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怀念童年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13 13:43:37人气:0
羽国之旅

视频羽国之旅状态年代:2014

主演艾德文·瑞丁图娃·诺沃妮古斯塔夫·汉马斯顿伦纳特·杰凯尔更新时间:2016-10-14 14:19:33

瑞典首部3D动画片,讲述了兔子和动物王国中发生的故事。乔翰和他的父亲一起住在海上。自从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不告而别消失了。乔翰喜欢住在船上。他们的船上有一座温室,用来栽种胡萝卜。船也可以用来捕鱼。乔翰无论在潜水还是修理轮船发动机方面都是一把好手。一天,父亲外出采购必需品,船上只剩下乔翰独自一人,他接收到了一通怪异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发现了他失踪母亲的下落踪迹……

这是一个有些残酷的电影。为什么说残酷呢?因为童话就是这样,它们总是喜欢披着糖果做的外衣做其他的事儿。从很久很久以前,大人们就察觉到了,糖果是安抚小孩子的利器。于是很多大人把自己想要对孩子说的,想要对别人说的,甚至想要对世界说的话都用糖果包起来,讲给小孩子听。世界是大人的也是孩子们的,可归根到底,这世界会变成孩子们的。童言无忌,童言可畏,无知的孩子会变成世界的未来。很显然这些道理大人们从来就知道。一些人很坏,裹着政治目的的童谣可以杀人,藏着叵测居心的故事会种下毒草。一些人还好,但像是吃药一样,你如果贪图糖衣的味道把他们给的故事含久一会,那些故事的味道就会变得很糟。这世界里的大人们很少会心怀很多善意,他们喜欢复杂的东西和深奥的哲理。那些为他们喜欢的童话,再是清清白白的,也往往会藏着很苦涩难嚼的道理。世界是大人们的,也是孩子们的,终究到底,是属于长大了的孩子们的。这个世界里的孩子们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哪怕是那些被澄清的好童话,也不过是大人们觉得的好童话。所以,如过你看到那些叫大人的生物聚在一起称赞一部童话,那么我亲爱的朋友,相信我,这个故事的味道绝对不会特别好。我是一个大人,我觉得这是一个还不错的故事,那么很显然,它的味道有些糟糕。童话是成长的糖衣,有些很厚,需要岁月去消化它。有些很薄,他们不过是大人的委婉,把一些残酷的东西说的悦耳一些。很显然,这个故事是属于后者的。然而再薄的糖衣也是甜的,再残酷的童话也是讲给小孩子的。所以,在这个童话里死亡直接的很隐晦,人性刻画的足够残忍却不会血腥。故事被虚拟在一个兔王国,可爱柔软毛茸茸的角色带给你温暖又不会让人觉得真实。现实样子的房屋、船舶、植被甚至生活习惯让你感到熟悉又新奇却不会让人觉得遥远。就是在这样一个氛围里,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虽然大可不必,但大人们习惯含蓄的在童话中避讳死亡。于是这个无处不在说死亡的故事在电影中便也没有提到过一个死字。我不想重复电影的剧情有兴趣的朋友大可以自己去看,但消化掉童话的糖衣讲一讲能放在现实里的东西我还是乐意的,至少,这是我理解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母亲病重,无药可救最终离世。小男孩拒绝相信母亲的去世,悲伤的父亲也乐于虚构一个羽国来包裹小男孩脆弱的内心和自己的痛苦。没有母亲的家庭便不再完整,作为船长的父亲便索性带孩子在船上生活,靠出海度日。一日,船上维修工具告罄,父亲开着唯一的救生艇去码头交易。在船上的小男孩收到无线电里他父亲朋友的求助,决定独自开船去救助一个身居小岛,即将被暴风雨吞没的人(后文叫他大胡子)。祸不单行,虽然大胡子被成功的救上船了,但本就未被修好的船体在经历风暴和暗礁后也即将沉没。沉船的最后,大胡子将小男孩抛弃在船上,拿着船上位数不多的有用东西独自驾着大木桶逃走了。小男孩在沉船时,为了取回珍爱的全家福险些溺毙。好在父亲及时赶到救出了他。而电影剩下的那些就是小男孩的濒死幻想罢了。幻想是最好的精神寄托,显然电影的人文精神也都寄寓在此。但生死从来都是人们一直在说却从来都说不透的东西。