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跳舞不打仗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7:29:19人气:0
狐步舞

视频狐步舞状态:HD1280高清中字版年代:2017

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齐莎拉·阿德勒尤纳通·希雷希拉·哈斯更新时间:2020-08-06 19:17:34

以色列军人敲开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门,宣布他们的士兵儿子阵亡,妻子晕倒,丈夫陷入无处躲避、只有依靠自残来发泄的悲痛中,夫妻俩伤心欲绝,方寸大乱,正在接受现实、安排葬礼的时候,军方又发来通知,刚才通知错了家庭,牺牲的另一个和他们儿子同名同姓的战士。悲极生乐,父亲却没有彻底放心,动用关系让军方赶紧把自己儿子从边境撤回来。没想到,回家途中又生变数,然而事情却又一波三…

有关「宿命」这一主题的电影有很多,且多从叙事结构入手。最常见的,是「多线平行叙事」的结构。比如:《两杆大烟枪》《11:14》《疯狂的石头》,以及近些年的几部国产片《情况不妙》《心迷宫》《追凶者也》……此类电影通常有几条并行的支线,相当于用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而宿命的主题,是通过制造各支线人物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实现的。等于是把观众置于「全知」的上帝视角,来静观与玩味剧中人的「无知」,最后生出一种“唉,这就是命”的感慨。还有一种结构也很常见,即「重复穿越结构」。代表影片有:《土拨鼠之日》《死神来了》《恐怖游轮》《蝴蝶效应》《时空恋旅人》……这类电影的主人公,往往具备「穿越回过去」的超能力。他们寄希望于改变过去,进而解决当下的困境。可结局往往是:他们发现命运很难改变,甚至会越改越糟,于是放弃超能力,坦然接受命运。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电影《狐步舞》,同样是通过「结构设计」来表达宿命的主题,却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先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剧情:一个年轻的士兵乔纳森,有传言说他已经战死,实际上他还活着,可最终,他还是死了。整部影片,就讲了这么一个荒谬的故事。假死、真活、假活、真死……乔纳森滑出优雅的舞步,以「真的死亡」回应了「死的传闻」。于是,本已取消的葬礼,又如期举行;本已转忧为喜的父母,重又坠入深渊。故事的结局,只是故事开始的重演,一切又回到了原点。是的,这个「重回原点」的结构,正是《狐步舞》的核心。正如影片中主角们不断重复的舞蹈: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后、向右……无论他们怎样舞动,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他们只是在不停地画圆,以为自己掌控一切,实际却被一双无形的手牵引,完成着既定的动作。这双无形的手,还有另一个名字——宿命。导演塞缪尔·毛茨,实际就是在用整部电影,跳一场宿命之舞。这一「重回原点」的圆形结构,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最显而易见的,是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圆形道具」,以最直观的形态,印证着这一结构的主题性。比如:圆桌、咖啡杯、客厅的圆形镜子、拱形的长廊、望远镜及境内的圆形视野、群鸟飞行的轨迹、罐头、啤酒易拉罐、亡者的蛋糕……这些道具,要么在颜色上十分醒目,直戳眼球;要么在叙事上承担着重要作用,成为宿命的帮凶……其次,导演用影片空间的转换,也完成了这段宿命的舞步。影片一共五个段落,前后两小段,加主体三大段,分别是五个空间。整个空间转换,从「汽车行驶在沙漠中的镜头」开始,随后进入主体段落,先是「迈克夫妇的家」,然后来到儿子乔纳森所在的「沙漠中的哨所」,再回到「迈克夫妇的家」,最后又回到「沙漠行车的段落」。五步,五个空间,最终回到影片开始的那条宿命之路,并揭晓故事的结局。且在空间造型上,迈克夫妇家的逼仄、压抑,与沙漠的辽阔、未知,刚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位。