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保持沉默状态:HD1280高清国语中字版年代:2019
主演:周迅吴镇宇祖峰孙睿更新时间:2022-09-28 18:53:09
电影《保持沉默》讲述了著名歌星万文芳在密闭的化妆间遇刺,当时在场的只有吉米托马斯(孙睿饰)一个人。端木兰律师(周迅饰)作为吉米的辩护律师,准备为他做无罪辩护,因而在法庭上与该案的检控官吴正为(吴镇宇饰),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真相在一层层地被揭开。此时又有知情人称,嫌疑人吉米托马斯正是万文芳曾经遗弃的私生子,这个爆料也让案件的性质变成了“弑母”大案。随着本案的关…
有幸观看了电影《保持沉默》的首映,观看之前期待不高,个人对这种悬疑、刑侦、律政题材的强情节剧不太感兴趣。真正吸引我的,是人物,是人物在每一个极端戏剧情境之中的心念宛转,人物真实流露的情感,人物的动机,以及由此体现的深刻人性。然而观影时,我竟不太反感“凶手到底是谁”的老套悬念,以及令人惊讶的多次反转,一方面是因为剧本做得极为扎实,情节的节奏、结构掌握得非常好,仔细推敲,也没有太多的逻辑漏洞。另外一方面,情节展开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塑造了人物,情节线和人物线齐头并进,情节走向和人物关系的走向交织在一起,每一个点都打得合适。而人物性格,以及人物的情感,也足够打动我。走出电影院,有一瞬间是恍惚的。一方面是“以为是烂片,结果收获了佳作”的巨大心理反差,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短时间内陶冶、共鸣了高浓度的情感”,以致于接近被掏空的感觉。情节精彩,不便剧透。似乎唯有保持沉默。万语千言,化作无言。但我想,我还是得说些什么。刚看开场戏,心就揪住了。那是年轻的
万文芳在北方慈济院门口遗弃孩子的场面。有了孩子以后,越发看不得这样的场面。只能怪编剧的心太狠,总是戳向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天真的孩子在一棵树背后蒙住双眼,他以为妈妈在和他做游戏,数到一百妈妈就会出现,可是数到一百之后,妈妈却不见了。万文芳的眼睛躲藏在墨镜背后,看不见她的表情,只有泪水划过脸颊。难道“唱歌”这件事真的这么重要?此时此刻,她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不喜欢那个地方,那里太脏,太乱……你给不了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唱歌这件事情本身,还是附加的那个世界,那另一个世界的五光十色,衣香鬓影,或者仅仅是“天边外”的远景,吸引了她?映后访谈时,周公子说:“万文芳在慈济院门口遗弃了她的孩子,从那以后,她的人生就没有幸福可言了。虽然她得到了她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唱歌。”万众瞩目的光华,一掷千金的奢华,她想要的一切,经纪公司都可以给她。只是要她放弃自己的孩子。如若不然,就只是籍籍无名地沉沦。如果是你,会怎样抉择?这里我想起易卜生的《建筑师》,那名至高无上的建筑师,他总觉得,他想要的赫赫声名,要用他最珍贵的东西——“天伦之乐”——去换。影片的最后一场戏,是万文芳年轻时候在酒吧唱歌的场面。那时她还在酒吧做歌手,还拖着她的孩子。她的孩子思成趴在吧台一边,眨巴着心心眼,痴痴地看着妈妈,脸上挂满天真、满足的笑容,仿佛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一般。和妈妈永远在一起就好了,妈妈陪在身边,这样就足够了。不管发生什么,妈妈都会爱我的,妈妈会保护我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回头再找,却寻不见了。慈善演唱会的后台,万文芳满头珠翠,浑身罗绮,她想在演唱会上公布一个消息——她有一个私生子,这一刻的她,做好了抉择。她有过纠结,有过挣扎,但心中的天平,已然倾向了一边。哪怕身败名裂,一落千丈,彻底为世人唾弃、遗忘,沦落到连酒吧歌手都不如,也在所不惜。因为从此刻起,她做好了抉择,要做一名母亲。她已经失去了思成一次,不想再失去第二次。失而复得,一切都那么完美,短短时间内,她给了“思成”一套北京的别墅,她什么都想给他,想补偿他,偏偏造化弄人,就在这个时候,老田把一张亲子鉴定证书放在她的面前。(老田凭直觉就认出张小杰并非万思成,亲子鉴定只是验证而已。那么万文芳难道认不出?甚至不怀疑?至亲至近之人,哪怕容貌发生再大的变化,也是不可能认错的。然而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如果幻想是那么完美,如果幻想让人快乐,要真相干什么?就让张小杰找到妈妈,就让万文芳再做一次母亲,你情我愿,求仁得仁,老天为什么不许?那是全片中最触动我的一场戏,万文芳得知那个拿着天使项链信物的“思成”不是她的孩子,她迄今为止所建立的人生支柱,一下子坍塌了。她的幻灭,她的崩溃,演员演得那样真切,令人心疼,令人心揪。所以明明知道张小杰不是自己的儿子,万文芳为什么还要不惜一切地庇护他?甚至不惜吞声而逝,饮恨而终?因为她想,想做一次母亲。她不知道那场大火已经吞噬了她最心爱的思成,她不知道思成去哪儿了。难道就找不见了吗,我的宝贝,我的天使?那么,就让我再爱一次。就让我再拥有一次,我所失去的天使。就让我再尝一尝,做母亲的滋味,好吗?或许是心愿已了,万文芳平静地去了。那么静谧,那么安详,或许她去天国了,和她的天使永远在一起了。万文芳,张小杰,他们相依而葬,就像他们曾经相依为命一样。我想这是万文芳的心愿。不知道这两个极度渴望爱的人,下辈子会不会成为母子。从影片时间线的开端(除了前史),一直到结束,万文芳大部分时间都以不省人事的姿态躺在病床上,但即便如此,也能看到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她如此安详,如同一个,永远庇佑着孩子的母亲。先写到这里。回头再写
