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死,彻骨的冷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0:38:33人气:0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

视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状态年代:1972

主演安德烈·马尔蒂诺夫伊琳娜·多尔加诺娃伊莲娜·德罗佩科叶卡捷琳娜·马尔科娃更新时间:2015-09-15 15:41:57

本片根据鲍瓦西里耶夫于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 影片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全苏电影节大奖,1975年又获列宁奖金。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一个排的四联装高射炮的炮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一天,班长丽达在不远的树林里发现了空降的德军。瓦斯柯夫带领一支小分队去搜查敌军,成员包括丽萨、迦尔卡、丽达、索妮娅、冉妮娅五个姑娘。队员们英勇牺牲了,…

我至今记得我大二的几天看那本并不太厚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体验,看到最后是一个下午,我竟然也看的眼泪直流,我庆幸那天宿舍里正好没人,否则,在一屋男生的环境下,我铁定要自我角色设定的男儿不流泪,那该错过多么纯净的一次心灵体验。如今,看了这部同样优秀的改编电影,我还是感到一阵感动和心痛,五个正值青春的少女死于战争,她们离去,留下静静的黎明和我对战争的痛苦印象。本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潮气蓬勃,妙趣横生,一群女兵让男性准尉目瞪口呆,她们的青春活力在这一部分表现的淋漓尽致。那少女的欢声笑语,她们舞会上的高歌和舞蹈,还有洗澡时的打趣逗闹都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而实际上,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记忆和憧憬,有些记忆还很痛苦,有些憧憬还很苦涩。本片总体是部黑白片,但是当姑娘们回忆和遐想时,却是彩色的影像,那么如梦如幻,有少女对爱人的怀念,有少女对暗恋者矛盾的心思,有对死去丈夫和不在身边孩子的思念……这份纯净的情愫都被战争打断,彩色的梦突然间就转向黑白的画面,他们身着军装,手拿武器,随时准备着投入与德寇的战斗。这种彩色与黑白的对比感很强烈,让人感叹战争对人命运的摧残,它深深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是本片带给我的第一层次的悲剧感,纵然有那少女的欢声笑语,却在笑声中埋藏了各自的伤感。在第二部分,悲剧感被上升了,因为接下来是生命被直接剥夺,从准尉带着五名女战士进入森林侦察开始,我看到了姑娘们一个个倒下。她,在前往驻地报信的途中,被沼泽吞没;她,只是想帮好心的准尉去拿下他心爱的烟袋,却一声惨叫后死去;她,在惊慌中突然从隐藏的地方奔跑,被德寇击毙,死前高喊着“妈妈!”;她,为了掩护战友,唱着歌儿将敌人引开,打完子弹又扔石头,最后仰面倒在弹雨下;她,身负重伤,虚弱的等待死亡,死前她对准尉说,“吻我一下”,之后离去侦察的准尉听到一声枪响。死亡逐一上演,悲剧层层递进,我还记得当时看小说时,多么着急,希望赶快看到转折,看到剩下的女战士和准尉赶快发飙干掉敌人,或者突然支援来到,但是,没有这样的大团圆转折,没有,五个女孩儿就这样死去,让我感到跌入冰窖般的彻骨之冷。而准尉,这个善良的男人,带着内疚与愤怒,与德寇血拼,我喜欢那个镜头,准尉坚毅的在森林中向敌人的驻地奔去,我那时也融入剧中,带着悲伤与愤怒,随着准尉而行。这一个和五个,男人和女人,共同表现着二战时俄罗斯的苦难,表现着那些勇士们的牺牲和坚强,正如《集结号》的宣传语所说,“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很多年后,准尉来到少女们牺牲的地方,百感交集,脑中还是那五个鲜活的面孔。这部电影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它有着大大的“人”字,它集中在人的命运上,所以尽管表现的有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却不是那种打上深深时代烙印的主旋律电影。是片中“人”的牺牲让我深受感动,也对那吃人的战争深感愤怒,而随之而来的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对祖国的热爱也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来,根本不需要刻意的雕琢。正如片中,准尉对当时尚未牺牲的两个女战士说:“坚守,不能坚守也要坚守,这里没有德寇的地盘,因为,我们身后是俄罗斯,简单地说是祖国”,是的,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只有拿起枪抗争,因为当黎明的寂静不再是被鸡鸣划破,而是被炮火打破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五个少女的人生猝然结束,这实在是人间大悲,它应该被后人记忆,同时更加珍视生活的这份宁静!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dd04d800b1db5816738b653d.html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