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在屋顶上流浪状态:正片年代:2007
主演:杰米·贝尔克莱尔·弗兰妮塞伦·希德索菲娅·迈尔斯更新时间:2023-12-28 13:05:14
男孩哈勒姆(杰米•贝尔JamieBell饰)自小就十分依恋母亲,他喜欢拿着妈妈的东西胡闹:拿眼线笔画眼线、拿唇膏到处涂抹、用妈妈的耳钉帮自己穿耳洞……然而,他的母亲却突然离世了,之后他的爸爸娶了他的继母。哈勒姆十分悲伤,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他怀疑母亲是被他的继母谋害的。于是,哈勒姆把自己慢慢于是隔绝开来,经常喜欢独自一人在树屋内远远的偷窥着别人,为的是能探究出母亲的死…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我想最直接的方式应该是“还记得BillyElliott吗?”,但是从BillyElliott造成全球效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快10年的时间,那个跳着踢踏芭蕾感动世界的男孩早已脱下舞鞋,踏上了他梦想的电影之路,在10年之后,如果我们还用那个瞬间去定义JamieBell,那我们就不只错过了他成长路上的风景,而且也完全忽视了他这些年来的努力。并不是每个童星都要成为麦·考利金,瑞弗·菲尼克斯,或者荒废才华,或者死于青春,也并不是每个童星的光芒都会在一瞬间消失殆尽,他没有过早的投入到好莱坞这个复杂的名利场中,而是由一群关爱他的人一直守护着这颗种子。他为了让人们不再叫他“DanceBoy”,而是更多的把他看成一个真正的演员,选择了一条更为踏实而艰辛的路,重新定义一个人是很难,虽然到了现在,他还是要在各种访谈中不断的谈起“BillyElliott”,各种影评人在看到他的新片后还是不停地惊呼“BillyElliott”长大了,但是只要是一个真正看过他后来主演的几部电影的人,稍微有点理性的人,谁都不会否认,他在那些电影里表现出的爆发力和锋芒是远远超过他们期望和想象的。有时候,我们并不是无知,而是我们主动放弃了重新定义一个人的能力,我们把旧的观念锁在脑子里,永远隔着一层玻璃去窥探别人,那得出的结论自然而然是荒谬甚至可笑的。世界对待JamieBell远没有他对待电影那样认真的态度,就算提到他后来的发展,更多人也只是停留在他加盟《金刚》和《父辈的旗帜》这两件事上,而且,这两部电影都指向大制作大导演,其实就算我以前认真的看过这两部电影,我也肯定不会记得他的存在,甚至这种印象还没有在GreenDay的《WeakMeUpWhenSep.Ends》的MV里他的出现来的直接和深刻。因为在JamieBell选择电影的标准上,他首先考虑的是和那些导演或者演员合作,每次他在谈到《金刚》的时候,都会首先说到PeterJackson是一个多么独立的导演,就算做大片也是用一种IndependentSoul,他把这种和优秀导演和演员合作的机会看成一种财富。但是这两部电影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真正的收获,顶多就是在履历表上有这么光辉的一笔罢了,因为这两部电影里他饰演的角色都被或多或少的忽略了,甚至没有性格,没有发光点,《金刚》在刻画主题节奏和场面氛围上是绝对优秀的,但是各个人物的性格就像一个平面,没有棱角没有突出,就连最主要的角色都是这样,那更何况是他那个不起眼的小海员呢,而在和伊斯特伍德合作的《父辈的旗帜》上,他们只给了断断续续10分钟的时间就让他消失了吧。所以当我们把注意力过多的投入在这些大制作上时,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是表面而已,那个BalletBoy在平庸的成长中,他会马上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拨开表面,去真正探究它的内核时,才发现真正闪光的部分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延伸,他的成长写在了那些独立的,特别的小故事中,那些故事就像是他自己走过的路,我们把这些散落的珠子穿成一条线的时候,他成长的轨迹也就清晰的呈现的我们面前了。早在他成名后的2002年,他就回到了一个原点,在一部很不起眼的一战恐怖片《Deathwatch》中扮演一位未成年的小士兵,当然,青涩依旧,还是一张没有张开的小脸,有些木讷的神情,甚至在BillyElliott里的灵气也被雨水和泥土打磨平了,毕竟在他擅长的舞蹈领域他可以用一半激情一半灵气去打动观众,但是当他决意要走上电影这条路时,那种青涩和怯懦是在所难免的,而在2004年的《Undertow》里,他开始尝试饰演有些叛逆和孤僻的男孩形象,虽然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有些奇怪和平淡,但是在他逐渐开始成熟的脸上显露出了一些端倪,从前半部到处惹是生非的男孩到后来承担起保护弟弟职责的哥哥,他给了我们一个温润的过渡。而我真正想说的是《我行我素》,这部2005年的小成本黑色喜剧,容纳了雷夫·范恩斯等众多大牌,挑大梁的三位年轻演员中,就包括于同年因《吮拇指的人》获得柏林影帝的卢·泰勒·普奇和《世界大战》中汤姆·克鲁斯儿子的扮演者贾斯汀·查特文,当然,主角是
