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情或爱情,精神或肉体。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反映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也越来越多,但无论是反映同性恋歧视及不被祝福命运的《费城故事》,单单想表示同性之间的禁忌之恋与异性恋同样拥有爱的权利的《野芦苇》、《thelatterdays》等,或者借同性背伦之恋来承载禁忌反叛绝望崩溃等意念,如《魂断威尼斯》,或者是探讨同性恋对传统社会道德伦理冲突的《喜宴》,还是其他的出于满足猎奇心理和对异色世界的好奇,无论主题为何,这些影片中出现的同性恋是以一种确定的与异性恋敌对的形态出现的,很多情况下拥有同异性恋相同的模式,不同的是这种感情发生在同性之间。但人们面对
博比和
乔纳森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时,却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部影片并没有像其他涉及性向的敏感问题的影片一样,试图对人的情感做出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导演将这种感情统称为“爱”,却无意将之划分为“爱情”、“友情”、“母爱”等等,这对看惯了明晰的现实伦理和情感的观众是一个很大的认知冲击,并为之迷惑和思考。而导演似乎想传达这样一种理念:爱有很多方式,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对爱进行定义和规范反而会违背人心目中爱的天性。三个主角之间的情感看起来似乎是一团糟,同性恋异性恋,友情和爱情,这是世俗社会的伦理结构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最终,他们遵从内心的渴求,组成一个用爱维系着的违背常理的四口之家。片中,同性恋的乔纳森可以爱着
克莱尔并希望和她生一个孩子,也可以爱着博比而没有与之发生性接触。克莱尔可以同时既爱乔纳森又爱博比,而博比既爱着克莱尔却也无法离开博比,通过这些,导演似乎向观众提出问题:爱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是否跟性向有关?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在那里?人同时爱着两个人并希望同他们在一起是否是不道德的?等等。导演并没有过多地把笔墨放在同性恋的敏感和禁忌上,认为这不过是性取向或曰性癖上的选择,与爱并没有很大关联。虽然在两人青春期所玩的“禁忌游戏”中,乔纳森都是主动的一方。而重逢后乔纳森也一度希望以同性恋这种方式来加强两人之间的联系。但是,那也不过是希望博比不会丢下他一个人,能继续维持两人之间的爱和依靠,所以才会同意了那个疯狂的相处模式。这是一个性、爱分离的角色,他的身体在不同的人之间周旋,但对他最爱的两个人,却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依恋。作为异性恋的博比,在精神上始终无法摆脱乔纳森,不管乔纳森对他代表了什么,但从两人相识以来,博比已经习惯了乔纳森的存在并从他身上获取心灵上的安定。真正维系他们关系是,是彼此对于对方的心灵上的意义。正像影片中克莱尔对乔纳森说:“可是博比才是你生命中所爱。”乔纳森回答:“不是那么简单”。两个男孩之间的友谊,经过了岁月悠长的沉淀,已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对于乔纳森来说,博比是他少年时期的“魔术师”启蒙者,是他唯一的伙伴。作为一个乏味的戴牙套的时常带着局促恐慌神情的乖乖牌男孩,他只会埋头啃书,没有朋友,无法和家人自如的交流情感。是博比主动介入他的生活,成为他的玩伴,和他抽烟跳舞听流行乐开着老爸的车去兜风接吻在深夜里互相把手探向对方,向他展示如何透过面具认识后面人类的温柔脆弱的天性,告诉他“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没做好,就跟父母说,我尽力了。”