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往不胜的星际殖民者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1:43:12人气:0
宝贝奇太空历险

视频宝贝奇太空历险状态年代:2009

主演保罗·曼迪维克多·伦丁亚当·威斯特更新时间:2012-09-07 13:22:13

本片的创意来自丹尼尔笛福的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科幻片中的宇宙飞船指挥官克里斯德莱波遭遇了相似的命运,但是他并非被困在荒岛上,这个大英雄漂流到了火星。在这个荒凉的星球上,他必须设法呼吸、找到水源和食物。过了一段日子后,克里斯遇到了另一个人类”星期五”,他刚从另一个外星球逃脱他的奴隶生活。两人找到沟通方式后,很快就建立起友谊,并合作在艰困的环境下生存-…

1964年,距离肯尼迪宣布美国开展登月计划只过去三年,阿波罗计划还远远不到将载人飞行器送上月球轨道的能力,好莱坞已经迫不及待的跨越了地月系的狭隘视野,将美利坚式的殖民主义触手伸到了最有可能成为我们下一个家园的星球。影片改编自大众熟知的《鲁宾逊漂流记》,将逆境求生的故事搬到火星,既注入了新意和看点,又顺应了五,六十年代美国的B级科幻大潮,得以在银幕上展现当时观众喜闻乐见的幻想特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作因角色稀少带来的沉闷。宇航员德雷普为躲避陨石而坠落火星,同伴死亡,环境陌生,只有宠物猴子与他相依为伴,随着“星期五”的出现和外星袭击者的降临,生存成了愈发艰难的任务。本片骨子里还是那个古老的荒野求生故事,这个科幻版本并不求助玄奥的高科技道具,求生细节散发出亲切的草根气息。山洞蔽体,聚光取火,省吃俭用,自言自语解闷,放在地球一样适用。只有牙膏状的食物,以及氧气问题的小小困扰,提醒观众主角身处火星的事实。有趣的是,德雷普面临水源食物问题屡屡挠头无良策,活泼可人的猴子却早已解决这一难题并将主角蒙在鼓里,一种对比双方求生能力的微妙反讽,某种程度上为四年后的《人猿星球》做了个小预告。主角喂食猴子,反被咬了一口,他恨恨的说道:“你进化的真像人,连恩将仇报这套都学会了!”与《人猿星球》中那句经典的“你们这些肮脏的猿猴!”一样,都是对达尔文所开的玩笑。倒是那个别出心裁的沙漏闹钟,足以令观众莞尔,为人类智慧扳回一局。相较于衣食住行的考究细节,对于火星世界描绘的想当然则让今天的观众哑然失笑。但考虑到影片拍摄时,月球还是人类尚未踏足的神秘之域,更何况百倍之遥的火星。主创采用的是著名天文学家珀西瓦尔•罗威尔对火星的描绘,与事实相去甚远在所难免。即使60年代已有火星探测器诞生,以当时的电影科技,要想重现火星上与地球迥然相异的重力,温差,风暴和各种极端气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反倒是本片这样的“戏说”既能满足娱乐性,又提供恰如其分的科幻感。同样的,被数码画面惯坏了眼睛的观众也很难适应片中古旧的太空和火星特效,但那些呼啸而过的陨石和飞船,遮天蔽日的烟尘,汹涌喷发的岩浆,呼啸凛冽的暴风雪,以及外星飞船威力强大的激光武器,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大场面,视觉体验不亚于今天的《阿凡达》。50年代流行的B级科幻片大多以定格拍摄和微塑模型制作特效,限于技术瓶颈现象严重,而本片采用手绘动画和胶片合成,虽然在今天看来依然破绽百出,却比50年代大量粗制滥造的特效场面进步和精良的多。当时彩色胶片尚未占据主导,若以黑白拍摄,合成场面不易露出破绽,但黑白影像对于光线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教人瞧出片中大量开阔的外景,实际是摄影棚中搭景的事实。