杰米·贝尔,我真正注意到Jamie的就是这部电影,如果说之前他给我的只是那么一个飘渺的印象,那么这部电影是真正让我把他的形象具体化的媒介。在这部电影里,他扮演的孤僻少年亲眼目睹了自己朋友自杀,但是选择了一种漠视的态度,当他走出朋友家时,只是失神的对死者的母亲说:GoodbyeMrs.Johnson。开始的冷漠随着一连串事件的交错发生,到后来终于觉醒,Jamie的每一个层次都拿捏得非常精准,在影片末尾一段和开头他朋友自杀前视角相同的蒙太奇出现到女孩打开房门,Jamie的崩溃和爆发,强大的冲击力深深震动了我。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分水岭,在他童星的身份和真正的演员之间划上了一道清晰的界限。而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应该只有18岁吧。在同年拉斯·冯·特里尔作为编剧的《DearWendy》里,他收获的不仅是和丹麦两位Dogma95先导合作的机会,更多的是在他的履历上又添上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一个给自己的手枪写情书的美国小镇少年,一个Loser,他的欲望,他内心的矛盾,他的固执,他可怜的自尊就在几个眼神中不动声色的展现给了观众,虽然拉斯·冯·特里尔因为害怕坐飞机而从来没有踏上过美国的国土,但是他笔下那种人性的冲突却可能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那样的场景布置也就比《狗镇》多了几面墙罢了,国外的评论界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这种情形搬到美国很是恼火,于是也并没有给这部《亲爱的温迪》多少好脸色,但是说实话,他要讨论的实质真的跟美国有那么大的关系吗?我想这样惶恐不会是因为特里尔真的穿透了一些人内心包裹的那层薄膜了吧,总之,美国三部曲还有未完成的一章,他的革命还在继续。当《亲爱的温迪》还在柏林电影节上巡游的时候,Jamie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到现在,我只想说,感谢DearWendy,让《年轻的亚当》的导演DavidMackenzie注意到了Jamie,感谢《HallamFoe》,终于给了JamieBell一次全聚焦的表演机会,如果没有《HallamFoe》,对于他来说,还是缺少这么一部实至名归的个人Show,先前他参演的独立电影大部分还是以多线索叙事为主的,下这么大力气围绕一个最中心的人物去叙事的电影在他的履历上这是难得的一回,在他踏入20岁的时候,这个角色给了他又一次飞跃,从14岁成名起他放弃了舞蹈,他发誓不会再以DanceBoy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于是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一个叫JamieBell的舞蹈演员,他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用一个电影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以说,这些清晰的年份表明了他的努力,到现在为止,他也只不过是22岁而已。我只能用太精彩了来描述他的这次表演,他虽然年轻,但是擅长的却是极度内心化的表演,流于表面的东西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冲刷干净了。HallamFoe就像是一个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这个处于成熟边缘的男孩自闭,焦虑,他需要一种途径去解脱母亲的死带给他的冲击,也要通过一种途径去找到他成长的突破口,而围绕着他发生的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童话,整部电影在配乐和光线的运用上都呈现出一种半梦幻半真实的氛围,主角是一个住在树上小木屋里的男孩,由于不善于与外界沟通,他选择把他的仇恨,悲伤放在心里,锁在日记里,他选择用望远镜偷窥别人的世界,当他看到那个和他母亲长的一样的女孩时,他处于愧疚和渴望两种复杂的状态之中,这种一半是恋母一半是渴望被爱的心理状态和路易·马勒的《好奇心》虽说完全不同,但也有着一些相似点,因为《好奇心》里,那个男孩只是在懵懂的状态下走到青春期,他对母亲的爱最后演变成MakeLove只是他成长的一种途径,经过这场洗礼,他也就真正的长大了,而HallamFoe同样,他需要一个途径,经过这场童话般的洗礼,最后他大步走在霓虹灯下,背景虚化,他的笑容逐渐绽放,也说明他跨越了那道心理上的门槛,逐渐走向成熟,只是在前者写实的对比下,HallamFoe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图画。