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独特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7:11:41人气:1
初次看这部片子,还是在上世纪末,当时为之惊诧:居然还有和梦里所见的一样的电影场景,太似曾相识了,这导演太牛X了!不少人和我一样,都是大院男孩。小时候就喜欢枪炮和废墟,梦想着在废墟里找出各种弹片和财宝出来。当片子里的孩子王捧出一个炮弹来时,真是惊掉了下巴:哇噻,我当时只不过才搜集了个去掉引信的迫击炮弹而已。居然这小子还敢把子弹夹住了打底火发射,真是胆大包天啊!我还以为自己小时候够胡闹了,现在才知道当年实在很山寨!此外,说脏话、砸东西,确实是每个大院男孩的必修课,这片子就是为我们拍的啊! 本片,主人公是比利,一切视角都出自于他。比利就是布尔曼导演的化身,这部片子就是根据布尔曼的亲身经历拍出来的,怪不得这么真实。 影片拍得很细腻、自然,只看一次的人体会不到这一点。我做字幕,前后看了不下十遍,还是一点儿都不腻。 补充一些简介里没说的细节,供各位观众品位: 一、影片是由不同的场景组成(小故事),每一个片段都堪称经典。一般观众只注意到这些相对独立的小场景,而忽视了之间的微妙联系,所以建议多看几遍。 二、关于主角。主人公是比利,但是别忘了其他人,这里出现的每一个有名字的角色都是主人公。比如鲍林,那个轰炸中妈妈被炸死了的女孩儿。很多观众把她错认为比利的姐姐多恩,以至于发表影评说比利和姐姐之间关系微妙。鲍林是战争的最典型受害者,她妈妈死了,她游荡在玫瑰山大道……。影片用几个镜头来描写她: 1.她妈妈死了,孩子们只知道传播消息,而她羞于此,如同比利不喜欢他妈妈从去澳大利亚的车站把他拉回来,以及不喜欢邻居在他家被烧毁后的围观一样。 2.她游荡到男孩子的地盘,为了一点首饰而放弃尊严,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也许是因丧失家庭约束而失去信念。 3.比利在向妹妹吹嘘时说他和鲍林有一腿,可惜这只是比利的幻想,他没这胆子,连看都不敢,并且被小宝宝戳穿。 4.比利在女士们挑选更衣时,被女孩子揪住,被当作小偷和小男人又打又亲时,鲍林就在其中。 5.比利家烧掉后,比利在门口哀叹他的铅兵时,安慰他的不是姐姐多恩,而是鲍林。此时,他们才真正同病相怜。你们说,鲍林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吗? 三、关于片性质。这是一部战争片、儿童片,估计99%的观众都会这么认为。其实它不是,它是生活片,甚至是爱情片,战争只是它的背景。自从国产影片无爱不成戏以来,观众很难接受没有爱情的影片,而这部影片却把爱情巧妙、细腻地隐藏了起来,润物细无声。 1.最直白的是比利姐姐多恩的爱情:先是对德国飞行员大抛媚眼,再是爱上了法国下士,并未婚先孕,把她老妈折磨得要死。所以说本片中孩子的乖巧程度是和年龄成反比的。 2.比利妈妈和她丈夫的朋友麦克的旧爱复萌也很巧妙。缠绵又不违反伦理,特别温馨。其中还突出了男女不同的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比如在从海滩回家的路上,优雅回忆用等啊等啊来表明对麦克的期待,而麦克用牺牲自己的感情来成全优雅,让她有更好的生活,这就是男女对至爱的态度,至今仍令人怀念和扼腕。再是麦克送优雅一家回外公那里住,优雅给麦克轻轻地插上一束花,然后说:“要是没有你我该怎么办?”多感性啊!而麦克回:“也许房子不会烧掉”,多理性啊!优雅的笑容一下没了,心里肯定怪麦克这个呆头鹅不会听话。当然,理性的麦克虽然自己的老婆和别人跑了,但是肯定不会乘人之危抢别人的妻子。而且他的理性就是她老婆跑掉的直接原因,因为他心里还有优雅,再加上这个女人们最恨的理性(即不解风情),所以被妻子认为“爱得还不够”(莫莉的留言),典型的老实男人。不说了,再深入我就要成乐嘉了。 3.还有就是外公乔治的爱情观。影片中成对出现的莫过于老两口,而这老头居然每年都会嚷嚷着为昔日的老情人们祝酒,那个名单哦,长得直让我等少男流口水。而慈祥的外婆在这种时候也忍不住了,先是拔腿就走,后是在教堂里大骂“婊子”。看来,这个外婆才真正厉害,能够把那些情敌统统打翻,把老色鬼抢过来,并把这个老顽固镇住。难怪后来老头说他四个女儿都是没用的饭桶,看来,老太婆在老头眼里还是十分完美的,连四个女儿也没得比。 四、关于角色的连贯性。最突出的就是多恩的恋人:法国小伙子布鲁斯,热情而有幽默感,和古板的英国人明显不同。先是在舞场说破了多恩的假长筒袜,招来一巴掌,居然还娇嗔“兄弟们救我。这个女人打我。”然后是被多恩介绍给老爸时,假装果酱有毒,倒地装死,博全家一笑。第三是在全家庄重地举行年度仪式时,在窗外大肆搞怪。最后是违纪出来找多恩,被任性的多恩一浆打入水底后居然偷偷潜到船的另一边,等多恩急得后悔时再冒回来大捞感情资本。看来只有这个滑头老兄才能镇住任性的姐姐多恩,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五、关于戏中戏。本片小故事颇多,那只是一般的戏中戏。高层次的应该说是那个是非之物——长筒袜和感情之物——板球。 先说长筒袜,显然当时这个属于成人服装,多恩还没有,就画一个在腿上参加舞会,居然被滑头布鲁斯说破,一气之下肯定去搞了一个真的穿上,在多恩和布鲁斯在废墟嘿咻时可以看到。这长筒袜就如同巩俐的胸脯一样惹事,像一个馒头引发了一场血案一样引发了一场战争中的非战争性火灾(这东西会摩擦起电,曾炸翻过医院的高压氧舱)。 再说板球,开始是比利父子俩的感情纽带,父亲给儿子留下的不是什么战争意识和复仇心理,而是这个板球秘笈。谁说壮志凌云的老爸没有凡人的性格呢?后来板球又成为比利老爸和外公和解的钥匙。当然,外公有算计女婿的小心眼在其中。所以,板球是这三代男人的共同情感纽带,而战争是联系那群小孩子们的纽带,一横一纵之间,显出了导演的功力。 六、关于主题。这部片子主题很多:战争、爱情、亲情、娱乐、时代……,还有一个就是教育。学校在片子中成了反面角色,希特勒被孩子们当作救世主。这是什么?战争是灾难?不,对孩子们来说,战争是救赎,战争是快乐。战争把他们从教会学校解放出来,恢复了自然天性。这一点和憨豆先生的关门大作《憨豆先生的假期》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的战争片就如同憨豆假期中那个大导演的奥斯卡片一样,深沉、郁闷、窒息,把观众拖入泥潭。而这部影片就如同憨豆的搞笑DV,把气氛恢复回来,让人们回到自然。孩子们需要教育吗?当然,但不是那种教会式刻板教育,那种学校里,校长和老师就像国王和王后,孩子们就像造反的小奴隶。当外公在车里大骂这该死的教育制度时,我们这些过来人真是心情舒畅啊!感谢布尔曼!让童贞得以实现,让世界不再刻板,让家庭充满温馨。谢谢!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