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梦](https://static.sqjxzz.com.cn/Uploads/vod/2012-09/50488157dd409.jpg)
视频:悲梦状态:DVD年代:2008
主演:小田切让李奈映朴智娥张美姬更新时间:2018-11-10 20:41:07
镇(小田切让饰)在梦中看见了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醒来后他根据模糊的记忆到梦里的地方,眼前的状况让他惊呆了,原来真的和自己的梦一模一样: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逃走不知所踪。警察来到疑犯,一个名叫“兰”(李娜英饰)的女人家中,将正在睡梦中的她逮捕。兰坚决不承认自己是交通事故的肇事者,之后才知道她患有严重的梦游症,发作的时候俨然分裂出另一个人格,做过了什么事情在醒后就…
木卫二关于此片的评论,令人遗憾.我不想在他的帖子上去增加他的人气,于是单独成篇,写些个人浅见.他并没有理解影片的内涵而仅从表面逻辑就断定是烂片,不仅武断,而且无知.让我想起一句话:无知的人往往嚷的声音最大. 宗教和科学的功能不同,宗教是给人精神慰藉,科学是解释现实生活.用日常逻辑解释宗教,打个比方来说,好像解剖一个人的尸体并未发现一个叫做思想的器官,于是便断定思想不存在.如果认为宗教仅是一种倡导生死轮回的迷信,自然无法理解宗教背后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在我的理解当中,这部影片实质上的精髓是"黑白同色".黑与白并无本质区别,正如对与错,好与坏,爱与恨都并非一定,而是视角不同使然.片中男女主角其实遭遇相同的感情经历,同样难以忘记过去的感情,但态度和表现却不相同.男主角压抑了自己的恨,而女主角压抑了自己的爱,两人都未正视自己的潜意识.正如心理治疗师所说:你的快乐是她的恐惧,你们两人是一体.如果两人能够结合一体,正视自己压抑的部分,两个人都会痊愈.正如那场令我感动的戏,男女主角在寺庙失散后,通过彼此的联系而找到了对方.四个人在芦苇地的那场戏,也许寓意了一种精神层面的透彻,男女主角站和观众一起站在超然的立场看待过去的感情,于是理解了过去的感情,也理解了现在的彼此. 寺院中的部分,是整个影片中最温情的部分,两个人的和谐与平静,失散后找到彼此的温暖,让一开始就带有恐怖色彩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联系带有一丝温情的色彩.但这依然是短暂的,在男主角潜意识中的恨,终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注定了影片的悲剧.也许最后女主角幻化为蝴蝶,会最终化解男主角的恨,也许女主角的牺牲让两人或者说黑与白终于同一. 从影片叙事风格上来说,这部影片具有明显的散文诗的风格,并不适合用现实主义的叙事逻辑去解释,而这也正是金基德为我所欣赏的风格.金基德并不是情节取胜的导演,也不着重构筑人物关系.在我看来观赏金基德的影片,是在导演营造的美好的视觉体验中体会导演所要表达的内涵与哲学.如果从这种意图看,人物只是必要的人物,甚至在<悲梦>中,人物只是一个符号,谁是谁并无关键意义的区别,不需要邻居,也不需要朋友,因为和主题没有任何的关系.导演的这种极简主义的人物设置恰恰把观者的视点集中在了浓墨重彩的"黑白同色"上. 金基德影片的视觉体验也是一个突出的地方.<悲梦>故事发生的
镇子中,狭窄的街巷,中国式古典建筑,男女主人公的家居装饰包括双方的职业设置,还有佛教寺院以及佛教意象的出现,都具有超越现实的美感,符合影片散文诗的风格,除了体现导演的哲学倾向,还是导演审美情趣的体现.审美情趣毕竟是主观的东西,美与不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接受并且欣赏这样的风格. 以上仅为我个人对影片的理解和感受,而对于蕴含哲理意味的作品的理解,每个人因为个人经历/价值观和信仰的不同会有不同角度和不同理解.最后一点个人意见是,对于这样的影片不要用懂与不懂来界定,谁也不是导演肚子里的蛔虫,无论理解多少,只要给自己带来了审美感受,引起了自己对于生命主题的思考,那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