“这个大千世界,美丽而又嘈杂,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很好,小弟弟。你的家人爱你,我也爱你。没什么好怕的。”并促使他最终做出离开这个小镇,去探视这个美丽世界的决定。而对于离开故乡克里夫兰并成为一名同性恋的乔纳森来说,博比更是他和故乡家庭和少年时光的唯一联系,是代替他陪伴照顾父母的另一个兄弟,是一个比父母更能倾诉心事的亲人。是博比缓解了乔纳森身处异地的大城市和身为同性恋的孤独漂泊感和“绝后”的无根和恐慌——也是这种孤独感使他希望能和密友克莱尔生一个孩子。是博比引导他飞向这个美丽世界且代替父母给了他家庭的归宿感,对失落的自觉多余的乔纳森说:“兄弟间的亲吻,没什么不对的。”,并且放弃了克莱尔和自己的女儿,独自陪乔纳森走完他最后一段人生。对博比,乔纳森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心存仰慕崇拜依恋感激,同时对他夺去父母的宠爱和克莱尔的孩子有心怀不满。而对于乔纳森,博比原来是有些移情心理的,对于乔纳森来说,多年前目睹自己的哥哥——那个自己崇拜依恋的叛逆浪漫的美少年的意外死去,是他心底一个永远的痛。初见乔纳森,博比也是先注意到他那一头与哥哥相似的头发,后来把哥哥的夹克给他穿,带他到哥哥带自己去的墓园,像哥哥一样告诉他多年前哥哥告诉自己的同样的话。乔纳森不仅给了他兄弟密友亲人一般的感情,而且给了失去亲人的他父母和家庭的温暖,让他有了家的归宿感,享受家的温馨甜蜜和责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后来博比才不愿也不忍丢下乔纳森。而克莱尔,原本她以为自己可以同时爱着两个人并接受这样的家庭模式,但最终她还是离开了,她以为自己可以理解并接受乔纳森和博比和自己之间的感情,但最终她还是只能理解不能接受。尽管她是如此叛逆而开放的女人,但仍然无法摆脱心底对平平淡淡的传统家庭生活的渴望,对于另外一种正常生活的向往,而不是这种没有法律意义也没有世俗意义的家庭。她说:也许,我并没有这么不同寻常,可能只是因为我的头发。最终,仍然只有乔纳森和博比留了下来,在冰天雪地的小镇上一间两者橘色灯光的小屋。谁也不能否认他们之间存在的爱,不管以什么名号来定义,但它都是温暖的,问题是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空间来维系巩固?这种违背常理的相处模式最终失败了,但无疑是对传统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粗暴定义的质疑,也是对传统家庭伦理观是一个冲击和挑战。自由和归属——离开、故乡和家庭影片里无论是传统合法家庭还是反传统的“天涯家园”,导演都持着尊重的态度。这集中体现在主角博比身上。博比的哥哥是个具有反叛自由精神的美少年,后来被一次晚会上意外撞破玻璃而死,这对博比后来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教会了博比用一颗温柔自由的心灵来感受这个美丽噪杂的世界,无需害怕。而家人的连续死亡使他对家庭生活、温柔的情感和归属感充满了渴望,在和死亡的多次接触中,更使他对生命有一种悲悯和超脱的情怀。“喜欢在黑暗里行走”“同一个时间,既像活着,又像死了,就像悬在中间,活着的人在做梦,而死去的人,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而我在这儿,在黑暗与寂静之中。”过早失去亲人造成的情感缺失以及失而复得的家庭生活,使他格外珍惜。为此,他像对待弟弟一样爱护纵容着乔纳森,教乔纳森母亲抽烟跳舞排解内心深藏的美丽寂寞的思想,放弃了探视世界的渴望而留在了克里夫兰的乔纳森家中。而他的所有梦想,就是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园,和所爱的人在一起。他喜欢克莱尔,不只因为她的性感叛逆,还因为代表了圆满的家庭中的女性的温柔,和延续后代的小孩。他活得像一个圣徒,顶着一头嬉皮风格的长发,随身带着一大袋的唱片,依靠自己的双手,牢牢的捍卫自己的家园,守护自己的兄弟和女人。在他身上,集中传统家庭的父性的力量。虽然也因为这样,使他少了一些人性而多了一些神性而表现出象征性。