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那里,我便在这里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7:16:16人气:0
视频:不死劫状态:正片年代:2000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塞缪尔·杰克逊罗宾·怀特斯宾塞·崔特·克拉克更新时间:2023-12-18 19:37:39
一场火车对撞的惨剧夺去131名乘客的性命,大卫•杜恩(BruceWillis布鲁斯•威利斯饰)奇迹般地成为这场灾难过后的唯一幸存者,且浑身上下毫发无伤。在他参加遇难者追悼会之后,他在车窗上发现一张神秘便条,写道:“你这一生生过几次病?” 不久,一个名叫伊利亚•普莱斯(SamuelL.Jackson塞缪尔•杰克逊饰)的黑人出现在大卫面前。和大卫不同的是,伊利亚天生手脚残废,脆弱不堪。喜爱漫…
这是一部手法奇特的电影,有人说影片最后五分钟能颠覆前面一个多小时的观看所形成的对影片的印象。有趣的是,有人说那最后五分钟将影片从3分提高到5分,也有人说那五分钟让人大感失望,瞬间从5分到勉强3分。好吧,我的感觉是,初看来这是一部平淡甚至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的电影,看了最后五分钟让人有些感觉,然后再看,再看,慢慢越来越觉得有话要说。影片开头是一场火车出轨事件,事件带出了主人公——唯一的毫发无损的幸存者大学体育馆警卫人员DavidDun。这次事故后的一天,David在他汽车挡风玻璃处发现一张小卡片,上面只写了一句话“Howmanydaysofyourlifehaveyoubeensick?”循着这张卡片,David找到了Elijah。Elijah患有骨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刚从妈妈肚子里出生便多处骨折,手脚俱断,在成长过程中更是脆弱,稍有不慎便会骨折,因此别的小孩都叫他“Mr.Glass”。在妈妈的鼓励和漫画中英雄的影响下,Elijah战胜了成长中的54次骨折,也许还有更多的内心的自卑与折磨,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漫画收藏家。Elijah认为,世上有像他这样脆弱,易受伤的人,那么也一定有从不生病、从不受伤,生来便为着保护和守卫世人的人,如同漫画中的英雄。在Elijah的引导下,David逐渐承认和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他就是那个从未生病、从不受伤,可以超越一般人的极限,可以阻止罪恶,保卫世人的人。接受了这样的我,David从此每天早上醒来心里不再充满悲伤。这是个不错的结局,让我满以为影片会在这里结束,可是没有……David去参加Elijah举办的漫画展,走进了Elijah的工作室,那里,他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便是那让很多观众感受逆转的最后五分钟。在面对David惊诧和痛苦的眼神时,那个从出生便易碎的被人称作“玻璃娃娃”的Elijah说:“Doyouknowwhat’sthescariestthingis?Tonotknowyourplaceinthisworld,tonotknowwhyyouarehere.”(你知道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不知道自己归属何处,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Nowthatweknowwhoyouare…IknowwhoIam.I’mnotamistake.Itallmakessense.”(既然我们知道了你是谁,我也便知道了我是谁。我不是一个错误,一切皆有意义。)最后当他说出那句也许在他心里想起过千百回,害怕过千百回,也曾否认过千百回的话时,“TheycallmeMr.Glass.“我的心里也如David每天早上醒来一般,充满悲伤。原来,这整个故事——David所遭遇的一切,以及其他很多人的牺牲,仅仅是因为有一个人,要想真切地寻找一个答案——我是谁?而他寻找的路径便是找到站在他对立面的那个人。既然你是在那里,那么我,便知道我的位置及我存在的意义了。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茫茫人海中我处于何处?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或多或少地跟这些问题有过相遇。美国新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这些问题可以被称作“自我认同感”的问题。即个体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且连贯的知觉。对于不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很多人来说,这也许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对于Elijah这样一个从小就需要面临生理上的缺陷,曾经把自己关在家里哪里也不去,生命中又缺少父亲角色的孩子来说,这一定是一组需要不断追问不断寻找答案的问题——否则,既然我这么脆弱,人生这么难,我还有什么理由坚持下去?十三岁的Elijah满脸委屈和绝望,紧闭双唇躲在房间里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了这样的疑问和冲突。这样的疑问和冲突在十三岁这个年龄,是再正常不过的。随着生理发育期的到来,青春期的少年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最艰巨的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形成一种现实的、可以接受的身体形象(个人对自己外貌的主观评价)来适应自己的身体外貌特征”。但很显然,Elijah容易破碎的身体和在医院度过的无数漫长而又孤独的日子让这个任务变得非常艰难。在埃里克森那里,他用“认同感危机”来描述这种横亘在敏感而又紧张的青少年面前的自我认同的困扰,和面临那些人类恒久面临的问题时所体验到的混乱和焦虑。虽然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个困难的时期,但就如同“危机”这个词字面所隐含的一样,它既带来危险,也是一个机会——成长中的个体藉此探索、选择、检验和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职业,并获得自我认同感。埃里克森认为,一旦获得了同一感,就标志着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人格也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心理社会危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埃里克森在解释犯罪问题上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或者他另一句更为简洁的话更适合解释Elijah的选择——对于这些备受煎熬的灵魂,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人都比根本没有认同感强。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说,Elijah是幸运的。虽然影片中妈妈出现的镜头并不多,但我们能看出妈妈是用心在抚养他,她通过送他礼物成功地将他推出狭小的自我空间。也正是从漫画中,他获得了一种力量,发明了一套关于自己和他人存在意义的理论,并执着于证实他的这一理论。也正是这样的执着,使得他得以从自己内心激烈的冲突和自卑中逃开,通过寻找自己的对手——天平上的另一极,而引起外在的恶魔与英雄的对决,从而获得了自我同一感(恶魔),也获得了解脱。可惜,这种同一感是一种消极的同一感,一种反社会的危险角色。而他的解脱,是真正的解脱吗?不看最后五分钟,我以为是的,而且还觉得挺励志的。但事实上,他无法获得解脱,或者说——他也许并不愿获得解脱。我们痛苦,因为我们喜欢痛苦。因为,解脱,意味着你经受了痛苦,接受了痛苦而走向别处。而这并无奇特之处,这世上原本就苦难重重,而世人也都一直这样前行着。而留在痛苦中,你却能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来源于自卑,而又为抗拒自卑而升起的自恋。于是,他不顾自己生命中所有其他的已发生和将会发生的可能性,坚持将自己囿于“Mr.Glass”这样一个角色。不仅如此,他还要通过制造种种悲剧而去寻找那个不死之人(Unbreakableman),以此证实自己的正确性和存在的意义。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