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8.9[美]路易斯·贾内梯[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日]黑泽明等供图/2007/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实际上,电影意识形态的明显程度不一,为方便故,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下列三大类:中立、暗示、明示。中立neutral:逃避主义电影和轻娱乐电影多会将社会环境抹淡,采用模糊轻快的背景,使故事可以顺畅进行,他们会强调动作、娱乐价值和偷悦,是非等观念只在表面触及,甚至不分析,如《育婴奇谭》。最极端者为没有实物的先锋派影片,如《诱惑》和《韵律21》,里面几乎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价值全在美学上——一种颜色、一个形状或一段动感的旋转。(2)本片和多数神经喜剧一样疯狂、荒唐、好玩。加里扮演心不在焉的学究,只专注工作,却对生活中重要的事—尤其是兴奋和爱情——视若无睹。这些都由活泼、泼辣的赫本提供,将这美男子耍得团团转。没有人比加里更能把一个有礼貌、试图善解人意却莫可奈何的男人演得如此滑稽,他的戏是一场接一场的男性羞辱,完全而彻底地(自内至外)被剥夺了身份的认同。(3)不理电影基调而用机械化方式分析意识形态可能会产生误导,比如《育婴奇谭》可以被左翼评论者诠释为对堕落社会的批评,背景是经济大恐慌时代的末年,故事是上流社会的千金(凯琳赫·赫本饰)急于引开一个考古学家(
加里·格兰特饰)对工作的专注,并掉到她的爱情嬉闹的陷阱中。这绝非左翼分子喜见的东西,他们一般是排斥闹剧的。但此片的基调完全是另外一种。首先,加里的角色原本已和一个高傲、无性吸引力也无幽默感的女子订婚,她认为工作至上,甚至认为不应该度蜜月或生小孩以免耽误工作。她就是工作的化身,但赫本上场了,她美丽、活泼又有钱,当她发现加里已经订婚,就立志设下一连串陷阱,让他离开未婚妻,赫本的角色令人激动兴奋,也很好玩,加里被迫丢掉书呆子的举止来配合她疯狂的行为,。最终她是他的救赎,有情人终成属,天生绝配。简言之,霍克斯的神经喜剧完全是评论家罗宾伍德(RobinWood)所说的“不负责任的引诱”,中产阶级的工作哲学被描述为无趣——枯操得有如加里和未婚妻致力研究的恐龙化石。这部电影没有意识形态吗?当然不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电影都以有钱人的生活和奢华为背景,有钱人都被描绘为怪异却好心的。霍克斯的电影也承袭这种传统,经济衰退的苦难在片中毫不涉及,而电影的场景,如奢华的夜总会、美丽的公寓、优雅的乡村别墅,都是那个时代的观众极力向往以忘记现实生活的。但电影并不把政治挂在表面上,重点是主角的魅力及其追求的疯狂冒险。女主角的奢华生活加强了她的吸引力,她的无须工作(好像也不想)与故事情节无关。《育婴奇谭》是喜剧爱情片,而非社会批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