而导演是希望通过对于HallamFoe这个男孩自身和周围发生的事物,遭遇的人,更深层的讨论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人如何和自己内心的魔鬼斗争等等这些大范围内的议题。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迷失感,就像那个他爱的女孩Kate一样,她同样也是一个迷失的灵魂,她四处寻觅不隔夜的爱情,但是说不定她懂得的爱的意义还没有Hallam多。可以说,HallamFoe把摄影机完全的对准了Jamie,近景再近景,他的每一个小动作,惊恐的眼神,他原始纯净带着一种不屈服的野性,他画着眼线,偷戴母亲留下的耳环,穿她的裙子,都只是想保留着这份爱在自己周围的感觉,他在钟楼上偷窥女孩时的狂喜,虽然这种窥视带着一些病态,但是你真正看到Jamie的表情和眼神的时候,他流露出来的确是一种最纯粹的渴望,这种渴望与性无关,他只是把自己对爱的渴望通过这种方式宣泄出来,在之前有一场戏是女孩在他面前跳舞并且开始挑逗他,他无法忍受双重情感的煎熬打断了她,当Hallam无法将这种矛盾摆脱掉的时候,MakeLove也只是他得到心理满足的方法而已。最后女孩了解了他的过去,穿上了他母亲的衣服,他顿时泪如雨下,那一晚,他只是轻轻的搂着穿着母亲衣裙的女孩,之后的几分钟是Hallam真正快乐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灿烂的笑脸,Kate依偎着他在屋顶上用望远镜窥视别人的生活。只是Hallam父亲和继母的到来再一次打破了这种梦幻的美景,他诅咒着继母,只是因为他还是没有放下他心中的怨念,最后继母只留下了一句话:Doyoufeellikeyouref..kingMummy?他画着鬼脸重新披上那个黄鼠狼头的玩具愤然把继母扔到了河里,或许已经不是再对继母的怨恨,而是他需要一次发泄的机会,而他走出河岸后的突然觉醒,也宣告他终于摆脱了这种长久困扰的束缚,未来是什么什么样的,就像Jamie自己说的一样,他相信这个男孩战胜了缠绕自身的恶魔,他会走的很好。我不知道该怎样描述HallamFoe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也无法描述Jamie的演出,我只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更加立体的侧面,HallamFoe的一次宣泄,同样也是JamieBell的一次宣泄,如果说这部电影有着一股强大的气流,那这股气流的制造者应该是JamieBell,他让我们没有办法把眼睛离开屏幕半秒钟,他让这个男孩变得既可爱又可怜,又极富感染力,他的表演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了解接下来的故事。而我因为这场表演彻底沦陷。Jamie并不是一个长相特别出众的演员,甚至不管在什么公共场合,他都登着一双破旧的Converse运动鞋,有些驼背,身材矮小,霍比特人一样的大耳朵,一张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的脸,甚至在人群里都会被淹没,他自身的性格也恰恰是和饰演的众多人物相反的,幽默,随性,开放。但是当他面对摄影机的时候,那种爆发力却从他瘦弱的体内迸发而出,倾泻给了观众。其实他早已摆脱了BillyElliott的束缚,只是世界迟钝到没有意识罢了,在接拍HallamFoe的时候,他说他终于得到了一个角色让别人叫他CreepyGuy,他觉得这样的称呼也胜于DanceBoy很多倍,这不是HallamFoe的渴望,而是JamieBell的渴望。这个决意在成长路上流浪的少年,人们更多的选择在身后默默地祝福。但是或者你也愿意和我一样,尾随他......继续流浪......P.S:如果错过了HallamFoe的原声,真的是一大损失。不要再盯着Juno的原声不放了,HallamFoe是一张比它优秀的多得多的原声唱片,选取Domino厂牌下多位艺人和乐队的作品。如果让我选择来描述这部电影的三首歌,我想我会选原声里U.N.P.O.L.的HereonMyOwn,Clinic的IfyouCanReadYourMind,当然还有FranzFerdinand为电影谱写的主题HallamFoeDandelineBlow.....原文出处:http://frengermandy.blogbus.com/logs/17587179.html感谢qlchl上传的原声,呵呵^_^还是拿出来共享吧~~期望晚点过期~~http://www.fs2you.com/zh-cn/files/9653dd11-f8bd-11dc-a148-0014221f4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