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武的童话诗——《玩偶》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02:03:36人气:0
玩偶/偶断丝连

视频玩偶/偶断丝连状态年代:2010

主演菅野美穗西岛秀俊三桥达也松原智惠子更新时间:2012-09-06 20:49:47

本片依照季节交叉着串讲了三段凄美爱情故事。 《燃烧的红叶》一篇,佐和子(菅野美穗)被男友松元(西岛秀俊)背叛,承受不住打击服药自杀,不遂变为呆子,松元在结婚当日得悉后,心生愧疚逃婚,开始用一根红绳将他与佐和子系在一起浪迹天涯。《夏日的碧海》一篇,人气偶像歌手春日奈(深田恭子)于一次交通事故中毁容,痴心歌迷为了陪伴她,不惜自毁双目。《静寂的雪山》一篇,年老患病…

这一次,56岁的北野武,放下了手中的刀,编织了三个现代爱情童话。舞惯刀的手绣起花来难免有种稚拙的感觉。视觉的盛宴,唯美的音乐加之华美的服装,使我觉得,这个历经沧桑的硬汉在经历过《大家都在干什么》的戏谑与《花火》的深邃与沉重后,开始执迷于寻找一种年少时候的执著。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什么都不是永恒如一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坚持又有什么意义?爱情是速食的,梦想是短瞬的,信念是空洞的,众多的人可以混混碌碌的终了一生,有谁还去选择坚持,让自己生活的那么艰苦呢?于是,《玩偶》中那三个情节老旧的爱情故事,便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个关于“执著”的童话。无论是在家庭压力下私奔而永生相许的少男少女,还是那个为了一个承诺而等待了半辈子的忠贞女人,以及为了偶像而自我牺牲的痴情男子,他们的执著对于还在爱情中做梦的少女来说太没有创意,对于历经了爱的受难的现代人又太过矫情和虚假。但是我们到底还是被感动了,因为北野武并不是在给我们讲故事。他既不是像昆庭.塔仑帝诺一样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你个晕头转向;也不像杨德昌用格言般的句子去剖析生活的残忍与现实。北野武的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感慨,对于生存之苦的无奈或是暴力世界的凄叹,是在菊花和剑的精神下抒发着“诸事无常,盛级必衰”的感悟。因而他的影片是诗,散文,童话,在那些华丽的色彩下透着北野武独特的冷峻,那漫长的静止长镜头加之突如其来的跳切,仿佛是色彩斑斓的油画,他以色块来表达诗意与感动。你很少在北野武的影片中听到喋喋不休的对话或是谆谆教诲,他力求最干净简洁的语言,而把“说话”的权力交给镜头。A:北野武的长镜头北野武的电影节奏缓慢,拍手手法特点鲜明,最爱出现沉静的静止镜头。长镜头具有很深沉的感动力,它是东方人思维方式的体现。我们习惯对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感,镜头的组接往往破坏了情绪的直接而自然的表露;东方人是含蓄的,更容易被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所感染,在本片中有几个代表性的长镜头正是如此:1,近景别的长镜头贡田竭力吹破碎的小球的一场戏中,长达2分钟的固定镜头对准了女主角的面部:这是张没有生气却依然执著的脸,她一次又一次的用力去吹那个不可能再飞起的小球,一次又一次苍白而绝望的呜咽声让人听着窒闷而痛苦,由于静止不动的展现了这个全过程,使得观众觉得这短短的2分钟似乎是一段又长又难熬的时间。时间的延沓,让人们拥有了感情的共鸣,仿佛你也在努力吹着那再无法飞翔的小球。生命中有多少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明明知道无法挽回,却依然声嘶竭力的去努力争取着。对于执著的人来说,爱情恐怕一辈子只有一次,但那一次却终究要有完结的时候,眼睁睁目睹着这一生的唯一而去,是一种多么辛酸无奈的滋味。2,远景别的长镜头这种镜头大量的出现在松本和贡田行走的段落。第一次是在岸堤边,俩人与故事2中的残疾男人擦肩而过,春日的傍晚,火红的天边,四个人的剪影是如此的渺小。第二次是在水边,俩人与故事3中的男女主角擦身而过,夏天的午后,翠绿的水和碧绿的山之间是4个小小的人。