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说的是部电影.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捆着我,绑着我》。从三岁起
里奇就成了孤儿,他曾经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机构中呆过。当二十三岁从精神病里放出来,他只有三个愿望:找一个妻子,组成一个家庭,以及有一份工作——过普通人的生活。尽管尚不成熟,他知道对他来说,一份普通的生活是一种奢侈,必须经由努力去获得。里奇爱上了色情片中的女明星玛丽安,于是绑架了她。他在绑架了玛丽安后马上告诉她,“我绑架你是为了让你有机会了解我,因为我敢肯定你会爱上我,正如我已爱上了你。”看着面前这个震惊得目瞪口呆的女人,里奇继续讲述他的人生大计:“我今年二十三岁,有五万比塞塔(西班牙货币单位),在这世上我孤身一人。我愿意作你的好丈夫,你孩子的好父亲。”最后的结果是,玛利安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老瓦的电影中,永远都只有个主角,那就是女人。这部电影中,他开始稍微的偏离了一点,偏向了爱情。但是他切入的角度,实在是石破天惊,这样的爱情,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让人目瞪口呆的。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必须保持自己头脑清醒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到彻底改变那种脑子里固有的观念,要来个720度大转弯。这个让想起哥白尼。众所周知,哥白尼的日心体系把整个中世纪闹得鸡飞狗跳,不仅差点让所有的人脑袋当场当机,而且一时间让宗教裁判所的广场硝烟弥漫焦臭难闻。其实,在古希腊时期,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就已经提出过日心学说,不过那时候大家平等的很,不存在提出学说后被送上火刑柱的命运,阿利斯塔克这老头提出这个学说时候,大家都在忙着讨论本体论的事情,没有人注意这么个破问题,所以他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整天喃喃自语:“小阿呀,你倒真了不得,发现了个在这么美妙的学说。”。然后,他就死了,并且把这个学说带到了自己的棺材里。哥白尼重新把这个学说挖掘出来的时候(我可没有说他跑去盗小阿的墓),他自己也知道这东西会带给他巨大的麻烦,毕竟他发表就意味着自己和宗教裁判所以及亚里士多德对着干,这可是一件吃里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他最后还是干了一票,而且干得很聪明(这家伙这边死了那边就把书发表,气得教会的一帮人顾着一帮人到处问墓地)。日心体系的提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我说的革命意义不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在自然科学上的巨大成果。我想说的是对当时人的思想的影响上。哥白尼请他的读者想象自己处于世界的中心之外,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宇宙。他的理论要求有能力从一个完全新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类:人,作为主体,必须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出来看待宇宙、看待自己,这种反思性的视角疏离和视角逆转被成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用这个革命来以新的方式阐释人类认知。对其他一些人来说,这被看作是针对那种对人类的理性过分乐观信念和人在宇宙中独一无二地位的实事求是的批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很多人都像普罗泰哥拉那个老头一样,站在高地上吊着嗓子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从前人类是从一个位各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现在他必须放弃这种虚假的自我拔高,而把自己看作知识一颗宇宙的尘埃,后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人类理性的这种虚荣信念终于被降低到它真正的价值。阿莫多瓦很有技巧性的继承了哥白尼的传统。他没有像一般电影那样选择英雄美人、一见钟情这些甜蜜蜜的老套路来表达他对爱情的感悟和理解。如果他那么像小学生做家庭作业一样乖乖地按照一般的套路来,他就不叫阿莫多瓦了。和布努艾尔一样,他是那种不让你看电影看得嘴歪眼斜绝对不罢休的主,他的最大目标就是让你在看到第一个镜头时脑袋就嗡的一声(我一个同学形容的好:一屋脑袋大如斗),在后来就是口吐白沫。这种SM式的爱情变奏曲,不仅硬生生得扭曲了人们头脑中对爱情的理解,那种循规蹈矩的理解,更硬生生地强奸了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可以想象在看到观众目瞪口呆的样子的时候,这个发福的西班牙闷骚导演,会多么快活。这个社会,我们太多人多习惯了习惯了。这可不是绕口令,而是事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哥白尼是伟大的(虽然他做事情的方式不是太爷们),小阿也是伟大的。很多事情,我们以为就是那个样子的事情,其实它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也就是说,有可能你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是最混帐的事情。小阿有次说,他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对别人说:哦,不!他是回答一个记者的时候这么说的,那记者也可爱得要命,睁大眼睛道:哪要是有漂亮女人对你解下裙子,你也会这么说?小阿就回答:不会存在这种情况。记者问为什么。小阿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她们喊我喊的那句话。这就是我喜欢的导演。与此同时,我还想到了斯德哥尔莫症候群。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据说,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范围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争囚犯、乃至于娼妓、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这项调查的结论是,如果符合某些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首先,受俘者必须真正感受到绑匪威胁到自己的存活。其次,在遭挟持的过程中,被绑的人必须辨认出绑匪可能施予一些小恩惠的举动。第三,除了绑匪的看法之外,受俘者必须与所有其它观点隔离;最后,受俘者必须相信逃离是不可能的事。专家认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这种心理转变,可发生在三到四天时间,但必须强调的是,身历这种症候群的人并不是疯了,而是他们正在为保住生命而战。这种症候群代表受俘者藉由讨好绑匪,以确保自己的一种策略。受掳者尽最大的努力不去激怒或挑衅绑匪;而受俘者这样做的时候,也渐渐失去自我意识,直到完全接受掳人者的观点。假如受俘者现在用掳人者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们就不再渴望自由,结果是当救援到来时,受害人可能会抗拒营救。我的意思不是说玛利安最后喜欢上愣头愣脑的里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样会有人拍我板砖的。我的意思是说,从技术角度来讲,女主角爱上男主角,是合情合理的(注意用词)。得出这个结论以后,我觉得自己的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接着就蠢蠢欲动。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看见哪个女生顺眼就捆肩头绑二臂的把人家绑架了,然后一段时间相处就水到渠成了。毕竟你丫不是人家里奇,那女生也不是玛利安。即使一时你成功了,也不保证以后鸡飞蛋打那个时候她在告你绑架,你可就吃不了抬着走了。我的意思是说,无论咱们做什么事情,有应该有点自己的特色吧。罗素说的那句被人引用烂了的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也是蛮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