端木兰部分。周公子说到一人分饰两角的感受:“就好像演了两部电影。”所以端木兰,我得调整心情再写。黑色曼陀罗的花语是“绝望的爱”与“不可预知的死亡”。也许这便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意象与情感内核吧。爱,与恨,与死之间的界限,又能分得清楚吗?“弑母”大案,人们都推测凶手的动机是恨,对于童年被遗弃的强烈恨意。又有几个人能够想象到,是出于爱呢?也许正如影片中所言,“粉丝的爱很疯狂”。尽管是以一种自毁的方式,飞蛾扑火般地,吻向那致人死地的黑色曼陀罗,也还是要吻上去。因为,这个世界太冷了。……我好害怕,妈妈会救我。妈妈,不要离开我,不要抛下我。唯有死亡,才能永恒。经友人同意,转发聊天记录。为什么要让
周迅一人分饰两角?因为端木兰和万文芳并不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角色。端木兰代表着“现实”,即我们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我们每一个芸芸众生。而万文芳代表着“艺术”,她是悲剧本身。有一句话叫做“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万文芳的存在,就是那个“镜子”。她是端木兰的镜子,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镜子。从这个设定里,可以看出导演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现实主义情怀。设定她们长得很像,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张小杰信任她的理由),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万文芳和端木兰俩人之间的羁绊。也就是加强了现实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而最终的隐喻和内涵是:万文芳是昨天,端木兰是明天。万文芳是过去,端木兰是未来。万文芳是死亡,端木兰是“新生”。她们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联系她们的名字,一个是“芳”,一个是“兰”,也是有所呼应的。而端木兰决定留下她的孩子,也是受到了这个故事的“陶冶”。现实受到悲剧的陶冶和净化,如果是两个人演,这种切身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万文芳被刺后,她躺在那里,如同一朵盛开的大百合花。而端木兰从那朵花上,结出果来。万文芳从哪儿倒下,端木兰就从哪儿站起来。如同这篇评论里说的:万文芳是因,端木兰是果。说得真好!《保持沉默》的豆瓣影评:【生而为人,却不得不向死而生。(本片包含大量剧透谨慎阅读)】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434737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还真的思考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所以什么是爱呢?父母对孩子,就一定是“爱”的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就一定是对的吗?当我做母亲之后,才明白“爱”这个词有多么沉重。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一种对于宠物一般的“宠”,在不违背父母的意志,不挑战父母的权威的情况下,给予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宠溺。这种宠溺其实很廉价。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上位”的时候,内心里是容不下一点拂逆的。并且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而孩子的真实存在、真实需求,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父母的“我执”边界。有的时候对孩子生气,我为自己辩解:可是我真的有那么多情绪呀,这些情绪都是真实的呀!难道要我抹杀自己的情绪吗?爱人就会教育我:不是抹杀自己的情绪,而是不要自私自利。杀人犯永远觉得自己有最多的情绪,而圣人永远没有任何情绪。所以,情绪是真实的,这没错,但这只是小人的情绪,我执的情绪。做小人很容易,克己复礼很难。所以当孩子的真实存在,妨碍了我们内心的某种执念,我们还能一如既往地爱他吗?我们还能真实地“看见”他,承认他的存在吗?会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他扣帽子,说他无理取闹,不懂事?比如电影里的万文芳,当思成的存在阻碍了她的执念,她的梦想,她对名利的渴望,她有那么容易放下我执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对思成的爱都是“叶公好龙”。就好像《甄嬛传》里皇帝对纯元的爱,就好像《雷雨》里周朴园对侍萍的爱。被神话,被塑造,但是一旦真的出现,放下“我执”又谈何容易呢?所以电影里万文芳对孩子的爱,就是一个逐渐放下我执的过程。在她被捅的那一刻达到顶点,那一刻她终于决定不做叶公。我愿意为你放弃名利,事业,梦想,我愿意为你“无我”,因为我爱你,孩子。本文版权归作者齡官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