象征着主人公无法冲破困境,终将回到宿命的窠臼,等待命运的审判。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整部影片在叙事逻辑上,也遵循着「重回原点」的结构。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在跳舞。父亲迈克,跳的是「失控」之舞。导致他失控的,是儿子的死而复生。军官们带来儿子的死讯,迈克从克制到绝望,渐渐接受现实。可突然间,事情逆转:儿子并没有死,死的是另一个同名的士兵。从悲痛到狂喜的巨大落差,使得迈克彻底失控。他不顾劝阻,执意要儿子马上回家。不想儿子却在回家途中发生意外,车祸身亡。这实在是所有悲剧中,最宿命的一种。一个人,为避免一场灾难做出努力,最后恰恰是他所做的努力,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迈克从绝望中走出,又回到绝望,只得再一次接受儿子的死亡。儿子乔纳森,跳的是「失衡」之舞。他所在沙漠里的兵营,由于深陷泥沙,向一侧倾斜。预示着士兵们的生活,正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可能崩盘。这些士兵的日常,极为无聊,整日看守路障,检查过往车辆,还要为骆驼放行。可越是静默的空气,越是危机四伏。战士们紧绷的神经,伺机寻找着一切爆发的出口。终于,因为一次无端的误会,乔纳森失手射杀了数位平民。事情被军方很快地掩盖下去,一切恢复平静。最终,乔纳森在回家路上,死于意外。多么诡异的舞步:先是被误认为死亡,结果不但没死,还杀了人,虽然没有因此偿命,但还是在极其偶然的意外中,丧了命。乔纳森的遭遇,是战场的荒谬,更是人生的荒谬。母亲达芙娜,跳的是「失去」之舞。当军官们带来儿子的死讯,这位母亲当即昏倒在地。醒来时,她以为自己已经躲过了丧子之痛,可是宿命难逃,她最后还是失去了儿子。其实,达芙娜的舞蹈,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那时,达芙娜刚刚怀孕,还没有做好要孩子的准备,若不是迈克的一再坚持,她甚至不会生下乔纳森。最终,命运留下了这个婴儿,却夺走了一个20岁的青年。迟到了20年,达芙娜的舞步才终于完成。达芙娜说:“生孩子的喜悦是一时的,可失去他的痛苦却永远不会消失。”至此,三位主角的独舞,都已完成。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悲剧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这段宿命之舞,绝不止一个八拍,而是会一直跳下去,一圈又一圈。正如父亲迈克,他在儿时偷了家里珍贵的希伯来圣经,换回了一本色情杂志,导致母亲的崩溃发疯。这成了他一生的伤疤。长大后,他做了军官。在一次行军中,鬼使神差地,他让后面的兄弟们先走,结果没多远,就遭遇了地雷,伤亡惨重。这是他故意为之的吗?还是命运的玩笑?没有人能说清。不久后,妻子怀孕,迈克的人生又重燃起了希望。他觉得这个新生儿,是上帝赐予他的救赎机会。于是他说服妻子,生下了孩子。结局怎么样呢?兜兜转转二十年,他还是间接地害死了自己的儿子。看到了吧。命运就是这样无情。无论他是有意地做了坏事,还是无意地做了坏事,甚至是积极做出努力,都没有跳出那吊诡的圆圈。狐步舞的宗旨,就是无休止地跳下去。一次次迈步,一次次回到原地,再一次次奔赴新的宿命。这段宿命之舞,还会继续传承下去,被一代又一代人跳起。就像那本用希伯来圣经换回的色情杂志,仍要作为儿子参军的纪念,流传下去;就像乔纳森在漫画中记录的那一页真相,已被不知情的母亲撕下,贴在客厅的冰箱上,成为这个家庭永久的伤痕;就像迈克和达芙娜因丧子之痛而自残,在手背上留下伤疤。一次是儿子假死时留下的,一次是儿子真死后留下的,它们就像一对烙印,铭刻着人世的荒谬。生生不息,宿命之轮从未停止。影片最后,迈克在镜头前跳起哀伤的舞步: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向后、向右……达芙娜站起身来,加入了他的舞蹈。两个人相拥而舞,带着伤痕的手,叠在一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悬在他们头顶上的那根隐形的丝线。那不是救他们逃出地狱的绳索,而只是操纵他们命运的牵引线。被谁操纵?不知道,或不存在,那只是一种完全随机又无法预知的力量。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抱紧你能够抱紧的,然后,尽情舞蹈吧。本文版权归作者子戈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