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之后愤青迟暮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1 19:30:01人气:0
着火了怎么办?

视频着火了怎么办?状态年代:2001

主演蒂尔·施威格马丁·费弗尔塞巴斯蒂安·布隆贝格纳嘉·乌尔更新时间:2013-02-09 12:29:37

影片讲述在柏林内居住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故事。八十年代全盛时期的柏林仍然是前东德的中心。六个人合住在一起,在八十年代末他们开始各自单独生活。在2000年,柏林作为德国的新首都,一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团聚,来面对和处理他们十二年前分开的尴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陆,左倾盛极一时,那是一种时髦,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似乎不喊几句毛派的口号,不对着警察扔几块石头,就觉得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从巴黎红卫兵的喧嚣,到西德红军的爆炸,整个西欧一片红色,硝烟弥漫。直至八十年代,这股左倾思潮仍是余绪袅袅。柏林墙的倒塌,才终于让他们看到了理想之国的另一面,至此,左倾才慢慢地从街头退回到了课堂。近一段时间,接连看了两部关于那段时期的影片。一部是法国的《五月之后》,那是阿萨亚斯的作品,威尼斯电影节的红片。另一部即是《着火了怎么办》这部德国影片,导演名气不大,影片拍得也比较早,是2001年拍的,前一年德国政府迁都柏林。两部影片均未正面聚焦于当时那场运动本身,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革命之后的情形。革命之后的迷茫,革命之后的无所适从,革命之后的失落,革命之后面对着迅疾远离他们而去的社会,愤青们所表现出来的无奈与迟暮。两部影片的导演大约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在影片中也许有着他们自身经历的影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轻狂的岁月,都有肆意挥洒着多余荷尔蒙的时候。热血奔腾的健壮身体里,有着太多的革命激情;未经世事的年轻头脑里,有着太多的理想主义。因此,革命者差不多都是青年,而左倾思潮总是在校园酝酿。他们将公平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对于现实有着太多的不满,对于未来有着太多的期待。这并不奇怪。不过,有人说过,如果年轻时不是一个愤青,只能说明你太冷血。如果中年之后仍是个愤青,只能说明你没有头脑。当然,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生活会磨平人的棱角,也会让你增长阅历富有智慧。明白一切理想均需付出代价,激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五月之后》是对法国“五月革命”的反思。五月革命亦称五月风暴,发生于1968年的五月,其时中国文化大革命正是如火如荼。五月风暴即是一场法国的文化大革命,是由一群生长于资本主义前沿的法国大学生所发起。电影描写了当时的情境,一群青春期的大学生,热血沸腾地对抗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他们在街头抛撒传单,在警察局的大楼上涂上标语,在闹市与警察对垒,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激进的观点……现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甚至很可笑的举动,他们却相当认真地做着。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们甚至还深入乡村,去宣传自己的理想。这些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会觉得一股令人熟悉的味道飘洒过来,有着一种恍如昨日的感觉。但电影的重点并不在此,尽管这段故事占了电影近半的时间。阿萨亚斯关注的是风暴之后的情形,是在看似无聊而又激进的街头行动之后,这些青年学生的那种无望的失落感,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灰暗无力的沮丧心情。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革命的狂热之中,像切·格瓦拉的不断革命,永远也只能成为一个梦幻式的偶像。革命的结果是没有解决任何的问题,相反去让这些荷尔蒙过剩的学生更加迷茫。所谓的革命,不过是口号加石头,宣传海报加街头对抗,沸腾的血加迷乱的性。每次革命,冲在最前列的总是年轻人,而往往也是他们成为革命的祭品,不仅仅是革命中,而且还在革命后。