”,以提高各族原住民的自由和权利。但是,没有得到回应。法国人没有重视这个宣言。虽然法国人也在改革,放宽了穆斯林归化的条件,但还是原来同化原住民的思路。在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离开的时候,穆斯林宣称:“法国已经错过了一切机会。”1943年2月10日,二十八名穆斯林议员签署了《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称盟军登陆后,包括戴高乐在内的法国各派,只顾在阿尔及利亚争权夺利,却无视七百多万原住民的意愿。他们宣称,他们并不否认法兰西文化,而正是法兰西精神和它的自由传统,给了他们行为和诉求的正当性。他们认为,原住民作为多数的利益一直被牺牲。殖民化过程就是对原住民部落的掠夺,使他们丧失了最好的土地。他们指出,战争中,穆斯林也为法国的利益流过血,可是殖民制度始终把他们排除在外。他们不再对归化和同化政策抱希望,“这只是为殖民化服务,而殖民化就是牺牲大多数的利益,让八分之一的那个阶层过得更舒服”。他们要求一部保障各族裔利益的宪法。阿巴斯提出一个改革纲领:将总督府改为阿尔及利亚政府,部长由法国人和穆斯林各占一半,宪法由普选的议会制定。也要求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阿巴斯获准办报、组党,广泛宣传“阿尔及利亚国”,也提出和法国形成“联邦制”的关系。可是宣传的用词激烈,民间不解联邦制理论,解读下来只是“赶走法国人,独立”,民族情绪不断高涨。1945年,首都阿尔及尔等地,发生了一系列几乎可以预料到的流血事件。当局归咎于阿巴斯,他被逮捕,但是在1946年3月,当局宣布不予起诉。五个月后,阿巴斯提出新的自治共和国方案:阿尔及利亚留在法兰西联邦内,有自己的政府和国旗,拥有自己的警察和完全主权,境内的法国人和穆斯林,同为阿尔及利亚公民。对外关系和国防,由联邦政府即由法国负责。这是少数对多数殖民的宿命。大跨越的改革注定不会被立即接受。最后被议会批准的改革,虽有进步,但是在行政管理上没有变化。议会也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总督监督下的行政管理机构。法国人试图以殖民地政治制度的渐进改革来挽回它的阿尔及利亚逆势,可是,它的改革相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迅猛的殖民地独立大潮,总是过于保守,远远满足不了迅速上升的原住民诉求。二战后,法国殖民政府也在土地改良、建立现代化农业,并在教育等民生方面作出改善努力,虽然限于条件,做得不如预期。例如,在1944年,制定了增加两万所学校的二十年计划,实行五年后,建校速度滞后。战后人口迅速增长,计划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片中你可以看见大量的接口儿童)。就在法国做着长远改革规划的时候,危机已经逼近。欧洲国家在亚非拉有很多殖民地,而二战结束之后掀起独立大潮,各殖民地风卷残云地纷纷独立。英国在印度看到无可挽回的局面,及时抽身;而法国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却晚了一步。这三个国家的独立运动串在一起,民族主义的激进主张开始占上风。最早的信号是1954年6月,一群从突尼斯被赶回国的阿尔及利亚地下武装,在山区爆发武装冲突。三个月后被镇压平定下去。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政党本来就不断分歧。穆斯林本身一直有宗教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对立,因伊斯兰教特色,争执必定越出宗教进入政治,例如,在世俗生活中是否开始政教分离,是否给妇女选举权,等等,都是难缠的议题。山区的暴动事件引起了民族主义的“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的分歧,争论“是要求立即改革还是解放(独立)”,是体制内争取改革,还是认同暴力。分歧最终变为分裂。其中,持独立诉求的梅萨利·哈吉,决定走地下暴力活动的道路。一个新的组织——民族解放阵线(FLN)就这样诞生了。