第三次是在铁轨边,俩人穿过山丘最后是在黑夜中穿过小桥首先,远景别的镜头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这几个美丽如画的镜头如同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在2,3乐章中穿行如云。松本与贡田俩人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以优美的行走连接起3个故事。其次,远景别的镜头带有一种很客观的色彩,这种远距离的视角让人体会出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苍生,他冷静的欣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众生的挣扎与绚烂,只是一时的火花,人类在茫茫人生与自然之中是如此的孤独而无力。这些镜头中出现的事物如流水,小桥,铁轨,山丘,都具有线条延伸的特征,人生亦如这个风景变迁的流线,我们只是边走边唱。从黄昏到黎明到黑夜到午后,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冬,“行走”便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的意想符号贯穿在影片的各个角落。B.北野武的色彩盛宴不知道今年的导演是否都共同迷上了色彩。张艺谋在《英雄》中大过其瘾之后,北野武又在《玩偶》中炫了一把。1,四季的颜色《玩偶》里的一对男女行走在四季之中,无论是樱花烂漫的春,水墨般清爽的夏,绚丽火红的秋,还是洁白宁静的冬,四季就像是一块美丽的调色板,绘出聚散离合。回忆段落的颜色处理上多以冷色调为主,往往到是比较现实客观的,而行走的段落中其颜色开始成为一种语言,镜头中的主角,它不是真实的,更多是写意的,所以这些段落更像是诗歌叙述,而不是再具体讲一个故事,刚刚已经提到,行走只是一种生存的状态,那么绚丽的色彩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写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风景,变幻无常的大自然其实也就如同诸事无常的命运。另一方面,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大自然妖娆而伟大,人类却渺小而迷茫,但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境就可以像自然一样伟大,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心的声音,大自然的色彩也就是心的色彩,我们同自然一起欢喜和惆怅,也顺其自然的去面对生活。2局部色相《玩偶》中对于局部色相的处理也是很讲究的,这里以“粉色”为例分析局部色相的表意功能——自从她失去爱情,她便开始痴迷于一切粉色的东西:粉色的花,粉色的蝴蝶,粉色的玩具,粉色的霓虹灯……粉色可以是爱情,更宽泛的说它是一种快乐,一种绚丽。对于粉色的迷痴,其实也是对于生命中那些流逝的美丽的迷恋,所有美丽的东西,都是脆弱的,幸福是不可能被享受的,我们只有在漫漫追求幸福的长路上去感悟幸福的真谛。C,关于死亡的处理爱与死向来是日本电影最爱讨论的主题。对于西方人来说,死亡是恐怖的,这恐怕是源于西方人的“原罪”信仰,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的生死观在世界上更是独特。世阿弥说:“花儿虽然凋谢,但是生命还在,今天的凋谢是为了来世的重新绚丽。”由于这种理论,日本人便形成了“生如樱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的生死观。这种思想在《玩偶》中就有着非常典型的表达。1,盲人的死在盲人与自己心爱的偶像共同走过繁花似锦的花园后,他独自吹奏着那首爱的旋律倒在血泊中。北野武对死亡的处理永远是突然的,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他让他的人物们在最幸福灿烂的时候死去,不知道这是一种残忍或是一种幸运。贡田手中把玩着秋叶,没有任何过度,便是盲人倒在血泊中的身影,血红的地面被水洗净,一个小人物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干净了,他用失去了一双眼睛的代价换到了片刻的幸福然后便离开,这真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生命的脆弱,人的渺小。