革命之后怎么办?这让他们苦恼,也让他们迷失,同时也让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分歧。《五月之后》的故事发生于一九七一年巴黎,而《着火了怎么办》则发生在三十年之后的柏林。在某些方面来说,它正好是五月之后的续集,叙述的正是革命之后这群年轻人的归宿。电影中的六位角色,在东西德分治时期的西柏林也是一群激进革命者。他们在一九八七年也是冲在了反抗资本主义的最前线,不仅向着警察扔石头,还制造土炸弹爆破这个让他们厌恶的城市。尽管当时柏林墙另一边的无知市民,拚却老命也要越过墙来,享受一下资本主义的生活。还真有青海省的人在越墙的过程中丢了命。柏林墙这边的这些愤怒青年们,尽管勃兰登堡门向着他们打开,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过上他们所向往的生活,然而,他们采取的方式却只是高喊着口号,要求这边实行墙对边的制度。愤怒的革命者有时还真是挺精明,在这个让他们愤怒的制度里,他们最少有抗议的权利。而在让他们向往的制度里,就只有高唱赞歌的权利了。他们在投掷着土炸弹之后,他们所厌恶的制度还是强劲地运行着。三年之后,柏林墙倒塌,那个美好的制度随着柏林墙一起烟消云散。这帮革命者也是各奔东西,毕竟生活本身才是第一位的,生存的压力大于一切。十多年之后,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中坚,或为商人,或为律师,或为富人的女友,或为自食其力的单身母亲,这些身份恰恰是他们以前所反感的。其中两人还在坚守着自己所谓的理想,仍在诅咒着这个让他们充满挫折感的社会,似乎只有生活在革命之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为了消灭自己过去留下的罪证,他们六人又走到了一起,再次制造土炸弹,重新对抗这个警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以前他们的反抗是针对这个社会,而此次的反抗却是为了更好地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容身。已经进入中年的他们,完全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也没有那种反抗社会的兴奋感,只有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倍感反社会的苦楚。影片中的主角与那位在革命中失去双腿的残疾人,无疑是革命之后社会秩序里的LOSER,他们不愿意重新融入社会,对自己的角色做个认定。他们只愿生存于乱世之中,对于正常轨道中的生活永远也无法适应。因此,当又一次要反抗现存秩序的行动来临之时,他们两人最为兴奋,生活终于又回到了他们所熟悉的轨道中。他们与其他四人不一样,他们是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中,而其他四人只是想抹掉过去的痕迹。在此过程中,看到其他四人的光鲜生活,他们两人表面上不在意,但透过残疾者的一句伤心话:“当我失去双腿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观众可以看出两人的真实心境。可惜,谁能为你失去双腿,为你现在落泊的生活负责呢?这只是为自己年轻时的孟浪与莽撞付出的必要代价。其实,只要想透了,也完全可以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年轻时你可以激进,也可以革命,但成熟了你得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生活还得继续。那四个人明白了此点,然而这两人却始终没有明白。他们仍然如年轻时一样怪罪着那个社会。不过,在《着火了怎么办》一片中,导演显然是带着同情心去看待那场革命,看待他们目前的生活。他以浪漫而略带欣赏的手法,去描绘着他们过去激进的革命,以及现在他们为了自己的前程以暴力手段重新对抗社会的行为。着火了怎么办?这是剧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导演在发问。剧中回答也很简洁:“那就让它烧吧!”这表明了导演的态度:摒弃理性,敌视现实,追求激情,毁掉一切。本来电影应该对于革命有所反思,而导演却将影片拍成了对于革命对于激情对于友情的赞美。最后他们六人抛却一切,仿佛重新回到革命的美好时代,电影在对友情的浪漫表现中结束。他们还能够继续革命吗?答案是否定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他们从精神到身体都已经迟暮,革命并非他们那个社会的主题。即使在他们曾经革命的那个时代,从五月的暴动到西柏林的爆破,他们所谓的革命也像是一群不成熟的青年,在多余荷尔蒙刺激下,在雪地上撒撒野而已。在今天的德国,在今天的法国,那是一个有着规范的社会,即使有些小问题,也可通过法律与制度来调适来解决,是不需要革命的。真正需要革命的地方,人们似乎还未年轻过就已经迟暮了。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