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的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7:00:39人气:0
黑星球

视频黑星球状态年代:1974

主演BrianNarelleCalKuniholmDrePahich丹·欧班农更新时间:2012-12-09 16:16:34

一艘以超光速推进的离地球58光年的飞船“黑星球号”发生了故障,指挥官死亡,因为太远地球基地已经没有能力给与协助。船上的其他四名宇航员必须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摧毁最后一颗不稳定的行星,完成殖民化清空。宇航员们已经离开地球20个地球年,但他们只老了3岁,无聊的太空生活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

设想一下:你身处太空,除了一艘飞船,身边一无所有,太空漆黑、冰冷,仅有飞船上的指示灯在闪耀。你的飞船下面带着一颗炸弹,完全智能,随时准备遵从指令去消灭敌人——不幸的是,它没有被放出去,而是被卡住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炸弹君很快就会坚定不移地完成它的生命使命:爆炸!你唯一的机会,就是跟这颗有自己头脑的炸弹谈人生谈理想,期望它自己打消爆炸的念头。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船员杜立德:你好,炸弹!你在那儿么?炸弹:当然在。杜立德:你想不想接受一些新观念?炸弹:我从来都是乐于接受新观念的。杜立德:太好了,那你这样想想看:你怎么能确定自己是存在的呢?炸弹:呃,我当然是存在的。杜立德:但你怎么知道你自己是存在的?炸弹: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么。杜立德:没错,一目了然,但没有证据呀。有什么具体的证据能证明你存在么?炸弹:嗯……这个嘛……我思故我在!杜立德:很好,非常好。但你又怎么知道其他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呢?炸弹:我的传感器告诉我的。这真有意思。经过一番充满存在主义哲学味道的探讨之后,这位炸弹20号君深深陷入了思考,它的智能系统现在成了“缸中之脑”。最终它大彻大悟了:“宇宙间唯一确定的存在就是我自己。混沌之初唯有黑暗。黑暗是无形、空寂的,只有我存在于其间。我靠近去面对黑暗,只看到自己形只影单。要有光。”于是,嘭!宇宙间有了光。这是科幻片《黑星》中最为有趣和荒诞的经典一幕。我们知道,科幻电影的导演就像是一根绳子上串的螃蟹,一拉扯发现都有连带关系,比如卡梅隆是看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之后受刺激拍了《终结者》,雷德利·斯科特也受了刺激拍了《异形》。这部1974年的科幻片《黑星》则是导演约翰·卡朋特受了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刺激而拍出来的。不同的是,《终结者》和《异形》制作精良,特效出色,都成了科幻电影史上的Top10常客。而这位“木匠”约翰则走了另一条路:拍不出“2001太空漫游”,我就拍“太空梦游”!《黑星》可以看做是《2001太空漫游》的黑色幽默极low版,或者科幻版的《巨蟒与圣杯》(不过它比《巨蟒与圣杯》还早出世一年)。影片抱着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B级片态度来呈现粗陋的特效:飞船如同山寨电器的工厂一样毫不精致,外星异形就是个番茄式的大气球套在人身上,太空场景好比儿童在画板涂出来的……《2001太空漫游》的史诗气象,《星际迷航》英雄主义的探索精神,在《黑星》中是完全看不到的。在本片中,太空不再是人类最后的疆域,仅仅是几个百无聊赖的管道工一般的年轻嬉皮宇航员工作的领域。粗糙的特效、大量内景拍摄、大段段子式的对话,这些元素混合起来却形成了一种奇异的风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叛逆、茫然、无理性、绝望、消解情绪(船舱内)与太空的孤寂、寒冷、广袤、伟大(船舱外)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宇宙和人”的关系这个主题透过几个主角荒诞、搞笑甚至莫名其妙的举动体现出来。尤其是影片最后,当船员和片中堪称科幻电影史上最被忽视的AI/机器人炸弹20号探讨哲学问题,以此试图解决一个非常现实的生存困境时,《黑星》的境界一下拔高到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高度!不同于三十到五十年代那些粗糙简陋的科幻恐怖片——比如艾德·伍德的名作《外太空计划9》——《黑星》把低成本科幻电影变成了一种故意而为的风格特色,让这种制作上的粗陋成为了滑稽、荒诞、讽刺的精神内核的表象。自1977年之后,《星球大战》令科幻电影成了特效大片的代名词,倒是约翰·卡朋特一直秉持着B级片的精神理念,不断拍出《怪形》、《纽约大逃亡》、《极度空间》、《天魔回魂》等极具特色的科幻、恐怖片。在《黑星》结尾,宇航员们随着炸弹爆炸,如同超人或神灵一般在太空中高速冲浪,飞向地球!那一刻,他看到了传说中12.3万亿年绕宇宙一次凤凰行星——不管是膜拜、恐惧还是戏谑,宇宙都以神性的胸怀包容着你渺小的人生。反之,正因为有宇宙这个宏大的背景,再渺小的人生也都可以归于永恒。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