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21:25:31人气:0
没有我的日子

视频没有我的日子状态年代:2003

主演萨拉·波莉阿曼达·普拉莫马克·鲁弗洛斯科特·斯比德曼更新时间:2012-09-07 03:52:16

尚不满24岁的清洁工安妮(SarahPolley饰)被确诊为癌症,只剩下两至三月的寿命,安妮的丈夫是她生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男人,丈夫让她在17岁、19岁时分别生下女儿,入狱的父亲无法为她提供庇护,同母亲的关系又不甚良好,一家四口居住在拖车里,所幸丈夫最近得到了修建泳池的工作。安妮决定将病情隐瞒家人,并写了十条身故前的愿望,包括找到又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为女儿准备未来生日的…

纪伯伦的诗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婴儿并不比垂暮老者更远离死亡,同样,也并不更接近生命。我想他的这句话并不仅是对暮年之人或将死之人说的。相反,他的话值得各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思考。我曾经看过一本有关死亡恐惧的书,其中提到不同的人面对死亡有不同的反应:有人绝望,让死亡提前;有人不承认,躲进被子里;有人沉浸于懊悔遗憾,而不是弥补;有的人却在得知死亡的临近之时,重新活过来,有生以来头一次抓住生命的意义。那本书的作者说,他曾经和许多癌症晚期病人谈话,有些病人告诉他,当他被告知晚期癌症之后,忽然感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活quot;过。在死亡的黑色前提下,生命首次被理解,被感悟,被赋予含义。生与死是一对矛盾,彼此依靠,两极相容。生命的过程也是死亡的过程,死亡的过程也是生命的过程。如果否认死亡,生命将无法被定义,也无法被感知。在忽视死亡的前提下理解生命,就好比放弃冷让人理解热,放弃好让人理解坏,放弃远让人理解近。反之,若以死亡为背影审视,人也许更能够看透什么是生命。我曾经看过一部讲述一位肌肉萎缩患者的纪录片。肌肉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全身肌肉将会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萎缩,坏死。史蒂芬霍金罹患的就是这种疾病。这部纪录片的主角,一个32岁的白人男性,身高却不比一个8,9岁的男孩高。他有一个大的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头,四肢如骨架。虽然他现在还可以活动他的面部肌肉和手指,在可见的未来他可能将会面对全身瘫痪的命运。但是,他还活着。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他到美国寻找曾经在他只有1岁的时候预言他,作为一个典型肌肉萎缩患者,活不过6岁的医生。最后他找到了。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他特有的,发音奇怪的一次独白。他说:“死亡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相伴了32年。很多次,他让我跟他走,我拒绝了,所以我还在这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跟他走。但是最关键的是,我现在还在这里。”死亡不单单是他的老朋友,死亡是每个人的老朋友。死亡就像生命的反物质。在生命被创造的同时,死亡也被创造。当生命与死亡相遇,物质与反物质相撞湮灭,转化为纯能量。但是,绝大数健康年轻的灵魂并不察觉死亡,并不思考死亡,也更不会说出“死亡是我的老朋友”这种话,虽然事实就是这样——死亡并不离任何人比他更远。忽视死亡的好处是可以阳光的肤浅的活着。坏处是,缺失了矛盾的另一端,生命的本质与深度将无法被理解。那位32岁的罹患肌肉萎缩症的人他有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他消瘦残缺的身体里装着一颗哲学家的心灵---幻灭,理想,虚无,爱,痛苦,悲伤,但是坚强。这些看起来孩子气十足的元素可能每本煽情小说电影里都有不少,但是我知道,越降到底层的东西,会越来越简单,而不是越复杂。只有经过亲身的理解,这些符号才会回归原本的意义,降到地面,不再飘在天上,仅仅是一个符号。回归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生命的电影,我没有感到死亡排山倒海的倾轧过来,我看到的是生命,以黑色的死亡作为背景,绚烂的绽放。苦难触发思考,愚蠢使人安逸。最后,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安逸之年思考死亡,因为,就像纪伯伦说的,死亡并不离你更远。更新:在斯坦福大学2005学年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活,总有一天你肯定是对的。你瞧,他说对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