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另一张海报,紫色背景衬托的女王气宇轩昂。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从1837年继位到1901年驾崩,统治英国长达63年。空前绝后。EmilyBlunt是个好演员,看看她在TheDevilWearsPrada里演的助理就知道。她的气质更适合性格泼辣强悍的角色,演女王欠了点贵气。电影片尾看到制片之一是SarahFerguson才恍然大悟:感情这次选角儿是按她的口味。说到SarahFerguson,未必许多人知,但说到她前夫约克公爵,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兄弟安德鲁王子,知道的人就多了。感情Sarah是现任女王的前儿媳,已故王妃戴安娜的妯娌,两个英国公主的妈妈。而Sarah这两个贵为英国公主的女儿(与安德鲁王子所生)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曾曾曾曾孙女儿……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Sarah虽然与王子离婚,却依然保留约克公爵夫人头衔,跟王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挑出英国历史上口碑极好的女王拍部片子自然小菜一碟,再请来好莱坞王牌制片MartinScorsese联手,场面搞得有点大。怎奈还不能算个好片子,就算跟其它的宫廷片相比也处于下风头。场景自然是恢宏,选了戴阿娜王妃的故居、维多利亚加冕前居住过的肯辛顿宫,丘吉尔庄园、白金汉宫还有林肯大教堂拍内外景,服装也很奢华,可总觉得欠缺点啥。想来想去只能怪维多利亚的一生太长太平稳,缺少足够噱头的戏剧冲突,情节有发展没高潮,怎么都有点扫兴。于是,编剧虚构了一个女王夫婿面对暗杀挺身而出枪下救妻的桥段,据说让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极为不爽:靠祖宗吃饭情有可原,拿祖宗开涮就太不厚道了。。。扯远了又。故事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青少年时期,加冕前成婚后人生大事比较集中的几年,突出一个中心(王者为尊)两个基本点(对母亲的恨、对夫婿的爱)。这些史上都有据可考,出于电影需要对女王自由恋爱自主结婚这一块稍微夸张了一点。众所周知女王和同龄的
阿尔伯特王子属于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感情越来越深,不然也不会有九个小孩(其中一个夭折)。但两人也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当事人,算不上青梅竹马但比两小无猜还要亲,是近得不能再近的表姐弟。包办婚姻是王室的传统,在维多利亚时期更是鼎盛,因为夫婿英年早逝,女王的8个儿女、42个孙子女婚事几乎全部由女王指定,联姻对象遍布欧洲大陆各王室,女王也因此被谐称为“欧洲祖奶奶”。得,又扯远了……电影里比较感人的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爱情,基调是舒伯特的小夜曲,轻松舒缓,对于尚未登基还处于野心勃勃的母亲和与更野心勃勃的母亲情人控制下的少年维多利亚无疑是夜深人静时最好的慰藉。这段先是包办继而恋爱的情事见证了维多利亚加冕前后许多艰难棘手的日子,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便你拥有世界也不足为傲,最能给你关怀的还是夜阑人静时揽你入怀的爱人;即便你失去世界也不可怕,只要你转身时还能看见那双注视的眼睛。年轻的维多利亚是幸运的,未来的生活是最好的印证:在与阿尔伯特亲王相亲相爱联手统治的20年里,已经初具规模的强大英国逐步迈向“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中年的维多利亚想必是悲哀的:42岁英年早逝的阿尔伯特是她一生唯一的爱人,在以后将近40年的寡居日子里,每天醒来陪伴她的都是阿尔伯特的一袭睡衣,直至她逝去。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维多利亚在肯辛顿公园旁的海德公园竖起了阿尔伯特纪念碑,隔着一条马路便是以阿尔伯特命名的音乐厅。历史很长,电影很短。结尾匆忙得只能以简短的字幕交待,与之前刻意拉长的恩爱画面比较,不能不说是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