加上本片并非冷战后流行的科幻惊悚片,而是饶富趣味的冒险片,在格调上也与彩色胶片更为相得益彰。被孤身置于人迹罕至的火星,联络中断,生存资源紧缺,没有同伴,娱乐匮乏,一旦生了病,最近的医院“距离这里有八个月路程”,装满补给的太空梭早已耗尽能源,机械的绕着火星一圈圈公转,每天看到它从头顶掠过,可望不可及的无助引发万分焦虑。置身如此极端和无望,疯狂是迟早的事,德雷普能够在物质上与大自然搏斗中取得胜利,他的神经却未必能坚持同样久。他冒着缺氧而死的危险拯救宠物猴,只为了能有个伴;他在池塘孩童般的玩耍来忘记寂寞;他“兴致盎然”的计划着下一次大探险;他自制乐器“欢乐”的边弹边唱,虽然那“音乐”立刻使猴子捂住了耳朵;他听到岩石间自己的回声,竟要与它对话,得不到预期的回应时几乎抓了狂……任谁都能看出,这个外表强悍的家伙,神经已经迅速崩溃,直到那个迷离之夜半梦半醒间的一场“死而复生”的幻觉,终于使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德雷普最后沮丧而无奈的承认,当你真的身处外星绝境,之前任何严苛的宇航训练都成了小儿科。本片在那个美苏太空竞赛如火如荼的年代推出,对当时的民众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一种“放之于宇宙而皆准”的大美利坚殖民主义的胜利。一次意外中,德雷普拯救了一个遭到同族追杀的外星人“星期五”,后者顺理成章的成为他的仆人,经过短暂的磨合,以及共患难的逃亡,两人逐渐产生兄弟和战友般的情谊,但主仆身份从未打破。论智商,“星期五”仅用几个月就学成足以交流的英语,绝不亚于地球人类;论体力,“星期五”身体强壮,长途跋涉中不拖德雷普的后腿;论辈分,“星期五”具有“七十八岁”高龄,作为德雷普的父辈绰绰有余。尽管如此,“星期五”的仆人身份却在影片中被表现的理所当然,他屡次甘冒大险拯救德雷普生命,甚至主动牺牲自己的补给,观众却很容易认同这是一种仆人的忠诚。片中德雷普随口称呼“星期五”为“buddy”,然后又不得不面对“星期五”的茫然,对他解释“这是兄弟的一种说法”。与全片的调调对比,这样刻意的处理像极了欲盖弥彰。也许是为了进一步淡化这种殖民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和主宰的优越立场,“星期五”的造型被设计成类似法老时代古埃及奴隶的模样,并通过视频点出他在外星球被奴役的事实,从而在视觉上造成一个先声夺人的“奴隶”印象,给观众心理制造一个缓冲,令之后主仆关系的确立更为水到渠成。这又是电影人的一个诡计,它的效果惊人的有效。意识形态有时就像植入广告,需要无孔不入的宣传,但只有这般不经意间获得观众认同的,才称得上成功和强大。“星期五”是典型的软科幻角色,影片对其生理结构的好奇点到为止,却让他手中神乎其神的科幻道具成为转移视线的重要母题。一种能提供氧气的药丸,一副类似GPS的定位手镯,简单明了的勾勒出外星文明的发达。同期和稍早的B级科幻片,往往要依赖大量结构复杂的机械布景来展现外星科技,效果却粗劣不堪,实在不如本片这般以小见大来的高明。但本片更高明的地方还在于对外星飞碟的描述,乍看下飞碟攻击的情节十分愚蠢:它们屡屡大动干戈只为猎杀一个逃跑的奴隶,而且虽有精确的跟踪系统,武器却始终只在两人身边开花。但若将飞碟替换为现实中铁幕后那个令美国人不寒而栗的强权,一切隐喻都对上了号:同样是面目模糊,心狠手辣,且动机令人捉摸不透,同样武力强大,韧劲十足,正紧锣密鼓的和美国争夺外太空权益,同时,他们对于叛徒,跨洋追杀决不罢休。但在好莱坞的世界,这些英勇的美国英雄总是能挫败铁幕强权的阴谋,顺便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别国人民。所有一切,与同时期出品的冷战间谍片何其相似。原刊于《看电影》,有删减,此处为完整版。转载请注明。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