FLN得到埃及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不仅有道义支持,也有武器。在山区展开了非常残酷的包括屠杀平民的游击战争,而殖民军队的反击也是过分和残酷的。回头去看,阿尔及利亚和印度的有些情况类似,作为老殖民地,在二战中也有顺着法国抵抗力量思路,自然就站在盟军一方的力量。1945年盟军大胜,英国看清了继续殖民印度的难度,顺应历史潮流退出,法国却决定继续留在一个显然难以留下去的地方,继续殖民统治,也就留在了旧日“反抗-镇压”的艰难循环中。  本文开篇提到的影片《阿尔及尔之战》就集中在1954年至1957年,非常细节和形象化地再现了在首都阿尔及尔,FLN和法国殖民当局较量的那场“战役”。可是,所谓的阿尔及尔之战,以今天眼光看,那是对全局造成深远影响的恐怖战役,过程触目惊心。请看,注意数据。1954年11月,阿尔及尔的FLN发出一号通令,宣示领导地位和目标。他们决心以恐怖战为手段达到目的,首先是针对自己的社区。以铁腕私刑的惩罚作为威胁,在阿尔及尔的阿拉伯居住区“卡斯巴”,扫荡酗酒吸毒妓院和帮派,树立起自己的威信。1956年6月20日,FLN以暗杀和袭击警察的一系列行动,开启了“阿尔及尔之战”。法国的反应是指示殖民当局封锁卡斯巴的诸多出口,留下的出口建立针对阿拉伯原住民的检查站,搜查枪支炸弹。炸弹手都是阿拉伯人,应对必然有族裔倾向,看上去是本能反应,可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尔已经有了庞大的以法裔为主的欧人居住区。有针对性的封锁和搜查,使得族裔对立立即尖锐化。阿尔及尔警察局长并不赞同这样的措施,可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封锁之后,FLN利用搜查者对当地风俗的顾忌,就让妇女运送武器,欧裔区的恐怖袭击持续不断,防不胜防,欧裔居民变得惊恐不安。最后,终于在欧裔中出现报复者,月黑无风,几个人深夜潜入卡斯巴,引爆炸弹,楼塌人亡,阿拉伯平民死伤无数。卡斯巴群情激奋,族裔仇恨再次升级,接下来必定是FLN的新一轮报复。烈性炸药被满腹仇恨的女人安放在公共场所,咖啡馆、汽车站、机场候车室,受害者同时包括了欧裔和阿拉伯平民。FLN的目的,是以“无宁日”的国家和大规模平民死伤来吸引国际社会注意,并希望国际社会因此认定法国无力维护一个和平社会,必须由外部干预和改变现状。必须承认,这个办法确实有效。1955年9月30日,联合国以多数票,把阿尔及利亚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反过来,又给了北非各殖民地反叛力量极大鼓舞,各地恐怖袭击剧增。1956年1月起,阿尔及尔恐怖谋杀事件也越来越多,爆炸威力大增。阿尔及利亚共产党也加入了游击战和恐怖袭击中。杀伤力大大提高,后来在阿尔及尔和郊区发现了能制造冲锋枪和大威力炸弹的兵工厂。阿尔及尔平均每天的恐怖袭击高达四点二次,那是2008年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恐怖袭击水平,而当时阿尔及尔的人口不到2008年巴格达人口的十分之一。警力无法应对,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之后就是前文描述的本片主要内容了!法国空降兵部队通过酷刑、深挖对手、情报搜集等搞清了一切,最后结束了FLN。除了这些政治账,不妨再来算算政治背后的经济账吧!法国政府对于阿尔及利亚战争的费用一向是讳莫如深,但据法国“解放报”估计,1955年战争费用为2720亿法郎,1956年为6190亿法郎,1957年为6780亿法郎。也就是说,1957年法国每天约有20亿法郎是用于阿尔及利亚战争!谁之利益呢?这个战争对法国垄断集团来说是个发财的好机会,1956年温台尔的纯利润为47.1亿法郎,犹齐纳为87.71亿法郎,贝西奈为55.4亿法郎,西姆卡为63.85亿法郎。但是,对法国人民来说,这个战争却是苦难的深渊:捐税增加了,物价上涨了!法国人曾经问道:一个在经济上如此依附宗主国的小国,它怎么可能独立?暂且放下这个问题,法国人自己已经不堪重负!再次经过极为痛苦和血腥的两年,1962年,法国终于放弃,阿尔及利亚宣告独立。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