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无疑是整个二战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它不仅与中途岛、阿拉曼一起构成了二战的重要转折,更以巨大的伤亡与破坏,绝望的攻伐与残酷杀戮被世人所铭记。持续一年的战争将偌大的城市碾成粉末,双方几乎在每一寸土地上开展了殊死争夺,红军平均存活率不超过24小时,而德国人则每天会损失2000多名士兵,这场战役最终造成了近200万的伤亡,成就了一场伟大的胜利,也铸造了一次惨痛的失败,而那些鲜活又脆弱的生命,在似乎无比辽阔的历史面前,最终只沦为了空洞的数字与注释。不需要文学的描绘,这天然就是产生戏剧的温床。俄罗斯或者苏联曾经无数次将斯大林格勒搬上大银幕,其中1948年的版本作为政治产物,甚至由斯大林亲自参与后期剪辑。德国也曾以失败者的视角描述过这场战争。而国内观众最为熟悉的,则是2001年由裘德诺主演的《兵临城下》。然而论及影视开发度,斯大林格勒远不及中途岛、珍珠港或者诺曼底,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苏联解体后,伴随着经济下滑,俄罗斯文化创造力的衰退不无关系。如同月盈月亏,经历谷底的俄罗斯电影在经济复兴的背景下迎来重生,2004年的《守夜人》重振了俄罗斯商业电影的国际声威,而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更是由此进军好莱坞,拍摄出了《通缉令》这样让世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作品。此次俄罗斯导演奥多尔邦达尔丘克拿到索尼影业3000万美元的投资,终于有机会让“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题材焕发出新的光辉。以拍摄战争而言,3000万美元的投资水平在好莱坞只能小打小闹,最多也就弄点儿中近景对付或是蒙太奇交待。即使放在国内,这也就是个不过如此的水平。可是奥多尔的确是用这些资金弄出了非常恢弘的战争场面,以及水准相当不俗的特效。与所有主流战争电影一样,《斯大林格勒》也选择了“以小见大”的方式来描绘这场战争。一支由先遣侦察兵组成的队伍潜入被德国占领的市中心,占据了一幢战略位置重要的大楼,并与近在咫尺的德军形成对峙。此后陆续有被打散的士兵加入防守,而德军也一再发起进攻,双方互有损耗,过程中构建起敌我双雄对决的模式。再加上一个独守孤楼的美女,掺入与六名军人暧昧不清的情感,便构成了《斯大林格勒》的全部情节架构。这样的剧情明显借鉴了斯大林格勒“巴普洛夫大楼”故事。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顽强抵抗数倍于己的德军。在战争最为胶着的阶段,这栋大楼甚至成为苏联抗击德国的精神堡垒。大楼的红军击退了德军无数次进攻,一直坚守到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军集团被消灭。如此振奋人心的故事,无疑是最适合好莱坞式战争英雄题材的蓝本。但到底是制作经费的掣肘,抑或导演叙事的失当,电影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并不如预期。这样的题材与俄罗斯的制作背景,电影想要动员的,显然不是那些文艺向的女性观众。在关于《斯大林格勒》电影的叙述中,有几个关键词最吸引男人:二战、俄罗斯、战斗民族、斯大林格勒战役。尽管有IMAX3D的噱头,但是显然粗砺、直接、干脆的镜头更能满足那些想要一睹凶悍真实战斗场面的汉子们。电影的开篇的确也给予了观众足够刺激,夜渡偷袭失败后,燃烧着的红军士兵从地平线上冲出,扭曲的表情伴随着怒吼冲向德军防线。在高速摄影的镜头里,最为残酷的画面被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是奠定整个故事的铺陈,也是预先便注定的失败一战。可是电影所能给予的惊喜,也就仅此而已。两个小时的篇幅里,太多时间用来描写角色们的状态与那些细枝末节的情感。战斗民族的汉子们仿佛都成为了话痨,絮絮叨叨地对话加上失职的翻译几乎让我一半时间都在揣测角色的真实动机到底为何。而本应你死我活的交战双方似乎是偶尔心血来潮才想要上去打一场。更多的时间里,他们愿意以各种符合本民族文化的方式各自谈人生和泡妞,又或者享受那似乎有些狼狈却又慵懒的闲暇时光。而在经历了飞机扫射的大场面后,电影的整个叙事环境便几乎固守在了有限的广场一周。大量的内景戏,想必也是预算限制,搭建的一比一场景实在费钱,电影便做成大一号的情景剧场。而导演对慢镜头的滥用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似乎成为俄罗斯商业电影比肩印度电影歌舞桥段的诡异存在,开枪慢镜头,拼刺慢镜头,杀人慢镜头,连被杀也是慢镜头。本来就不够丰富的战斗戏份因为甚至要打上一半的折扣。这些慢镜头一方面让剧中的角色已经无限接近于史诗英雄,但另外一方面也让人的热情被那些缓慢的动作、低沉的延声拖到了谷底。而电影最大的问题甚至还不在于此。电影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军人的对话,甚至对于反派那诡异的爱情也毫不吝惜笔墨,却到最后也没能把几个主要的角色的性格描写清楚。以相对封闭的空间来叙述这样一个攻与守的故事,从情节的完整性上算是有了交待。然而对于多数观众而言,他们要看的是“斯大林格勒”,本片所描写的战斗当然也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时间里,故事与二战的背景是割裂的,甚至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本身也联系甚少。导演既没有说清楚孤军据守大楼的战略意义,更缺乏纵深上小格局与大背景的交待。战斗脱离了战役,而战役离开了时代,士兵们如同被架空到了另一个空间,有时连战斗的理由都需要画外音进行补充。而到了最后,这些军人甚至将情绪的爆发都不约而同地归系在了女人身上。这样的小家子格局,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是出自战斗民族的视野。而仅就格局观而言,无论是《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甚至《太极旗飘扬》,都要胜过太多。当然,客观地说,以硬指标而言,俄罗斯的电影工业制作水准已经相当出色,其也成为可与中国市场分庭抗礼的另一大海外票仓。与中国一样,俄罗斯也在尝试着将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与本土题材进行有效结合,而在题材的丰富性与尺度的开放上,俄罗斯已经走在了前面。当然,《斯大林格勒》的问题却在于过份依赖于模式化的套路,反而丢失了风格。没有了需要大声呐喊的主义,却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如何面对历史的遗产,如何评价苏联的影响,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上更多的观众去了解和接受,俄罗斯的电影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S:1、引进版有被剪的痕迹,应该是观众们最喜闻乐见的裸露镜头。2、字幕翻译完全是灾难,本来就文化隔阂,又不像英文还可以自己听听,各种逻辑不清各种断句碎词,竟然还有错别字!听说又是“中国最强翻译”贾秀琰作品,原来如此。3、根本不是3D拍摄,转制效果也不如人意,一言以蔽之——假3D。4、电影创下俄罗斯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5、饰演反派一号的
托马斯·克莱舒曼算是纳粹专业户了。6、是我个人问题么?怎么觉得女一号有点人尽可夫的浪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