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雁儿在林梢状态:年代:1979
主演:林青霞秦汉刘梦燕云中岳更新时间:2012-09-07 05:47:04
靠已亡故的姐姐陶碧槐(谢玲玲)和差点成为姐夫的江淮(秦汉)的不断资助和鼓励,在英国念戏剧的陶丹枫(林青霞)终于学成归国。而由于不断的通信,她和江淮已生出“恋情”。在与姐姐的生前好友谈话时,姐姐不是因心脏病而是江淮另外爱上了别的女人而死的念头从陶丹枫心头冒出,她立誓查出姐姐死亡的真相,并决定报复江淮。 一面,陶丹枫以冷艳凄美的女性形象令江淮对她欲罢不能;一面,…
电影裡江淮的办公室,显然是在皇冠杂志社、皇冠画廊取景,既省钱又给自家人免费打广告,顺道把平鑫涛夫妇收藏的国画跟中国传统版画都摄影留真了,真是聪明。当年放映在大屏幕上的时候,或许眼尖的观众还能认出画上的署名吧。有两幅画可能平鑫涛特别喜爱,镜头停留得最久。第一件是贵妃醉酒图,
林青霞第一个正面镜头就站在此画旁边。若是傅抱石所画,那可价格不菲,但人物造型不像。第二件是彩墨山水横幅,大约1米高5米长,我猜是岭南派欧豪年手笔。秦林二人先站在此画右侧,然後镜头跟着林往左方缓缓走开八九步,此画全貌就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很有一种引轴观图的趣味,只见一片迭嶂烟江蓊郁绵延在电影画面上流动。当年的大放映厅弧型超宽屏幕足以展现此画的气势。台北仁爱路圆环和松山机场也都拍得很有气势。那时圆环旁的大厦都还有宽阔的正面,而松山机场前面的大喷水池也还在。此片最後一个镜头的主角其实就是松山机场的大喷水池。这喷水池一直存活到二十一世纪初,为了建地铁才拆了,改成平面停车场。真该回复原状。都说台北真没规劃、建筑真醜,其实这话说得不尽公平。台北市後来的尊容是小市民主义发展过度的结果。当年是穷点,但并不杂乱,不局促也不醜陋。谁要有空,把七十年代老国片保留的台湾街景弄个截图全集,定知我此言不虚。虽说琼瑶电影算不上理想的社会史料,但也要看读者如何运用它。《雁儿在林梢》就有很独特的流行音乐史料价值。《雁儿在林梢》不只是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它还是一首歌曲,它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它的演唱者是凤飞飞。凤飞飞今年初不幸病逝,不少纪念文章拿她唱国语歌咬字不清说事,隐隐然把她塑造成本土主义的先行者,他们的例证之一就是这首《雁儿在林梢》。有趣的是,本片的插曲不全是凤飞飞唱的,另一多半的插曲是
高凌风唱的。凤飞飞不过就是几个翘舌音有时发不准而已,高凌风简直就是拿不翘舌做招牌,从没听他翘舌过。不光是不发翘舌音,他还n、l不分,en、eng不分。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首插曲,「能」字他都唱「len2」。妙的是不光高凌风自己咬字不清,连他的合音天使也受他影响。如果用咬字不清做为流行音乐本土主义的标志,我看高凌风更有资格被称为本土主义的先行者。可惜他是外省人,名声又差,这顶冠冕看来他是无缘顶戴了。不仅如此,凤飞飞和高凌风这种新流行歌曲,它们当年走进观众的生活而被接受的情形,本片也透露了,甚至还参与创造了一点。高凌风的歌曲,是通过他在片中客串一位迪斯科舞厅歌手的演唱,而出现在电影观众面前的。唱迪斯科歌曲而咬字不清,可不是得其所哉。再看凤飞飞的歌曲,更妙,那是通过林青霞所扮演的海归女文青深夜穿着白睡衣在那现代主义装潢的小套房里用黑胶唱片播放出来,而出现在
秦汉跟电影观众面前的。一个属于爵士乐的夜晚,竟然出现了凤飞飞的音乐;----但那又何妨,爵士乐什么不能包容?爵士乐手谁又不靠特殊的咬字行腔或乡音来建立个人特色?七十年代末台湾海归女文青对凤飞飞的接受程度如何,今日已难考证,但是此片确实已在上至文青下至女工的观众心中埋下了想象的种子。不论如何,《雁儿在林梢》告诉我们:流行音乐本土主义的来源,很可能并不十分本土。那是一个尚有雄浑气魄与淋漓性情的时代,绝非后世的狭隘目光所能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