与他相对照的是乔纳森母亲,这是一个温情善良的传统母亲,为了顾全家庭生活而掩埋了热情和浪漫的女人,也是一个家庭的守护者。对比前后两种类型的家庭,前者传统合法安定却不得不赔上自由,后者虽自由开放却没有法律保障,相同的只是,维系它要耗费人的爱和能量。乔纳森的母亲对克莱尔说:“我觉得你很勇敢,我想你这么大的时候,结婚、成家,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了。”“可我觉得你的境况要好得多,真的,一旦你得到了所有想要的,然后,你会发现自己身处市郊某个角落,不过这也没什么,我的意思是,不是不好,只是,你周围的世界就好像开始慢慢变小。大多数女人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将来会是怎么样。”这也是老一辈家庭的人的困惑,特别是在一个闭塞落后的传统家庭里出来的人的困惑,就连克莱尔父亲,也隐约透漏出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的压抑,“你喜欢克里夫兰吗?”“在这儿,我多少能呼吸到一些新鲜的空气,你妈妈也学会了怎么做玛格利特酒,谁希望一辈子带着沙漠里。”“是啊,谁都不希望一辈子呆在任何一个地方。”“这话太深奥了。”面对年轻一辈的自由生活,他们是羡慕的。可是这些走出来的年轻人也并非全无烦恼,在他们的骨子里仍然保留着对家庭、故土以及传统价值观的依恋,他们也渴望在这过于自由的世界里寻找一份心灵的归宿,建立一个家的港湾。正如乔纳森母亲所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影片最后,乔纳森和博比站在冰天雪地里,抱着骨灰盒对父亲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来了,这是我们的地方,也是你的地方。”尽管远离故土,经过那么多波折,这些当初一心想着离开的孩子们,还是在这天涯尽头,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家,和当初亚利桑那州那个一样温暖的家。其他影片从一开始就出现做爱的镜头,女孩从窗户跳进来和少年做爱,少年对9岁的弟弟说你早就不该是个处男了,色彩鲜艳的夹克和宽脚裤、抽烟、忧伤唱片、舞厅里疯狂扭摆的“飞机头”、吸毒……这部影片充满了美国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的色彩,年轻人放荡不羁崇尚自由蔑视传统,抽大麻搞破坏上街参加游行,崇拜音乐、书籍和哲学等等,但是影片并没有过多渲染暴烈的一面。在这个小镇上,一切都很平静,劝妈妈吸烟跳舞已经就很耸人听闻了。而乔纳森到达纽约的时候,仍然梳着嬉皮头,热爱音乐,坚持信仰和爱情,在性解放的潮流中仍然保持着处男之身。而乔纳森和克莱尔呢,显然都吃过这种过于自由的苦。乔纳森到处玩乐,并一度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那种可以纹身的人,最终不慎得了艾滋病。而克莱尔则嫁给一个吸毒的虐待狂,因为自己是个崇拜吸毒者的受虐狂。这些,都是从乔纳森和克莱尔的叙述中得知,他们都深受时代流行思潮的播弄。而博比不同,他是自由主义者,又带着传统的诗意和哲思,从而在追求堕落反叛的文化中保持了清醒和纯真。这个形象或许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一个充满了传统品质的清醒的自由主义者,从中也可看出导演对那段文化的反思和态度。正如影片中反复强调的:“大千世界,美丽而嘈杂,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不管世事如何变幻,我们也要平和宽容地微笑接受这个大千世界赠予的美丽和嘈杂,享受世界的广阔和生活的丰富,而不能让某些成见蒙蔽了眼睛。影片采用宽银幕,四时变换的景色拍的非常唯美。其中小博比在墓园中那一幕拍的尤其让人称道不已,墓园在小博比眼里眩晕又清晰,小博比渐渐飞升至空中(本人怀疑是服了轻微迷幻药所致),让影片在写实之外增添了浪漫和童话色彩。此外,该片的配乐也非常精彩,根据情况穿插了许多舒缓怀旧的欧美老歌,即暗合了影片的时代特色,也有助于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