这部电影也没有说透什么。在幻想中,小男孩穿越了生与死的边界,偷上了亡者的渡轮到了羽国。在这个国度上生者因为死亡和对亲人的还念而哀伤、茫然无措,而小男孩的母亲因为他一直以来固执坚持的漂流瓶而得到救赎,找到了新的生活。熊孩子的无知无畏和对母亲去世现实的抗拒让他拒绝相信死亡,他这种意念被寄托成大胡子的形象,在幻想里打破了生与死的秩序,险些导致世界崩溃。终于,小男孩明白了生死的无奈和不可抗,明白了秩序和规则,接受了母亲的死亡的现实并被父亲救起。然而,现实的小男孩是因为在濒死的幻想中经历的一切才明白的这些呢?还是对死亡的恐惧让他长大了?毕竟一个没经历过死亡的人可以毫无畏惧大义凌然的抗拒相信死亡并表现的毫无畏惧,但经历过濒死的考验一个公认的勇者都可能变成懦夫,何况他只是一个小孩子?这个解释似乎也可以说的通,相信并敬畏死亡也算不得什么懦弱,可这个版本的故事听起来就难听太多了。生与死的题材从来都会被寄以强烈的人文情怀,但丁唱着《神曲》走进冥界。薄伽丘在黑死病的地狱里写着《十日谈》,这部电影当然没那么伟大,但也传递出很多作者想要的表达。进入亡者世界的开头小男孩或者说小兔子表现得不惜一切要带母亲回去,要和莫拉(命运)谈谈。他表现的一切是那么的富有生机,和周围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他是那么的不谢于规则,不断的问着为什么、凭什么、我不同意、我要带妈妈回家,不断的打破规则制造麻烦。但或者,也许只是他只是单纯的年幼无知不理解规则吧,所以在故事的结尾,为了活下去他重新恢复并遵循了规则。在看到母亲不能返回生者世界时,他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痛苦、留恋和牺牲陪伴母亲的念头。看起来这是一个向规则屈服的故事,当然,也许这也就是长大了吧。在其他的细节,电影对人性的表达也相对真实或者说残忍?譬如,小男孩的母亲从没有要主动送小男孩离开,似乎没考虑过死者之地对生者的影响。在看到大胡子胡作非为的时候,最多说也不过时说些你在干什么,你怎么能这样这类不疼不痒的话,即便看到有不该死之人被带到亡者的国度也表现的很事不关己。最后也是因为规则下不能回归生者世界并经过几番确认确实无法回归才放弃的。亡者国度的居民或者说羽国的居民也是很“人性”,死亡的沮丧、在羽国的茫然彷徨和哀伤和大胡子打乱生死边界让羽国人可以点名召唤自己想要的人进羽国之后的兴高采烈对比的很是鲜明。要知道他们可是知道来羽国意味着什么啊。这类的细节还有很多,而且故事本身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东西或是逻辑漏洞。但是,就故事而言这只是一个回答小孩子什么是死亡的童话。不需要太强的逻辑也不要合情合理。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责任,代价、惩罚、憎恨、报复等等,一切都被许可,一切也都可被原谅,世界被温柔的裹上了柔软蓬松的兔毛,不然加上这些的世界无论对小男孩还是小兔子都太可怕了。或许,他们需要下一段成长,下一个童话。·童话是读给孩子们的,但童话却是写给大人看的。孩子们喜欢童话里的热闹和蜜糖。大人们懂得故事里的讽刺和暗指。一个只看到热闹和甜美的大人是童心未泯,一个能看到现实真相的孩子是年少老成,都没什么对,顺其自然就好。唉,虽然努力想站在大人和孩子中间说这些话,但不由自主的,说的就大人了。其实童话故事里的真相只是你相信的那个罢了。一如故事里的小兔子,如果一直相信羽国的存在并且就那么老下去,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儿不是吗?生活和我们一起岁月。长大这种事往往是忽然之间又措手不及。孩子们往往会因为糖果的香气和味道喜欢童话。当人们过了爱吃糖的年纪,也仍会有人走进糖果店,翻起小人书。那么究竟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长大了呢?写到这我忽然想到一个万金油的答案,当你想让自己长大的时候你其实还小,而当你开始怀念童年的时候你已经长大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