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时间的厚重感在于孤独中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17-04-09 20:33:50人气:312
写实科幻片如何面对孤独和苍凉 影评: ①:因为呆萌看的电影,但内容原理太深奥,脑内自动跳过了一堆东西。全程比较在意的竟然是那一地的沙子拍完了之后要怎么处理。。。 ②:好莱坞。订书器穿在肚皮上好疼好疼好…

写实科幻片如何面对孤独和苍凉

影评:
①:因为呆萌看的电影,但内容原理太深奥,脑内自动跳过了一堆东西。全程比较在意的竟然是那一地的沙子拍完了之后要怎么处理。。。
②:好莱坞。订书器穿在肚皮上好疼好疼好疼。觉得有必要去学习下怎么种土豆。如果有一天到了火星,光会说法语是没有用的~~~~
③:其实电影已经不错了,合格的好莱坞大片,但看完没有给我更多的感触,较“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还是有些差距,马特达蒙很“呆”又“萌”[doge],影片最后倒是很鼓舞人心,皆大欢喜。
④:有点失望。电影在关键情节的解释上,大量使用技术术语蒙晕观众,造成一种“不明觉厉”的错觉,试图以此避开观众对核心细节的追问。但看不懂始终是看不懂。比如我最后都没闹明白,达蒙乘坐的火箭发射器是怎么出现在火星上的。
⑤:还是像我以前说的 我并不痴迷太空类视觉电影 但这部有很吸引的剧情 有我大爱的男神 但我给不了五星 因为我对太空片的标准至高是诺兰的星际穿越 看完的第一感觉就已经决定了这两者的差距 sorry 呆萌…
⑨:一般般吧,只能说,宣传公司了不起
海报:火星救援

深度:

时间的厚重感在于孤独中

从2013年的《地心引力》起,好莱坞已经连续三年都在秋季档推出了一部以太空为主题的电影。而 雷德利・斯科特 的这部新作《火星救援》可谓这三部影片中最注重科学性细节的一部“硬科幻”。影片从第一个镜头起就非常利落地铺设好了故事的舞台,没有做过多的铺垫和人物介绍,便展开了影片中第一段紧张的动作戏。

值得一提的是,雷德利・斯科特 自从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开始制作3D电影以来,始终坚持以3D实拍绝大部分的影片内容,而非大量依靠3D转制技术,可谓业界良心。因此,在片头火星风暴的桥段中,漫天的飞沙走石与宇航员头盔上的灯光所交织而成的闪烁光影几乎将3D画面的穿透力发挥到了极致,而表现这一类细节所需要的精度是转制3D几乎永远无法企及的(植物的枝叶、烟雾、尘埃、光线、玻璃和倒影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视觉元素也都是转制3D的死穴)。

随着影片确立了“硬科幻”的主轴,剧本通过在主人公的求生之路中融入诸多科学知识以及严谨的细节让故事充满了娱乐性。而本片把“火星探险”放在近未来的设定既保留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又自然地为展现奇观奠定了剧情需要,并在其间引入了不少与火星或是本片主创有关的文化梗。

影片虽然对所有的角色都不存在什么挖掘,只是随着剧情主线的推进而逐步地介绍了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但好在各位主演仿佛预先就在脑海中为自己的角色设定好了背景。因此,他们的表演本身没有任何违和感,并且能够在状况几乎接连不断的剧情中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令人遗憾的是,剧本也没有为作为唯一主演的 马特・达蒙 提供太多的发挥空间。毕竟,在这类“独自求生”的电影中,“孤独”与“生死观”都是永恒的主题。若是本片能够在科学性细节与角色的内心活动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的话,那么其最终完成度将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此外,因为凭借人类目前的技术,我们将无法在短期内大幅缩短星际旅行的时间,所以影片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大量的时间跳跃。尤其是在影片的中段,各项任务的进展都被数月的时间分隔开来。因此,纵使本片的节奏始终保持得比较紧凑,但剧本中的时间概念却同时丧失了重量。稍想便知,如果片中的主角与NASA的每一次互动与计划都需要间隔数月的时间才能执行的话,那么角色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几乎必然会出现波动,而社会舆论对此等规模的事件的关注热度能否始终维持也值得深思。

在第三幕中,影片的用镜与剪辑明显有些过于“硬”并且干脆,因此观众没有太多回味与遐想的空间。再加上前段所提到的厚重感的缺失,才导致影片的结尾显得缺乏力度,没有升华。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完成了理应做到的部分,但也没有更上一层楼的野心。观众可以投入地享受这部影片所携有的刺激与智慧,但也难以得到惊喜和深刻的感动。毕竟对于 雷德利・斯科特 这样的视觉系导演来说,依照剧本拍出“寓教于乐”的电影已经算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更多>>

最新预告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