2黑帮老大的死在实现了半辈子的盟约后,他终于了却了心愿。这个黑帮老大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曾经辉煌灿烂,而年老的他在体验到真正的幸福真谛的时候被自己的亲信所杀,镜头没有描绘他的死,而是转向顺水漂流的一片秋叶——这便是日本人的死——一种透着禅意的死。3情侣之死爱情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行走,爱就是那条红绳,把两个人束缚在一起,他们走过了春夏秋冬,终于在爱情盟约的地方,她想起来他,然后两个人从白茫茫的雪山上滚下去,爱情一经求证,已经走到了终点,他们被悬挂在半山的树枝间,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地球还在运转,但他们却被永恒的悬置在那里了。悬挂是一种最尴尬的生存境地,在我们的人生中许多时候我们都会被置身于这种上不去,下不来,死不了,活不下去的境遇,爱情与生存也是一种纠结,这根“红绳”束缚了彼此,一个倒下另一个也要倒下,同时它也将两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即使走到了尽头,我们仍然可以不分开。3个故事在秋天的时候开始向死亡迈进,在完成了心愿后大家都纷纷离开这个世界,北野武以死成全了爱,或许爱与死本就是无法分离的两个概念。D,诗意的空镜头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着大量的空镜头。一般来说,我们总喜欢给空镜头牵强附会的加上很多寓意和象征,其实很多时候空镜头就像是诗歌中的抑扬顿挫之处,音乐中的休止符,没有必要一定要一一对应着去解释。断翅的蝴蝶——爱情让我飞翔,爱情偷走我的翅膀,你让我变成蝴蝶,却不让我再飞翔微笑的天使——我曾经洁白,有天使的翅膀和心肠,可是黑黑的世界里我忘记了哪里是我的家乡破碎的小球——呼——吸——我用生命去维持爱情,不用力,飞不起;太用力,却有失去你,爱情是一种精确的技术,一生唯一一次的玩具穿着礼服的鱼——我是一只被遗弃在岸边的鱼,美丽的衣服是我的嫁妆也是我的丧衣。…………北野武,不要言语,不要阐述,只要你能听懂,诗的韵律。F,玩偶人生——开篇和结尾,关于主题开篇是玩偶的戏剧落幕,结尾是爱情落幕,人生如戏,总有戏散之时,影片的开始和结尾很切合的呼应在一起:当看了2个小时电影的你注视着荧幕上的玩偶像你谢幕时,你恍然明白,戏已经结束了,不过自己的人生还在继续着戏剧。人生求幸在枷中——玩偶是被人控制的,我们的人生虽然是我们自己的,但我们一生其实被各种东西所牵绊,灵魂永恒被困于枷锁,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总是叫嚣着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但许多时候我们是无法选择命运的,在挣扎与叛逆中,最后发觉自己竟然被自己所束缚,人本生而自由,但我们自从走上戏台的那一天起,就忘记了自己本是一个没有主人的“娃娃”。追求构成了人的一生,所以完结的时候即使实现追求的时候。当冥冥中那跟束缚着我们的力量消失的时候,我们便从人生的舞台上撤离了,在茫茫的空虚中,获得了永生,死即是生,另一出戏剧又要上演……结语:坦率的说,《玩偶》没有《花火》那样的深邃和完美,更华丽矫情了些,初看有点像新手的作品。黑则明晚年的时候拍了《梦》,画面一样是华丽精美,但已没了前期作品深刻的见地。也许,这是一种纯熟后的回归,男人在中年的时候开始最深刻的去思考人生和命运,快到60的时候,又恢复了一种纯真和一种宽容。每个人都有梦,当一个老道的高手将他的梦娓娓到来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感动,并不是对一部巨作的那种崇拜感动,而是潜藏在影片背后的一个电影人的电影人生所感动。这个年代有时候真的让人悲伤,到处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一种莫名的躁动中,太多曾经坚持的信仰顷刻灰飞烟灭。在这个否定一切,看轻一切的社会,一个导演无法改变人们的精神,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温柔又冷血的硬汉,带给了我们一种感动,这也就足够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