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站》,澳大利亚小成本科幻的精神冲击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8:11:05人气:0
lt;图片1gt;作为一部澳大利亚影片,《终点站》的故事发生地却在美国,影片中表达出对美国对外政治的忧患与嘲讽,可能正是澳大利亚这个美国远房盟友心里最真实的活动。外星生命 反战主题这个创作思路早在电影《怪兽》(导演后来拍了那部非主流的《哥斯拉》)中有所体现。不过,相对于大部分科幻题材电影中对外星生物的恶魔化描述,本片中的外星生命体却担负着“拯救”的重任。它们所具有的恢复功能能够治愈各种创伤,正是如此,“国家秘密特工队”渴望获得它们,从而为战争服务。但电影里“秘密特工”们对外星物体的追踪与研究,并在最后与男主角发生冲突的这条故事线却大大拉低了本片的回味度,或者说“文艺感”(可本片非得要这么文艺么?...)。这种想硬硬不起来,软也没软下去的科幻片,在豆瓣上的得分自然有点无奈,5.1分的分数虽不至于是垃圾,但也远低于平均水平。好在本片有着让我内心一颤的冲击点,所以可以稍微聊一下。在《终点站》这类小成本科幻中,对生活的真实刻画显得非常重要。可既然外星生命都出现了,这还算是真实的生活?首先有一点要明确,在本片中科幻元素的出现并不是推动事件发展或者需要花大笔墨去描述的关键点。它仅是一个必要的道具或背景。要产生更大的精神感染力或冲击感,还是得把我们的主角放在一个最为普通的平台上,他所有抗争和执着的源头都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来自家庭,子女,工作或者社会现状。他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拥护者或化身,他是一个无奈的父亲和丈夫,他不担负拯救人类或国家的重任,他只为一个小小的家庭。影片的开始,将一个落魄的丧偶男人推到我们面前,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即将失业,并且女儿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退学回家...同时他一直未走出妻子离世后的阴影。物质和精神上的压迫感,让影片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雾。不仅仅是他,这个小镇也是毫无生气,就如后来出现的那个残疾军人所说:“这个镇上他吗的SB真多!”毫无疑问,经济萧条的苦闷体现在每个人的言语中,配上人烟稀少的广袤土地,这种落寞感营造得很到位。影片中男主角的家庭故事线是让影片达到情感高潮的关键,他被外星生命体意外救活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变化,让这个意志消沉的男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动力——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女儿!这种在逝去妻子帮助下的救赎之举,增加了本片的感情分,虽然这种救赎举动在电影里显得有些牵强和突兀:仅仅是逝去妻子在男主的幻觉或是梦中给他的暗示,或是眼前一闪而过的毁灭的画面,便让这个男人瞬间燃起了激情。而他最后拼死的挣扎,与人类的延续或生存这样的宏大主题无关,他只是一个渴望让女儿活下去的父亲,悲情英雄形象让这个现实生活中的“失败鬼”完成了生命价值的升级。在很多西方电影中,主人公经常接收到各种“预言”或“末日暗示”,然后他们在种种引导下完成拯救任务,这西方人的内心是有多么的空虚和焦虑?不过这或许和他们的宗教有关,貌似在圣经已经其他宗教书籍里,总是喜欢有各种先知上帝什么的,带领人类走出危险的段子。同时,在看了我们的男主角悲惨的生活境遇后,你可能不会羡慕外国人的生活,因为在大多数的小镇上,人们的生活无外乎还是还贷款、信用卡,辛苦工作还得时时小心失业,晚上在狭小的镇酒吧里喝酒消愁,开着破旧的汽车穿梭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分散而居的人们让这片土地变得很冷清......如果不是有钱人,你若真移民这些国家,不就是过着这样的普通生活么。对于小成本科幻题材电影来说,主题非常重要。这类电影不是电脑特效的秀场,也不是著名演员们飚戏的舞台,有多少东西能够深入观众内心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些东西可以是:绝望、迷惘、期待、恐惧、释怀等等。而本片就紧跟时局,将“反战”元素引入电影,从而产生可观的现实共鸣。在男主的家庭线以外,这条反战线对影片的加分非常重要。男二号是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退伍军人,影片一开始便是他在找工作....随后镜头又对准了一个类似伤残退伍军人康复中心的地方,那里的人艰难的生存状态让人触动,同时导演也丝毫不掩饰这个着重被突出的主题,在影片中还特意安排了一场伤残退伍军人的反战示威活动,比起警察野蛮的驱赶,更可怕的是路过的行人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军人吐口水....冷漠的民众和国家部门中一些狂热的战争分子,他们就是造成最后毁灭的根源。lt;图片2gt;有意思的是,本片发生的社会时局背景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军事打击伊朗,影片里,导演很执着的让整个镇的人时刻都在观看同一个新闻频道:美国开始空中打击(中俄表示反对)——美国联军准备进入地面战(中俄强烈谴责,并发出威胁)——美国在进军德黑兰的过程中每日伤亡量开始增加(俄罗斯对美国军事目标实施了打击,美俄已经进入交战状态)......直到最后,核战争爆发,末世来临。贯穿整个影片的战争新闻播报,宣读着人类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节点,而那些新闻台词和口味,正和我们如今时常听到的一样,简单的地区冲突逐渐加剧,世界大国间不稳定的政治关系如同定时炸弹,是悬在人类头上的地狱之剑。而美军进军伊朗这个新闻点,完全有可能发生在现实之中,这便是影片中最可怕的心理暗示。电影最后的核爆处理的非常好。在男主和反派进行对决时,毫无征兆的发生了!研究室里屏幕上缓缓升起的蘑菇云,整个空间一片寂静,科学家露出绝望的眼神;小镇上的普通居民依次走出酒吧,发呆地望着眼前那一刻腾起的核爆云;灰暗的伤残军人康复中心房间内,被吐口水的那个退伍军人服下安眠药自杀,电视屏幕上无声息的播出着核爆画面.....此刻的音乐哀怨而悠扬,似一曲人类的挽歌。所有平凡的或伟大的人或事,就在这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迎接毁灭。这就是核战争,快速而彻底,让你感慨的时间都不留,人类便消失......导演在《终点站》中一直尝试营造一种忧虑,对普通居民的生活状态,对国家机构,对大国间的关系等等。种种矛盾点在你我周围或激进或缓慢的蔓延,而且它们又是那样的贴近你我的生活,本片中的外星生命体被赋予了理想化的形象——人类的拯救者。当我们自己无法实现救赎或自律,或许只能依靠地球外的力量了,真是一次无情的讽刺。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