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女人:无法触碰的狄翁风流史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2 12:11:06人气:0
关于男人为何要出轨这个源远流长的问题,实在是很难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当然,一部分原因是有能力回答和有话语权来回答这个问题的都是男人。一种传统的观点是,男人在心理上对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亲密关系本身的需求,即所谓的“到手即甩”现象,即便已经获取了相当和睦美满的亲密关系,男人也很难长久地保持满足感;反之对于女性,更容易从亲密关系本身获取幸福感,也更倾向于去追求关系的确立,即常见的“逼婚”。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出轨就更常见了。更为传统的观点是,通过出轨本身的背德感,在多巴胺的刺激下,能够激发创作上的灵感。说白了,吸毒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聪明的文艺工作者知道自己为什么出轨。愚蠢的文艺工作者以为自己感情丰富。由于我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上思考问题(很遗憾的是,怎么做另说……),从我的角度看,出轨本身是一件充满背叛的愚蠢行为,无论找什么借口,都是为了掩盖自控能力低下和极端健忘这一现实。说的更大一点,是难以接受世界(embracetheworld)的反应。作为一名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写一点东西的我来说,灵感这种东西,如果真的有捷径,就不叫灵感了(从来不缺灵感,缺的是时间)。以寻找灵感为目的的出轨都是耍流氓,顺便还暴露了自己在创作上已经无路可逃的窘迫。因此,管你是文X还是狄更斯(这两个人相提并论真是不好意思了……前者何德何能),出轨=软弱=逃避=虚伪=猥琐。追求爱情?寻找真爱?Comeon,growup。都说爱情是盲目的,那么爱情至上论的信徒们,岂不是眼盲心无明了。而拉尔夫费因斯在本片中的表演,也十足是表现出了带着“獐头鼠目”的“图谋不轨”的文豪风范。如果最后狄更斯没有回归家庭,那才真是奇了。聪明如斯,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作为拉尔夫费因斯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和改编自莎翁剧的《科里奥兰纳斯》不同,本片的由来是2010年前后才刚刚挖掘出来的野史地下情。本身是人物传记片,视角的选取就弥足重要了。以女主作为野史的叙事主体,不免让人联想起同是挖掘文艺工作者地下情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而本片讲述的是文豪而非画匠,在画面风格和叙事节奏上,也就更加抽象和意象化一些,比如首尾照应的做法和暗藏的插叙倒叙,在西方古装传记电影中都是较为罕见的。虽然故事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但除了华服和寥寥几个大小宴会,基本忽略了对时代性的塑造。而本片的核心人物都与剧院演戏这种大众娱乐息息相关,没有在这方面多加心思,仅仅通过台词来反映贫富和生活状态,显然是有些缺憾的。而作为古装传记电影,在表演上的要求自然就宽容许多,只要史实人物的精神把握到了,其他的配戏角色都没有什么可以过多指责的地方。影片在剧情上还算是相当清晰和明了:女主是个贫弱的家族小剧团的小演员,某天遇上了老偶像狄更斯,后者彼时已经名利双收,创作上却陷入了瓶颈,对女主算是有了心思,并且主动借机接近对方。女主老妈发现苗头后,几经挣扎为了女主能过上好生活于是牵线搭桥。然后女主抗不过舆论压力和老头的攻势,对他的感情还是从仰慕堕落为爱情了。后半段充满了现实和狗血,和年华逝去的好心正妻分居,利用社会地位坚决从舆论上防止出轨的负面消息传出,真正在一起之后又是流产又是车祸又是冷血又是终于看清面目离开他然后他回归家庭然后去世然后墓前探望。从节奏上看,个人感觉有些头重脚轻,前半段略显拖沓,后半段由于叙事跨度大而变成了时代剪影式的发展。影片在画面构图上是很有艺术感的,除去女主一直在沙滩上多角度拍摄之外,上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因为有些神似维拉斯开兹的名画《宫娥》:作为一名导演,拉尔夫费因斯的前途会不会像他的表演一样无限光明,这是很难说的。作为英国中老年组中带有欧洲旧时代贵族气质的代表性演员之一,他的导演作品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从选材上来看,也没有和圣朱莉那样过多的个人诉求。或许正是这种典型的英式腔调才是我们一直喜欢和关注他的最大原因吧。对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伏地魔”,而是“英国病人”实在是太好了。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791696/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